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1):124-128
以《庐山记》《江州志》等庐山地方文献为中心,对张兴武教授《补五代史艺文志辑考》进行增补和订正。  相似文献   

2.
史料记载东晋庐山慧远法师往生后,谢灵运曾为其撰有碑诔之文,今《广弘明集》卷二十三保存有《庐山慧远法师诔》,《佛祖统纪》卷二十六保存有《庐山法师碑》。经过目录学、写作风格、同类文章互勘、写作时间等多角度的比较求证,可知《庐山法师碑》存在众多疑点。  相似文献   

3.
对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杜鲁清等造像记》的真伪,此前未有质疑之声。自《中国书法大辞典》起,各类书法、书画辞典以及书法史著作多有收录。完整图版的刊布最早见于《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系章钰旧藏,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章钰专藏,编号章专638,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采之并进行录文和注释。其中出现的多个罕见字形,为《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和《中国汉字文物大系》部分收录。它的纪年和地缘等信息,亦有学者用来论证相关史实。而实际上,所谓的《杜鲁清等造像记》,是从西魏大统十三年《杜照贤等造像记》中选取一幅画像、一段纪年以及两段题名,仿照造像记体例,进行的伪造。在画像、文字和石面上均留下了明显的造伪痕迹,后续研究者及收藏者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4.
关于《水浒传》初刻英雄谱本的研究国内现今只有刘世德先生的一篇文章,而刘先生当时所用到的初刻本是残本,只残存6卷,由于本子残缺较多,所以得出的结论有些并不十分准确。本文在得到日本所藏初刻《英雄谱》全本的基础上,重新对初刻本以及二刻本作出讨论。先是对《英雄谱》的版本进行详细归纳以及辨析,之后对日本筑波大学所藏初刻《英雄谱》全本以及各二刻本进行细致的介绍,最后详述初刻本与二刻本之间的区别以及版本之间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干宝《晋纪》汤球辑本虽搜罗宏富,然颇有瑕疵,二十六则出自干宝《搜神记》的材料被收录在内,部分出自刘肜《晋纪注》的史料亦被网罗.究其原因,是因为《搜神记》记述了大量灵异征验之事,而干宝《晋纪》亦偶有言及,同时因《搜神记》所记灵异征验之事大量被《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采用,而二史皆不题出处,仅有“干宝日”、“干宝以为”字样,汤球据此认为此等材料出自干宝《晋纪》.唐宋类书引用史书注释,多直接引用注释文字而鲜有提及注家之名姓,故大量出自刘肜《晋纪注》的史料被误作干宝《晋纪》之文.以干宝《晋纪》记事下限为依据,仅有少数能辨清出自刘肜《晋纪注》,绝大多数究竟出自干宝正文还是出自刘肜注文,今已无法考辨.  相似文献   

6.
陈良武 《兰台世界》2012,(27):87-88
长期以来,学者们多认为《尚书.西伯戡黎》所记之西伯系指文王,虽偶有异议,但影响所及终究不大。近期发现的"清华简"内有《尚书》类文献多篇,其中《耆夜》等篇对包括"西伯戡黎"在内的诸史实的考辨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录学》是晚清山西目录学家耿文光所编的一部目录学著作。现存世者有刻本和稿本之分,前者九卷,后者原二十卷,今则为残本。九卷本成书时间及刊刻过程有资料可据,二十卷本则需要进行进一步考证。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二十卷本,并非初稿,而是第二次修订稿本。其成书时间大概在清同治十年,至光绪十四年尚在修订。其对《万卷精华楼藏书记》的最终成书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昆剧院演出的全本昆曲《长生殿》去年在上海首次亮相,获得了满堂喝彩。今年它将进京连演4天,再现昆曲之美。  相似文献   

9.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是历史上唯一的经、注、疏及音义四者俱备的《十三经注疏》官方刻本,其中殿本《仪礼注疏》以监本为底本,审慎参校,校正了监本中诸多舛误。武英殿本《仪礼注疏》于各卷后皆附《考证》。《考证》是广义的校勘记,具有文本校勘和文义考订的双重性质,开《四库全书考证》之先河。其校勘成果对卢文弨《仪礼注疏详校》和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等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宋张方平所撰《乐全集》四十卷在其生前业已编讫,但现在可见最早的宋刻本仅剩十八卷,该残本当从明代内阁流出,且至清初尚有全本。现存明代的钞本仅有一种,清代完整的钞本则多达十多种。原陆心源藏本流入日本静嘉堂,据《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记载,此本为影摹宋刊本。《四库全书》所采用的底本即汪如藻家藏本,今藏于国家图书馆。通过对读底本与《四库》本,可窥见四库馆臣编书和改书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1.
陈文眉 《兰台世界》2011,(10):23-24
《荆钗记》中的王十朋和历史人物王十朋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与区别,历来争议不断。本文就王十朋和《荆钗记》的渊源关系进行一番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周氏冥通记》是研究六朝道教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2010年1月齐鲁书社出版的日本麦谷邦夫、吉川忠夫编,刘雄峰译《〈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周氏冥通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周氏冥通记》最好的注本。然因该书颇具六朝口语的特色,在某些语词翻译方面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大约于1763或1764年,也就是短暂的太平年代乾嘉盛世,一代英才曹雪芹即在贫病交加中赍志而殁,身后只留下相对完整的前八十回《石头记》,或许还有些后四十回的残稿及写作提纲。其后,又经高鹗和程伟元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全书进行修订和刊行,于是,我们就有了洋洋一百二十回的全本《红楼梦》了。  相似文献   

14.
大约于1763或1764年,也就是短暂的太平年代乾嘉盛世,一代英才曹雪芹即在贫病交加中赍志而殁,身后只留下相对完整的前八十回《石头记》,或许还有些后四十回的残稿及写作提纲。其后,又经高鹗和程伟元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全书进行修订和刊行,于是,我们就有了洋洋一百二十回的全本《红楼梦》了。  相似文献   

15.
《初学记》是唐玄宗时官修的一部类书,在唐人类书中编纂较为精良。无论是比之于其先的《艺文类聚》,还是其后的《白氏六帖》,都远远胜出,可说是吸取之前各种类书长处而成的一部作品。《初学记》分成叙事、事对、诗文三部分。先前的类书只是对材料的逐条摘抄,各个材料之间缺乏联系,较为零乱;而《初学记》则不然,它杂取众家,而前后连贯流畅,  相似文献   

16.
《桐下听然》一书是由活动于明末清初的苏州文人“季美”所编纂的文言小说集,共二十二卷367则故事。目前上海图书馆藏有足本,国家图书馆藏五卷残本。该书编纂主旨是希望通过记录个人的志怪见闻,以及相关的报应故事来警醒人心。由于其出发点近似六朝志怪,因此书中诸篇在故事发生地点、时间上大多有较详细的记录。同时该书在明末清初出现不少选本以及引录本,其中尤其以《集异新抄》保存最为完善,共达248则《桐下听然》故事。佐以引用较多的《坚瓠集》《续太平广记》《识小录》使我们确定了现今所见的《桐下听然》并非初印本。  相似文献   

17.
《荆钗记》中的王十朋和历史人物王十朋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与区别,历来争议不断.本文就王十朋和《荆钗记》的渊源关系进行一番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阴艳 《新闻前哨》2011,(9):79-80
这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发生在中国新闻界、影响全国的事件。1967年1月,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相继被各自报社的造反派夺取了领导权。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于2月8日发表通讯《"一月革命"的号角——记〈文汇报〉、〈解放日报〉新生一个月》,  相似文献   

19.
胡培翚在撰著《仪礼正义》时常征引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的校勘成果。在胡培翚撰著《正义》的过程中,阮元《校勘记》曾出现三种版本,且每种版本的校勘内容不大一致。通过对《正义》所引《校勘记》内容的检索以及与三种版本校勘内容的比照,发现《正义》所引《校勘记》之版本实为文选楼刻本,但胡氏在征引的过程中也参照了南昌府学本及学海堂本的校勘内容。  相似文献   

20.
《道教灵验记》是一部典型的道教文学作品。现留存的十五卷本和《云笈七签》六卷本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后者有部分作品是他人增补,非杜光庭原作。《云笈》本可辑补佚文,并可以借此窥探全本《道教灵验记》的原貌。《道教灵验记》成书于杜光庭乞游成都以后、依仕王蜀之前的隐居期间,并非一般以为的前蜀时期。基于此,其成书背景和编撰目的也与《王氏神仙传》、《墉城集仙录》等仙道类作品有所不同。另外, 《道教灵验记》文辞优美,叙事婉转,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