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现代人来说,“对话”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但在我国,“对话”堂而皇之地走进教育视界,尤其是走进课程改革却是近年的事。如何理解、把握和践行“对话”,似乎成了当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绕不开的话题。一、对话,一个新课程改革的视点“对话”一词不仅写进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而且写进了新课程标准。“对话”,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视点。如何正确理解“对话”,全面把握“对话”的意蕴呢?1.对话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平等的沟通。教育视界中的对话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谈话和交流范畴。它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公正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花间集》第一次从整体上向人们展示了文人词在结构、视点与创作意旨上的一些特点。具体地说,《花间集》在结构形态上是截取一特定的生活片断,并以人、事、景、情四种因素的组合、交融链建构这一特定的生活片断。在视点类型上主要采用“旁观者”与“切入角色”并用的视点,并形成了词独特的视角运行方式。而创作的核心意旨或根本目的乃在于揣度他人,以表现泛化的私情。《花间集》所开创的词的文体创作范式对以后文人词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制约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吴琛 《语文知识》2004,(9):22-22
现今的网络、报刊上,“愤青”一词屡屡出现。从字面上看,“愤青”是“愤怒青年”的简称,但其实际意义却绝非“愤怒”和“青年”的简单相加。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年多。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十亿多人;约占全国人口94%左右.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许多其他少数民族逐渐同化、融合形成的,东汉时期始称汉族。本文拟就民族的形成和华夏族──汉族的历史变化做简要概述,希望得到指正。一、民族形成的概念“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以各自特点相区别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词在我国汉语中只有近代才开始普遍使用;虽然“民”和“族”分别使用很早就有了,但没有组成“民族”一词;也没有作为…  相似文献   

5.
“世界”一词原是佛教用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一词在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数次读到它、提及它。然而,你知道吗,“世界”一词原是佛教用语。“世界”其原始意义指的就是时间和空间。“世”是一个时间的概念,“界”则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我们从许多佛教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如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在一些佛教著作中,“世界”有时也被称作“世间”。《名义集·卷三》有语:“间之与界名异义同,间是隔别间差,界是界畔分齐。”以此类解释为出…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方音乐史上,有两位世界乐坛伟大的“残疾人”——贝多芬和阿炳。他们一个西方,一个东方;一个失聪,一个失明;一个“暴烈”,一个“温顺”;一个交响乐,一个二胡曲;一个享誉世界,一个流落街头……似乎天壤地别。但透过这些表象的不同,贝多芬和阿炳在本质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或一致(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赏析阿炳和贝多芬,可以使我们对这两位伟大的“残疾人”有一个更真实、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的合成词的内部结构同短语(词组)的结构是一致的,但它们的划界较为困难。这一问题一直使不少人感到棘手。笔者就此谈点看法。合成词同短语的划界的关键应抓住词是一个整体。首先,从意义上看,词在意义上是一个整体,表示一个单一的概念,不是构成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墨水”只能理解为“一种书写液体”,不能理解为“墨色的水”。“红墨水”也是一个词,不能理解为“红色的、  相似文献   

8.
“对称”一词,译自希腊语,其含义是“和谐”、“美观”,原义指“在一些物品的布置时出现的般配与和谐”.著名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魏尔说:“美和对称紧密相连”,对称性是数学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现实世界中,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对称性,广泛  相似文献   

9.
“去俗复雅”是歌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纵观唐五代北宋词发展的基本走向,词的“雅化”演变进程,似一条红线贯穿于词史发展之始终。从词风大的转移角度着手,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敦煌民间词至“花间”代言词;从“花间”代言词至化抒情词;从人抒情词至大晟典雅词。大晟词人以四个方面的作为昭示了“雅化”的业绩。同时,大晟词人也将北宋词人创作以自然感发为主,转变为“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推动力”,为南宋雅词作家确立“家法”。  相似文献   

10.
浅议"上、下"与人体器官词语搭配的不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下二词在汉语中本是表方位意义的方位词,由方位词的性质所决定,它们应为一一对应的形式。但受物理世界和化世界的共同影响,上,下二词在与表人格器官意义的词语搭配时,出现了众多不同层面的非对称形式。本以例证分析,研究上,下与表示人体器官词语组合的各类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展示汉语鲜活的表现力和丰富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汉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些词只有一个意义,但也有些词有多义现象,即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例如,“食”在“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中解释为“吃”;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中解释为“食物、吃的东西”;在“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通“饲”,喂养;在“月盈则食,日中则昃”中通“蚀”,亏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历史、词人、词论与作品的结合上,论述了“词学滥觞于唐,流衍于五代,极于宋而剥于明,至清乃复兴”。清词的“复兴”表现在“尊词体”上。词从过去被视为“小道”、“小技”、“艳科”、“诗庄词媚”到词有“见识多,说理透,可为后人论世之资”、“词亦有史”的作用,使词获得尊体的地位。“尊词体”同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冲破传统桎梏的过程。但只有进入清代,才步上轨道,而成为作家、评论家以至社会舆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培养人的个性个性问题,归根结底属于每一个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范畴,亦即牵涉主体的感受、本意、观点、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范畴。大阪大学娓田壑一教授认为,从“精神教育”的视点看,它至少包含下列基本要素:①强烈的爱好与丰富的感受性;②心绪安宁与自豪;③人...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末,“现代性”问题就成为西方学术界关注的核心,也成为中国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词源学上看,在5世纪末,拉丁语的“modo”(最近、刚才)演变成与“antique”(古代)对立的“modemi”(现代)一词。到了11世纪末,“mordemiras”(现代性)一词出现,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当前的历史时期或时代,它源生于“modemus”,但“现代性”概念则形成于中世纪的基督教,有“现存世界的末日”之意,预示着新的世界的来临。到了16、17世纪,伴随着“古代人与现代人”的争论,“现代性”的概念开始被广泛使用。然而,对于什么是“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诗词同源,都是“缘情而发”的文体,而且其抒情特征相同,又都是一种有韵之文.所以统称为诗歌。但词又“别是一家,①词并不等于诗,它们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都存在着差异。诗词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形式上的,因为从艺术形式来看,诗的句式是整齐的,而词则是“长短句之诗”,它的句式是不整齐的,所以,人们习惯于以艺术形式的差别来区分诗词。但是,仅以句式是否整齐区分诗词是不科学的,例如,(注溪沙)的句式是整齐的,但它却是词而非诗;许多古体诗如李白(蜀道难)的句式是不整齐的,但它却是诗而非词。所以;诗、词句式上的差异还不…  相似文献   

16.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正规教育中,环境教育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环境教育”这一术语是1920年苏格兰植物学家PatrickGeddes(1854~1933年)首次将“环境”与“教育”两词并列使用后才出现的。而国际上则是在1948年巴黎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正式使用它的。英国可谓是世界上环境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环境教育”一词在英国第一次使用并受到重视始于1965年,其标志是英国高等学校的研究领域开始涉及环境教育研究;到了1971年,环境教育就开始走入初级与高级中学的教学中,并且英国…  相似文献   

17.
王业奇 《学语文》2006,(5):44-45
06年春晚过去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可是宋丹丹小品中“相当”这个词,却随即在街头巷尾流行开来,成为颇受青睐的流行词。当问及今年春晚如何,有人会说“那是相当地好看”;当问及某事的操作是否简单易行,有人便答“那是相当的简单!”网络博客上用“相当”做主题词的,也是“相当”的多。“今天天气是相当的热”;“QQ上的人是相当的多”;“昨晚睡觉是相当地晚”;“某某人又是相当地能说”等等,多得很。  相似文献   

18.
说“时、分、秒”等时间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时;分钟;秒钟”等是表示具体时间的时间词,它们在用法上有很大的共性,但通过对它们的用法情况的描述与比较,可以知道:1.“时,点、分、秒”不是“小时、分钟、秒钟”的简称。2.“分钟、秒钟”是量词,“小时”是准量词。  相似文献   

19.
“OK”一词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说“OK”,也都知道“OK”的意思。但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则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写作,从表面上看来好象只是一个语言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个思想表达的过程,掌握描写中常用的三种视点选择方式,有助于一般习作解决“不知怎样写”这一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