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4月8日,四环游戏小组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生日。当天上午9点整,周年庆祝活动正式开始。除了志愿者教师和孩子以外,家长,妇联、街道办等单位的领导也闻讯赶来。我们用最直观的形式帮助家长理解游戏小组的活动宗旨,通过丰富多彩的展板让家长及其他来访者直观地了解到孩子平时在活动中的表现。志愿者教师领着孩子们向大家展示一年来的教学成果,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了系列亲子游艺活动。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上一次组织“六一”庆祝活动的经验,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夹豆”、“拍皮球”、“顶  相似文献   

2.
幼儿进入大班以后,有不少幼儿家长认为孩子的玩耍、游戏纯粹是浪费时间,只有读书、写字才是学习。我认为这是家长认识上的一个问题,他们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必须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这一点还不是十分了解。他们或许不明白,游戏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游...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阐释了“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生态学,然后分析了基于生态学阐释的“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困境,最后论述了基于生态学阐释的“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路径,包括聚焦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重组教学内容;重塑师生关系,构建平等民主教学生态;改革教学中心,增强组织管理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沙盘游戏与幼儿的心理成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高岚教授承担着广东省“十五”规划课题“学前儿童心理教育研究”,并在三所幼儿园采用“沙盘游戏”的方式进行个案研究。一段时间之后,一些心理及行为有问题的孩子,情况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不少幼教工作者,甚至许多家长都想了解“沙盘游戏”,为此,我们约请高岚老师撰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亲子游戏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着极其广阔的开发前景。可是,人们对亲子游戏是不是都正确理解了呢?是否正确对待了呢?其中仍有不少问题。对学前阶段来说,亲子游戏中的问题尤为明显。 有些家长认为,小小孩好玩,他们“不懂事”,与孩子逗乐寻开心,把孩子当“玩具”随意玩耍,都可以。当孩子大一些,比如三四  相似文献   

6.
从发展心理学的分类学视角研究学前儿童游戏,其存在的惟一合法性已受到广泛的质疑。只有从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生态学视角出发,才有可能还原学前儿童游戏生活的“真实情景”,因为生态“情境”是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实现“意义建构”的平台,是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沟通、对话的背景,更是把握学前儿童游戏全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宿军 《山东教育》2009,(1):93-94
我园自参加“学前儿童游戏多元价值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活动起。每年十月份都要举办亲子游戏大会,游戏形式多样,既有体育游戏也有智力游戏、亲子手工竞赛等。家长们对这项活动非常支持,家长孩子都很开心。我们收获也颇丰:家长们更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老师更了解家长的需求,彼此之间少了拘谨,多了亲近。  相似文献   

8.
女性游戏玩家兼具女性与游戏玩家的双重身份,无论在社会中还是游戏环境中都备受父权文化的压制,豆瓣小组“女性玩家联合会”的成立则让一部分女性玩家以在线社群的方式形成对于主流游戏环境的聚合抵抗,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游戏角色性别形象、抵抗女性玩家的刻板印象以及通过自建话语体系实现内群体认同。“女性玩家联合会”给予了女性玩家一个发声的空间,但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在面对着虚实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女性玩家的积极抵抗中也包含了隐性的屈服与退让。  相似文献   

9.
现在绝大部分孩子在跨入一年级前已经认识了一些字,会计算 10以内或更多的一些计算题。这可能是家长教的,也可能是幼儿园里学的,还有的是在小学开设的学前班里学习的。在上学之前学这些知识,对于一部分孩子适应学校学习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前学习”也有它的弊端。  首先,孩子上一年级之后,由于有些内容已经学过,特别是数学,第一册的主要内容就是 10以内的加减法,上课时往往不够专心,喜欢做小动作,学习没有兴趣;另外一方面,“学前学习”往往是机械记忆,而上学以后的学习就不同了。比如一年级…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曾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 ,我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做一些游戏是非常必要的。一、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学手段 ,也是寓教于乐的最有效形式。孩子的天性是玩 ,游戏正是迎合了孩子的这种天性。他们活泼好动 ,爱表演 ,很少害羞 ,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因此 ,在组织学生做游戏时 ,要充分体现“玩”字。如在教“cat”和“dog”这两个单词时 ,我先让他们学猫和狗叫 ,看谁学得最像…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是非常严肃的,而且是具有深刻的意义的。儿童早期的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一个在游戏中充满创造力,专注、认真的孩子,长大以后在学习工作中必然也会具备这些品质。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并且支持孩子的游戏,本文从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出发,分析家庭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为父母如何正确地指导孩子进行游戏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但是以往在组织小班幼儿玩娃娃家游戏时,教师们却顾虑重重,认为孩子年龄小,经验不丰富,能力有限,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幼儿布置起一个个精致美丽的“家”。这样的游戏其实并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游  相似文献   

13.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儿童游戏权逐步受到国人重视。梳理建国后的学前儿童游戏政策与法律文本,发现其经历了学前儿童游戏初露头角(1949-1996)、学前儿童游戏持续发展(1997-2019)、学前儿童游戏有序推进(2020-2022)三阶段,实现了从“基本活动”到“法律权利”的转变。同时,游戏权的确立使得游戏政策中的儿童观、游戏观、学习观、权利观发生转变。游戏权也被赋予了自由价值、人权价值与正义价值。为更好落实学前儿童游戏权的发展,需保障幼儿游戏时空、创设游戏安全环境、尊重幼儿游戏选择意愿、健全学前教育游戏权教研指导网络与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们曾在昆明市育红幼儿园大班就角色游戏中的玩具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开头,为了引起孩子对游戏的兴趣,我们做了百余件玩具,而且尽量做到颜色鲜艳,品种繁多,甚至在“副食品商店”游戏中的“商店”里放置了食用的奶糖、饼干、山楂片等,可谓煞费苦心。有了这些玩具,角色游戏开展起来了。但不久我们便发现,有些游戏孩子玩一二次就不想玩了。个别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去“副食品商店”“买”东西吃,影响了游戏活动的继续进行。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学习了有关组织幼儿游戏的理论知识,认识到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是组织好角色游戏的关键,教师在领导游戏时应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明确规  相似文献   

15.
在做“影响大班幼儿对表演游戏选择的因素”研究访谈中,小雨说:“我喜欢表演游戏。”我问:“那你为什么不选表演游戏呢?”他说:“我不敢选,以前玩‘逃家小兔’,就是能干的小朋友才能玩,我不能干,所以我不敢选。”我愕然,没想到自己的错误做法过了半年的时间仍然对孩子产生影响。上学期,因阅读活动而产生的“逃家小兔”表演游戏,我班有二十多个孩子想参加,面对这么多热情高涨的孩子,该怎么办呢?我让孩子们自己讨论解决的办法。有孩子提议分成几个小组共同表演。这个建议事后想想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满足所有想参加游戏孩子的愿望,又…  相似文献   

16.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游戏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必需品。游戏对于充实孩子的童年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处在身心成长的学前儿童来说,户外游戏对于孩子健康身体的塑造以及积极乐观性格的形成都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但是由于网络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虚拟游戏成为当前儿童游戏选择的主流,户外游戏等传统游戏正在逐渐没落,然而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缺失。因此,应该大力挖掘传统游戏在学前教育健康领域的开发运用,为塑造孩子的健康身体,养成开朗性格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2014年4月7号,位于北京市二环内大半截胡同一个小小院落,挤满了大人孩子,欢声笑语不断,热闹的氛围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这是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前教育公益组织四环游戏小组在举行十周年庆典。新老志愿者、家长、关心四环发展的人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四环游戏小组走过十年。  相似文献   

18.
游戏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但是,有不少父母认为:游戏是不正经的事,是浪费时间,只有上课才是孩子的“天职”。游戏真的仅仅是“玩”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幼儿的游戏呢?  相似文献   

19.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我在游戏中指导学生观察,积累写作素材,促进了作文教学。如“贴鼻子比赛”“拔河”“同心协力”“老鹰捉小鸡”“砸沙包”等,不管哪一项游戏,我都是把班级分成两个小组,一个组作游戏,另一个组当观众。指导当观众的学生观察做游戏学生的动作、神态、语言,并找出表现最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观察。然后让做游戏的学生当观众,让原来当观众的学生来做游戏。教师相机指导观察方法。如“同心协力”这个游戏,就是让两个学生将一人的左腿和另一人的右腿绑在一起,成两人三腿式,进行接力赛。孩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方式也日趋灵活、多样。现加以归纳、介绍如下: 一、游戏法日本保育所重视通过游戏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强调让孩子接触社会,强调丰富孩子活动的环境,使幼儿知道在他们周围有许多事物需要认识理解,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向往探索周围的一切。总之要使儿童积极主动、愉快,学习满怀信心。苏联学者认为:游戏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也是促进全面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同时强调组织领导在儿童游戏活动中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