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部社会言情小说,《恨海难填》主要篇幅在写社会,主要成就则在言情。小说描绘了一种高尚而平等的现代爱情,同时涉及到传统孝道的主题,写出了人性的深刻与复杂,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与缺陷,为现代通俗小说的深化作出了贡献。不过,小说艺术表现方面的不足在通俗小说界也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爱情,与母爱和亲子之爱一样,是人类美好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中的爱情诗章,到《孔雀东南飞》的生死不渝,到《西厢记》的“愿天下有情的终成眷属”,再到小说《红楼梦》的“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自古风月债难偿”。这些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爱情这个文学中永恒的主题的歌咏、祈颂和期盼。然而就在这些歌咏、祈颂和期盼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恋爱中的男人都是懦弱的,他们扮演的始终是一种悲剧的角色。我们先来考察《诗经》中的男性。《诗经》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描写爱情的诗歌在十五国风…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的《长恨歌》既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是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的爱情诗。情,是诗歌的生命。《长恨歌》继承了中国诗歌文化“诗缘情而绮靡”的诗歌创作传统,富有一种悲剧的诗情意识和对爱情更深沉、更深邃的情感追怆。  相似文献   

4.
《香菱学诗》中,香菱写的三首诗从措词不雅到牵强附会,再到意趣新巧,显示了她诗歌创作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她用诗歌传递出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快乐,每一个文字都从她渐开的心门飞出,闪烁着文采与辞情的光泽.她用一种接近疯狂的方式,逼迫自己和诗歌一起成熟.通过三首诗解读香菱,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有很大助益.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叙事中有关才子佳人小说的批评可以说是“有的放矢”。这种针对性提供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比较研究视角:大观园中的核心爱情——宝黛之情突破了才子佳人类型小说言情模式的旧套与虚幻,成为情爱意识探讨新的生长点。文章将文本细读与比照置于雅俗文化选择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爱情机制的具体分析来把握曹雪芹聚焦宝黛“证情”的执着情怀、承担精神与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6.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中表现爱情题材的优秀作品,写的是相国小姐崔莺莺和书生张珙的恋爱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唐元稹的《会真记》,到金代董解元《西厢记后(扌刍)弹词》(也叫《西厢记诸宫调》),辗转流传,几百年来,不少人通过诗歌,小说,说唱等艺术形式去表现它,到了《董西厢》,它的主题,人物和情节,都已基本定型,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王实甫另辟蹊径,用杂剧这种形式对它进行了再创造,使这一传统题材,别开生面,焕发出新的强大的生命力,跨上了新的高度,其出现,使《董西厢》等表现崔张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黯然失色而被人遗忘.后来仍有不少人陆续写这个故事,但都难以逾越《王西厢》取得的成就.甚至在整个古典文学作品中就表现的爱情题材而言,也很少有超过《西厢记》的影响的.如明人汤显祖的《牡丹亭》,无论其反理学的创作目的还是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主题,主人公的判逆性格,都比《西厢记》更为自觉和强烈,但就社会影响来看,它没有能够达到《西厢记》的广泛程度.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伤逝》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都是描写婚恋题材的小说。鲁迅以启蒙者的立场写了人物激越飞扬后爱情的悲剧意蕴;张爱玲则是从世俗的人性写看似成功喜剧背后的无奈与苍凉。两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完成了对"五四"时期的爱情神话的解构。通过两部作品的比较,可探究到张爱玲与鲁迅的文化关系,以及两人在思想深层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中晚唐时期的艳诗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与南朝艳诗不同的新变特征,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些旧有题材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并出现了新题材;诗作呈现出更为浅俗的审美倾向;不少艳诗"缘情"而发,具体表现为作者将自身的爱情经历写入诗中,且表现得较为真实与坦诚,这也是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对于儒家诗论旧有束缚的一个突破。就此而言,中晚唐艳诗对于中国诗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娇红记》是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一部优秀剧作,这部爱情婚姻悲剧体现了晚明时期“言情”的文学思潮。文章将《娇红记》与它之前的经典言情戏曲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相对比,探究其言情特点,得出结论:《娇红记》的言情思想有一定的超越性,一方面,从作品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来分析,情的意蕴一步步深化;另一方面,从作者创作的主题思想来看,情的意蕴一步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题材和主题都很单纯的长篇历史叙事诗。这是谁都承认的事实。但是,人们一讨论到它的主题时,则主讽谕说者有之,倡爱情说者有之,提双重主题说者有之,真是群雄并立,鼎足而三,谁也说服不了谁。一篇题材和主题都很单纯的诗歌,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不同的看法呢?我们从作品的本身和参加讨论的文章中悟出,原来《长恨歌》虽然写得单纯,却并不简单,而是蕴藉含蓄,足  相似文献   

11.
晚清至民国初年在时代风云与西方影响的双重作用下,国人被压抑的情感迸发出来,刺激了写情小说的流行;写情小说又反作用于读者,使时人的哀伤、压抑之情在阅读与写作中得以宣泄,并由此获得社会对爱情的同情与认可。在这一历程中隐含了个体意识和思想文化的变化,使写情小说具有潜在的情感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位曾被闻一多夸作不写情诗的诗人——卞之琳,写出了一部富有深厚个人情感色彩、艺术性很强、至今仍广受赞誉的诗集《装饰集》。在那一个诗歌的年代里,像每一位情胎初动的年轻人,卞之琳借着诗歌含蓄而节制地表达着他对爱人的痴恋与对爱情的理解。文章欲从分析卞之琳的情诗入手,探究卞先生与张充和女士那段在外界看来如镜花水月般迷离的爱情真实,从而更深入地走进卞之琳,了解其诗其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许多优秀的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古诗词不仅能净化心灵,还能得到审美的精神愉悦,更能启迪智慧,开启写作之门。从古诗词的诵读中,同学们可以获取哪些写作知识呢? 一从诵读古诗词中明确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写文章必须有真情实感。感情是诗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讲“诗者,根情、言苗”,可见写真情是写好诗的第一要素。正因为有真挚深沉的情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才牵动人们离别的衷肠;岳飞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才使《满江红》成为千古绝唱;陆游的《钗头凤》可以说是字字血,声声泪,把爱情这一题材发挥到了极致……诗歌如此,同学们的作文更应如此。只有表现出真情实感,才能以澎湃的热情引起读者感情和思想上的震动,才能打动读者。朱自清的《背影》、茅盾的《白杨礼赞》无不渗透作者真挚浓烈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说真话、诉真情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同学们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应写出自己的情感,写下自己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惟有如此,才能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4.
在诗歌的创作与欣赏中,审美形式不仅是首要标准而且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潜心创作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都力求韵律和结构并存。英国当代诗人罗杰·麦克高夫写了一首《40岁的爱情》的短诗,诗人将诗排列成对称的两行,甚至将一些单词拆开,来实现左右对称和平衡;中间一道竖线,营造网球场的视觉形象,同时也映照夫妻间感情上的距离。笔者试图从结构、用词、音韵、语法和修辞几个方面分析《40岁的爱情》这篇短诗中所运用的特殊技巧,旨在对一首诗歌进行内容与形式上的解读时,提供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井上靖以孔子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诗歌,并创作了长篇小说《孔子》。在这些以孔子为题材的诗歌中,阐释了诗人对孔子思想的见解,抒发了对孔子的景仰之情。这些诗歌为作家后来创作长篇小说《孔子》奠定了基础,不仅成为小说的题材来源,也是孔子形象塑造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被艾丽斯·沃克称为黑人文学中"最性感、最健康地描绘异性之爱"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是一部"言情"的小说。全书围绕"情"字展开,描述了情感追求和个人成长的历程故事,立足点是一个"情"字。其言情,具有超越时代和种族的勇气,并对两性之情提出了全新的认识,是其伟大;然而,以男性、婚姻作为女性实现自我的唯一途径的思想根基,以及笼罩于全书的理想化、个人主义的格调限制了它,使得这部言情的小说优于"言情"又囿于"言情"。  相似文献   

17.
王慎中的诗歌存世达1200多首,深入认识其诗歌创作,对全面理解和评价作家有重要意义。王慎中总是借诗倾吐胸中块垒,其诗歌世界就是他的情感世界。他以诗言情,尤其集中在个人为宦之情、友情亲情、家国关注之情及佛禅寄托之情方面,而这几方面的情感都与时代紧密相连,因此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作者在时代的风云际变中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8.
王慎中的诗歌存世达1200多首,深入认识其诗歌创作,对全面理解和评价作家有重要意义。王慎中总是借诗倾吐胸中块垒,其诗歌世界就是他的情感世界。他以诗言情,尤其集中在个人为宦之情、友情亲情、家国关注之情及佛禅寄托之情方面,而这几方面的情感都与时代紧密相连,因此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作者在时代的风云际变中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爱情题材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从《诗经》中的《邶风·静女》到柳永的《雨霖铃》再到舒婷的《致橡树》,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再到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从诗歌到小说,从散文到戏剧,这些古今中外描写爱情的优秀诗篇,不仅语言隽永精美,而且情感真挚;表达的爱不仅纯真挚烈,而且是高尚伟大。这些作品像一支支古老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高中语文新教材根据当代学生身心发展教育的需要,选入一些爱情题材的经典作品,符合新课程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这些爱情题材的作品与其他优秀作品一样,是“人生活的教科书”,是可以陶冶情趣、美化心灵的灵丹妙药,对塑造真、善、美的人格具有重大作用,它同样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正确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侧重于写"情",他从爱情悲剧的角度出发,表达的是一种"爱情"主题;陈鸿用史学家的眼光来解读这一历史现象,表达的是一种"政治主题"。《长恨歌》对杨贵妃形象做了美化处理,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坚贞;《长恨歌传》则将她视为害国害民的"尤物"。《长恨歌传》拓宽了李杨题材,把美人专宠与奸佞专权联系起来,把爱情题材上升为重大政治题材,借此表达了忧国忧时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