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品不良反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与分类,认识药物不良反应的现象,有利于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准确判断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药物不良反应危害严重,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药物治疗疾病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了解和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必要的,临床用药时合理考虑这些因素,积极的控制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索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很大。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应加强用药过程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5.
杜文民 《今日科苑》2007,(15):75-76
随着抗菌药物的研制开发和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过多、过滥和不合理应用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新课题,特别是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必须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并予以积极的防范。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20)
西药的诞生为人们意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其造成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西药不良反应与药物选择性、药量、药物毒性有关,常见的有低血压、精神反应、耳毒性、尿潴留、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等。本文主要针对西药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诱因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杭淇尔 《今日科苑》2007,(15):71-71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房颤的同时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所以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必须考虑到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潜在的致命性不良反应,如器官毒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做到用药个体化。无器质性心脏病者首选药物为氟卡胺、普罗帕酮和索他洛尔。这三种药物都没有器官毒性。索他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探讨双黄连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的用药安全性、效果及配伍方法、不良反应。结果发现双黄连注射液与某些药物配伍后容易发生颜色、PH值及不溶性微粒数的增加;与某些药物配伍后对血液中药物浓度、药效学有影响;与某些药物配伍时可发生配伍禁忌。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双黄连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以免降低药物效力或引起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刘芳  王元胜 《西藏科技》2013,(11):51-52
目的了解莫西沙星类药物的输液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莫西沙星注射液静脉输入导致的输液反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例莫西沙星输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该药物经生理盐水稀释后输入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最后均停止该药物输注,患者输液反应症状完全消失。结论静脉输液时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间个体差异,及时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护士及时发现、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头炮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在我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使用头炮菌素类药物并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针对患者使用头炮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96例患者当中,有2例没有遵照医生的嘱咐,在进行静脉滴注之后过量的饮酒,导致发生了戒酒硫样反应,最终死亡,其余的95例患者都经过对症治疗之后不良反应逐渐的消失。导致患者使用头炮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与患者使用的药物以及自身的实际状况都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结论:头炮菌素类药物在临床治疗当中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并且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但是在使用的同时不能够被忽略的就是这些药物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只有在临床应用中正确使用才能够真正的将药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让头炮菌素类药物能够为更多的人使用。  相似文献   

13.
喹诺酮类是目前临床使用的一类抗菌药物,现就其产生耐药的机制、克服方法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阐述药物不良反应预测咨询系统建设的构架方案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次仁旺 《西藏科技》2014,(12):44-45
目的总结食品与口服药物之间作用发生的机制及临床常见实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食品对药物作用产生的负面影响。结论食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普遍存在,可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使用不合理、药物自身因素、长期用药、饮食禁忌等因素都会造成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应用中成药时选择适当的剂量、剂型,才能增强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本文对中成药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及合理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基本药物制度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并对引发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结合某医院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诊治使用中成药引发不良反应的588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分析不良反应的特征与表现,并对其原因探究。结果:在588位患者共使用中药种类高达80种,其中双黄连注射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居首位。临床不良反应特征中比例最高的就是过敏,同时伴有肝、肾、血液系统损害反应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均在31至60岁之间,病发时间大多数都是在服用药后的半小时以内。结论: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自身的体质、年龄有关,同时中成药的类型、质量及适用途径等因素也都是易造成中成药ADR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安全、有效、经济地选择降压药物是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介绍口服降压药的合理选择、不同药物的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进一步强调了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复杂,本文综述了阿司匹林与多种药物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作为抗血小板药在临床使用广泛,不良反应较轻微。与其他的药物相互作用既有协同,又有拮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