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一篇说过《橄榄味苦称谏果》,这回说枣。枣的别名"红皱",以极经济的用字量,不仅描形摹状,还敷色着彩。"皱"很传神,"红"也不可缺。这二字,1+1大于2,红而皱皱出了形象思维之妙,皱而红又可避免歧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席艺洋 《文化学刊》2011,(4):162-168
王士祯倡导的神韵诗学主张诗歌向唐诗中自然山水禅境的回归,同海德格尔的"诗思"有异曲同工之妙。神韵诗论"气"、"韵"的内涵在"体味自然之趣,再现自然之势"。诗中之思,诗中之情的表达借助以自然为范本的描摹系统。另外,"意在言外"包含一种生态流转,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诗之思引领人进入另一个世界。"伫兴"、"神会"源自山水的顿悟,再现了不饰雕琢的无工。"清远"则是一种诗思向自然的归化,是来自于万物的自然法则内化于心的自然欲求,亦表现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诗思在自然中的自我存放,自然天地中适应安然的居住感。  相似文献   

3.
橄榄俗称青果,取果皮色青;又雅号谏果,因其味苦,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诠释这一异名:"始而涩口,继如嚼蜡,后且回甘,名之曰谏果。言者无罪,闻者足以戒"。谏果之谏,说的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善待迥异于甜言蜜语的那个"苦"。谏,  相似文献   

4.
赵君 《文化学刊》2011,(3):37-39
儒家以其对自身理想人格的塑造与追求成就了"君子"这一特定的道德符号,"君子人格",是以仁为核心,兼括义、礼、智、信的一种人文品格,批判地继承、借鉴、弘扬这种道德范式,在当今社会文化建设中仍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昌友 《文化学刊》2011,(6):181-183
前些时,笔者读到一篇谈中国戏曲要"实现历史性的蜕变"的文章。文中提出要建立"现代型戏曲"。如果笔者理解不错的话:所谓"现代型戏曲",当然不仅仅指现在还在探索的现代戏,而是有别于传统戏曲的一种新的形式的戏曲。说实在的,笔者近几年来读得多些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坠露与落英出自《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句。学术史上对这两个词尤其是落英的训释有较大争议。通过语法与辞意分析可知,落英为始生之英华,坠露为欲坠之露珠。这两种名物象征屈原高尚纯粹的人格理想。这种理想贯穿《离骚》始终,并通过朝……夕……句式所蕴含的敬意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7.
崔建华 《文化学刊》2011,(1):155-158
"辽豕"典故形成于两汉之际浓厚的祥瑞政治氛围中,本义是讥讽他人见识浅薄。后世的文人士大夫对该典故的使用取向比较传统的有两种:一是单取"辽豕"颜色为白的特征,表达仕途坎坷之感;二是用以表达自谦之情。有的人则推陈出新,或以"辽豕"比喻出其不意的人事安排,或在不改变讽刺本意的前提下表达个人不畏艰险的自信心。而利玛窦则从文化融合的角度来使用该典故,其思维视角和高度尤为令人叹赏。  相似文献   

8.
丁海燕 《文化学刊》2010,(5):157-164
"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精神内容之一。宋代内忧外患交困,因而其知识阶层中显现出极为深沉的"忧患意识"。从史料笔记中记载的关于"忧患"的论述及所忧之内容来看,在宋代,对国家命运的忧患已成为上自皇帝下至普通文人的普遍自觉意识,这种意识产生于对内忧外患的关怀,而其重点也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其对文武轻重、军事政策及结盟后的预防部署等对外军事方面的问题关注较多,在内政上则主要是为冗官冗员所引发的财政危机而忧心。相较而言,宋人的担忧更多地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这或许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其为何有"积贫积弱"之印象却能在文化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艾珺 《文化学刊》2010,(5):187-188
"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这是清代著名学者兼藏书家陈■的一方藏书铭印。清叶德辉(公元1864年-1927年《)书林清话》卷十《藏书家印记之语》云:藏书与藏法书名画不同,子孙能读,贻之;不能读,则及身而散之,亦人生大快意事,此吾生平所持论也。昔宋穆参军修,  相似文献   

10.
贵立义 《文化学刊》2011,(4):99-102
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经常出现"宪"与"宪法"的词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有现代意义的宪法。现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已具备了制定宪法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而中国古代不具备宪法产生的条件,所以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宪"与"宪法"仅指一般法律,有时还指某种官职、机构等,本文逐一作了分析,它们都不具有根本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艾珺 《文化学刊》2011,(6):186-189,194
一、"脉望"与"书连屋" 若说是"床上书连屋",那就无疑是位"书虫"。"书虫"是俗称,雅谓"脉望"。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二支诺皋中引道家经典《仙经》说:"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夜以规映当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  相似文献   

12.
栗子 《文化交流》2013,(7):28-31
钱塘江畔的杭州大剧院,因为"费城之声"的奏响,而显得更加璀璨辉煌。激越而美妙的"费城之声",谱写了中美友好文化交流的新乐章。"费城之声",沸腾夜晚。2013年5月31日,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访华40周年特别纪念演出在杭州大剧院举行。美妙绝伦的演出震撼了所有的观众。  相似文献   

13.
王鲁霞 《职业圈》2011,(33):102-102
优秀班组的共同特征 一、是一支有理想的队伍。理想就是班组的使命,达成理想就是班组存在的价值。没有清晰的理想,班组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共同打造学习型班组,这就是优秀班组的共同理想,班组的所有成员都是为了这样一个共同理想走到了一起。班组的每个人,每天干些什么,干的事情都要和班组的共同理想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宋望 《文化学刊》2011,(6):28-32
大学,是神圣的殿堂,是先进文化的代名词,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崛起与强大的代表。然而,纵观今日国内之大学,有几所大学可以无愧于"大学"这两个字?有几所大学真正地理解了"育人"这个理念并加以实施?答案令我们惋惜。今日之大学问题毕现,已失去了大学应有的风采。本文分析了今日之大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理想中的大学应具备的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5.
余每次应邀参加书画笔会,总有人要求书"难得糊涂"条幅,年龄不一,身份有别。余有时看到求字者年龄尚轻,似不谙世事,便不禁问:"为什么想要这几个字?"对方腼腆一笑:"就觉得好玩。"  相似文献   

16.
总部决策,本地化执行,这是现代跨国企业的基本管控方式。它保证了公司统一意志的垂直传达,以形成一体化的企业文化和管理规则,是一种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基本模式。在整个的全球化进程中,有关"整体性"和"个性化",即"Globalization"和"Localization"的矛盾对立统一的探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7.
王春鸣 《文化学刊》2011,(3):170-173
本文试图从晚清知识分子王韬的"废时文"说入手探究其政治文化观。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时代环境以及多元、客观的文化思想;在道、器之外,重视"人"的因素,促使王韬选择了"废时文"作为讨伐传统文化的入口。"时文"在他的文论中,既是承载旧文化的符号,也是传统文人的进身之阶,还泛指一切"不古若"、"不西法"之学问。从他对"时文"的解释与讨伐中,我们可以看到,以王韬为代表的晚清先进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一直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王韬"废时文"的呐喊,虽然充满了矛盾,却仍然高度彰显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转型过程中的革命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张皓凡 《职业圈》2011,(13):56-57
总部决策,本地化执行,这是现代跨国企业的基本管控方式。它保证了公司统一意志的垂直传达,以形成一体化的企业文化和管理规则,是一种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基本模式。在整个的全球化进程中,有关"整体性"和"个性化",即"Globalization"和"Localization"的矛盾对立统一的探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9.
陈光标 《职业圈》2010,(31):22-24
10月5日,"巴比慈善晚宴"在北京"闭门开宴",由于谢绝一切媒体入内,会场拉斐特城堡酒店被笼罩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比他们含金量更高的组合:这是世界富豪排行榜上的"老大"比尔.盖茨和“老二,’沃伦·巴菲特首次携手与中国成功商业人士、慈善家展开交流,进行中西慈善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国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归国的举措;从"长江学者"到"千人计划",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都不惜血本、筑巢引凤,向漂泊海外学有所成的赤子们敞开怀抱。一时间,在海外学界、业界、商界的华人精英们中间,"归"潮涌动。可是,"归"与"不归",正如当初的"走"与"不走"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