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验室在高校理工类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实验教学中心为优化实验中心的资源配置,中心建立了专门的调研小组和论证小组,对实验中心的仪器购置方案进行反复修订.结合应用气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实践,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并对实验中心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212-215
国家与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各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方向,目的是推动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学生、面向校内外共享及企业产学研合作,其核心思想是安全、共享。各高校在示范实验中心建设方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中艺术院校示范实验中心建设的个性特征尤为明显,有诸多方面需要研究。该文在构建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推进艺术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之初,随着教育部和各高校对实验教学地位的重新认识和日益重视,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逐渐成为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苏州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正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1999年开始,中心前身列入学校“211”公共服务体系进行重点建设;2004年,正式成立面向全校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005年,成为江苏省高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苏州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由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指导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由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具体实施实验中心的各项建设和管理任务。中心需负…  相似文献   

4.
如何利用地理优势、挖掘区域资源建设高水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成为实验室建设的新方向和新思路,近几年很多高校在此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建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国家级或省级实验教学实验中心。结合我校国家级高原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在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心先进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总结中心的建设特色,并介绍了中心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以期为相关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等提供借鉴并起到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实验中心室是实践教学的主战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体制建立、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入手,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其建设成效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很多高校都设有经济管理专业,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非常重视,部分高校的经济管理实验室已申报成为省级或国家级的实验示范中心。地方理工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一般不是学校的重点学科,如何根据学校的学科特性和拥有的资源,进行实验中心的内涵和特色建设,值得实验中心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思考研究。需要从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实验教学体系、中心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建设具有理工特色的经济管理实验示范中心。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之初,随着教育部和各高校对实验教学地位的重新认识和日益重视,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逐渐成为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苏州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正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1999年开始,中心前身列入学校"211"公共服务体系进行重点建设;2004年,正式成立面向全校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005年,成为江苏省高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  相似文献   

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53-155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中,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优化了师资队伍,对实验教学平台进行了优化升级、资源共享和共建,对实验中心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数字信息化建设、网络实验教学等方面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紧密结合地方产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作为省市共管的地方高校基本情况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目前的教学基本情况和建设省级示范中心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等概况,并结合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要求来提升实验中心的硬件设施和软实力,探索了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要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的特色和应用性、创新性、协同创新为方向的实验教学改革,从而加快推进省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调研和分析国内各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河南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实验中心网站信息资源、设计实验教学与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开发实验室开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验教学过程监控系统等,详细阐述了实验中心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效果。网络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推进了示范中心的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提升了示范中心的开放、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简介中心自1931年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起,经多次调整,1990年合成为材料实验室;2001年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成为首批省级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07年4月评为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位于犀浦校区5号教学楼四、五层以及馆外,实验室面积近2000m2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校艺术实验中心在发展过程中管理和教学情况进行探讨,结合省级艺术与设计实验示范中心具体情况,分析实验中心成立之初存在的问题,阐述实验室建设应根据所在大学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实验教学中心申报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建设的过程,阐述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突出了学科优势,整合了教学资源,建立了在实验中心下以实验平台为实验教学的基本单位,淡化专业界限,突出资源共享,让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搭建开放创新的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师范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前身是建立于1978年的泉州师专物理实验室,于1999年通过福建省高校“合格实验室”评估,经过多年建设整合,2006年被评为“泉州师范学院实验示范中心”:2007年被福建省教育厅授予“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相似文献   

15.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化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和热门话题。南华大学化学实验中心以建设省级示范实验室为动力,从改革实验中心运行机制入手,建立相对独立的《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大力推动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在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优化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实验中心成为能独立、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相似文献   

16.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介实验中心溯源于1963年创立的杭州商业学校肉食品卫生检验专业实验室;历经多年的建设、发展与整合,2010年获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12年通过验收。2014年获批"十二五"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现  相似文献   

17.
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考察,阐述了这些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构成、师资队伍建设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鲜明特色.针对潍坊科技学院目前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及实践教学师资情况,在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实验中心建设管理、实践教学师资教学水平整体提高及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改革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8.
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推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军队院校开展示范中心建设是深化军队院校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建设水平提升、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从创新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实验条件、扩大示范辐射作用5个方面对军队院校开展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对军队院校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省级心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指标体系,结合评估指标中的主要观测点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心理实验中心的建设工作,以促进心理实验教学改革和心理实验室建设,从而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教育主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在众多高校建立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调查研究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验教学改革、示范中心创新平台管理、学科竞赛管理、成果展示与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套创新实验室管理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校信息与电子工程实验中心创新平台,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示范中心创新平台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