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希 《科教文汇》2007,(12S):169-169
文章探讨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杰出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作品主题和主要艺术写作手法。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南方乡土气息,读者可目睹她勾勒出的社会上典型的“畸形人物”,捕捉到她带有点宿命的宗教观。而幽默、讽刺和象征等手法的充分运用成功塑造了以上主题。  相似文献   

2.
王彩彩 《科教文汇》2007,(11Z):174-175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二战后美国南方文学创作极富特色的短篇小说家。其创作一直以怪诞著称。以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为例,黑色幽默手法的巧妙运用,象征和宗教色彩的弥漫,透视出作者对本国文化的忧虑。  相似文献   

3.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二战后美国南方文学创作极富特色的短篇小说家。其创作一直以怪诞著称。以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为例,黑色幽默手法的巧妙运用,象征和宗教色彩的弥漫,透视出作者对本国文化的忧虑。  相似文献   

4.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评论家们的宠儿.有的评论侧重文中的艺术特色,如怪诞,诙谐等.有的评论从奥康纳关注的暴力出发,揭示作者的独特视角.本文作者认为,暴力,死亡在奥康纳的笔下通过冷峻,诙谐的笔调令人震惊,二者统一与宗教救赎,反映了奥康纳对人生和社会和宗教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5.
汪迎春 《科教文汇》2007,(7X):160-160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评论家们的宠儿。有的评论侧重文中的艺术特色,如怪诞,诙谐等。有的评论从奥康纳关注的暴力出发,揭示作者的独特视角。本文作者认为,暴力,死亡在奥康纳的笔下通过冷峻,诙谐的笔调令人震惊,二者统一与宗教救赎,反映了奥康纳对人生和社会和宗教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6.
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对一家3代彼此之间的亲情漠视、利己之心和自私自利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和生动的刻画。其中老祖母的私心尤为明显,她的自私正是导致他们一家6口悲惨下场的直接原因。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来分析老祖母人性中的自私面和不合时宜的人的人性泯灭。  相似文献   

7.
沈玉婷 《科教文汇》2014,(19):110-110
弗兰纳里·奥康纳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女性南方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受到美国南方文化的影响,她的小说融入了大量的哥特艺术手法。暴力、怪诞与融入的喜剧元素是奥康纳小说哥特艺术的主要特色。因此,哥特艺术手法既是奥康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色,也是奥康纳用于传递主题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弗兰纳里·奥康纳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女性南方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受到美国南方文化的影响,她的小说融入了大量的哥特艺术手法。暴力、怪诞与融入的喜剧元素是奥康纳小说哥特艺术的主要特色。因此,哥特艺术手法既是奥康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色,也是奥康纳用于传递主题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杰出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作品主题和主要艺术写作手法.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南方乡土气息,读者可目睹她勾勒出的社会上典型的"畸形人物",捕捉到她带有点宿命的宗教观.而幽默、讽刺和象征等手法的充分运用成功塑造了以上主题.  相似文献   

10.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二战后美国南方文学创作极富特色的短篇小说家.其创作一直以怪诞著称.以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为例,黑色幽默手法的巧妙运用,象征和宗教色彩的弥漫,透视出作者对本国文化的忧虑.  相似文献   

11.
<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文本,是马克思很多思想形成的萌芽文本,也是马克思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很多后期重要的思想都可以从这部文本中找到痕迹。自1932年《手稿》发表后,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争议,很多观点围绕文中异化思想展开,而且异化概念贯穿了这部手稿的始终。不过,对异化概念扩大化、浪漫化和庸俗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从原文出发研究马克思异化观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邓锋 《中国科技信息》2009,(18):165-165,167
广告语言是一门现代新兴语言,也是一门如今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在如今的广告语中,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异化现象.分析和研究这一现象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理解广告语的时候,可用类似于翻译中的异化方法来处理广告中的文化问题,不过这里的异化具有更广泛的意义.通过在广告语中对异化处理的定位,更深刻地理解广告语中的异化现象,以期达到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朱怡 《今日科苑》2009,(20):184-185
尤多拉&#183;韦尔蒂被公认为“南方文学”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韦尔蒂不仅享有短篇小说家的美誉,197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失败的战争》更奠定了她作为美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本论文将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研究分析《失败的战争》中的复调特征,以此展现韦尔蒂是如何演绎沃恩家族,这个生活在美国南方农村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群体的命运以及美国南方社会的巨大变革的。  相似文献   

14.
师莹 《科教文汇》2008,(19):247-247
用关联理论分析文学语篇,其关联性一方面指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交流,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认知环境不断趋同。另一方面也指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其折射出的主旨主题。本文主要从小说《好人难寻》中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分析小说所建构的无效交际,并指出失败的根源在于话语交际者的社会背景和社会角色缺乏关联性。对于“以恶抱恶”的思想,笔者也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朱怡 《金秋科苑》2009,(20):184-185
尤多拉·韦尔蒂被公认为“南方文学”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韦尔蒂不仅享有短篇小说家的美誉,197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失败的战争》更奠定了她作为美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本论文将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研究分析《失败的战争》中的复调特征,以此展现韦尔蒂是如何演绎沃恩家族,这个生活在美国南方农村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群体的命运以及美国南方社会的巨大变革的。  相似文献   

16.
郭琦 《科教文汇》2009,(28):260-260
正如美国著名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第一本小说《天生好手》一样,他的代表作《伙计》,也可以看作是以追求新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小说中最主要的追求者就是弗兰克·阿尔派恩。本文拟从莫里斯以及海伦对他的影响出发,阐述了弗兰克的成长和变化,如何从一个流浪汉、强盗变成一个真正道德高尚的人,一个充满仁慈和同情心的好人。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直接决定着一个区域的竞争力提升。异化正是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过程中普遍的、必然的现象。在构建区域文化的模型时发现,理性是共识的表现形式。在共识升华为理性的过程中,以及区域文化形成过程中,异化更多地显现出积极的正效应现象,而不是普遍认为的消极的负效应现象。异化应该回归到黑格尔时期的中性内涵;并且,异化现象在区域文化构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竞争力提升方面的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鸽灾》是路易丝·厄德里克的近期力作,描述了在美国种族主义的压迫下,印第安民族所经受的悲惨遭遇。本文聚焦于小说中“处私刑”这一核心事件,援引费伦的叙事判断为理论框架,从阐释判断、道德判断、审美判断三个方面对小说加以研究分析,力图探求小说中体现的种族主义压迫下印第安民族的生存状态、异化的伦理观以及小说中体现的富含民族创伤的修辞美学。  相似文献   

19.
黄妮 《科教文汇》2009,(9):222-222
美国当代作家雪莉·杰克逊的小说素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哥特式现象而闻名。她的著名短篇小说《彩票》检验了当代美国社会中人性对丑恶的容忍性。本文通过研究《彩票》中的心理描写,从精神分析批评角度分析小说中的哥特式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王晓华 《科教文汇》2014,(32):70-71
黛西是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人公,她既是盖茨比念念不忘的恋人,又是粗鲁的富人阶级代表汤姆·布坎南的妻子。从其个人行为、声音音调和他人评价上可将之归属于负面形象序列,从社会、男权思维等角度深入分析其性格形成原因,她又是一个令人同情的牺牲品;这一人物既是作者悲剧人生观的体现,又是美国社会的缩影。为我们以文学的视窗观察社会、反思人生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