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机构库建设的两大核心问题是学者支持度不够与知识产权问题,但两个问题的归结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学者.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学者与机构库建设的关系,分析了目前机构库建设得不到学者支持的原因,最后对如何调动学者配合机构库的建设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皖籍学人与中国现代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皖籍学人对中国现代图书馆建设的卓著贡献。全文第一部分以孙家鼐、胡适、陶行知为代表,论证了皖籍学人在创建近代藏书楼、地方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民间流通图书馆过程中的种种努力;第二部分以洪范五、施廷镛、朱家治、陈东原为代表,列举了皖籍学人在中国现代化图书馆内涵建设中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3.
4.
编辑学者化的特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巩劼  肖建新 《编辑学报》2000,12(1):33-35
在对近 2 0年关于编辑学者化讨论回顾的基础上 ,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编辑学者化这一命题的特质 ,即 :在内容上是编辑的学者素养的培养和养成 ;在状态上是一个编辑学者素养的培养过程 ;在目的上是使编辑成为学者型编辑。因此 ,反对编辑学者化 ,以及编辑只能研究编辑学 ,只能成为编辑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陈艳 《声屏世界》2014,(6):30-31
主持人在发展历史中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发端于日本、流行于亚洲的直接引入影视明星或者社会名人作为节目主持人模式.借助明星、名人的品牌影响力来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和收视率。例如《中国梦想秀》利用周立波的人气来打开市场,《最强大脑》邀请复旦大学知名学者蒋昌建来担任主持人,以提高节目的专业性并借以提高收视率.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安排著名演员张国立担任其中一个主持人借以提高观众的期许。二是以欧美为代表,对节目主持人进行包装和打造成具有品牌效应的名主持模式.香港的凤凰卫视就是借鉴这种模式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6.
编辑学者化研究述评立早一、编辑学者化的适用范围编辑的类型有多种,是不是各种类型的编辑都要学者化呢?一种观点认为,编辑学者化只适用用于学术理论编辑。张永中认为,编辑学者化是一个有条件的特指概念,不是一个绝对标准,它只适用于学术理论刊物或学术图书出版部门...  相似文献   

7.
8.
应妮 《中国新闻周刊》2011,(19):I0014-I0015
如果将西南民族大学比作浩瀚的星空,那来自56个民族的学生就是装点其中的闪亮之星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到两位学者对自己文字中曾经出现错误加注说明以示纠正的旧事,觉得记录下来,对今天的编辑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0.
建设高校图书馆的特色与专题数据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面对图书馆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建议并呼吁各馆,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能够体现本校特色的数据库。着重针对农业院校,根据我馆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建立大豆和小麦专题数据库、研究生学位论文特色数据库、外文科技期刊目次数据库以及学者文库等的建库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西方学者是把德国人古登堡(J.Gutenberg)开始应用活字印刷术看作版权保护的开始,而著名学者郑成思先生则指出:"如果版权确实是随着印刷术的采用而出现的,它就应当最早出现于中国."①由此,郑先生推断,版权制度最早确实起源于中国,"中国自宋代确曾出现过对作者(而不仅仅是出版者)的创作性劳动成果的保护,即版权保护."②先生的研究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李皓  李大为 《记者摇篮》2009,(10):36-36,44
当下,关于报纸媒体与其附属网站之间关系的讨论与思考,一直是相关学者们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学者认为,两者应该互相独立,无论财政还是管理建设团队;有的观点则认为,网站应该成为其所在报纸媒体集团的有力补充和重要支撑。笔者采访了大连晚报的多位记者和编辑,力求从服务的角度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并对相应的建设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编辑这行当,近年来颇为热门,大有群雄毕至、蓬荜生辉之俏。不过,翻检近年来的出版物,情形却颇令诸君作杞人之忧。这当然与著作界的学风潮汐有关,但编辑界的责任也难推脱干净,于是乎引来社会上的阵阵吁叹与责难。或谓之缺德,不尚奉献,或谓之乏才,底气不足云云,症结既已明瞭,拨冗献策者也众,或倡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6.
17.
关于机构库发展为机构学者库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机构库的建设普遍存在因得不到学者的支持而处于十分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虽然机构库的表面是机构,实质却是学者,学者才是机构库建设的核心与主题,由于没有抓住机构库建设的本质,从而使机构库的建设成效甚微.文章提出宜将机构库发展为机构学者库的观点,并就如何建设机构学者库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长江学者海外特聘教授在中国工作时间不够签约的9个月的,隋况,确实存在。但真正的问题不是拿了钱却没有干活,而是一些没有全职回来的海外学者,却占用了较大的资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郑振铎先生别号西谛,于1898年12月生于浙江省永嘉县(温州)。出身于穷苦的小资产阶级家庭。1958年10月,他出访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享年60岁。1917年,郑先生在亲友帮助下,到了北平,考入铁路管理学校。不久,他结识了革命先烈瞿秋白等同志,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他积极参加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同年11月他和瞿秋白、耿济之等创办《新社会》旬刊,并在发刊词中,提出要创建“没有一切阶级一切战争的和平幸福的社会”。此后,郑先生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20年1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等成…  相似文献   

20.
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已提出多年,近年来又有一些论者为此开展讨论,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编辑可以走学者化道路和反对编辑学者化(这些观点的文章散见于《出版发行研究》1989年第4期和《编辑学刊》1989年第1期和1990年第2期上)。这一讨论持续了一年有余。我们认为这种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它能深化对现代编辑的重新理解,明确编辑的工作性质和成长方向。今就讨论中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想法。一、从学者和学者化概念看编辑学者化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不论是哪种观点,都忽略了一个基本前提,这就是什么是学者和学者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虽然明确这些概念不难,但它们是问题讨论的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