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 杏树下     
泰兴是银杏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我的家从泰兴搬到靖江,又从靖江搬回泰兴,搬来搬去都离不开银杏树。这倒不是说我家的宅基上都种着银杏树,人家宅边都没有银杏树。因为银杏树的生长期很  相似文献   

2.
银杏熟了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故乡--"银杏之乡"泰兴,与老家亲人一起欢度国庆。离家还有很远,我就望见了我家那几棵已有五十多岁的银杏树,它们枝繁叶茂,和周围的银杏树构在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书包也顾不得放下,我就抱着最大的一颗树转了几圈。只见银杏的枝丫早已被累累果实压得弯下了腰。那果实一串串,黄澄澄的。它  相似文献   

3.
陆江华 《文教资料》2005,(30):89-90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时节,也正是家乡收获银杏的时候,望着蔚蓝的天空下那一棵棵金色的银杏树和树上一串串金色的银杏果,我常有一种冲动:要是能带领我的学生把她描绘下来该多好!于是我兴致勃勃地做了一点尝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愿望。”因此我首先设置情境激发兴趣:我问:如果泰州市征集市花,那我会推荐梅花,因为泰州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乡,如果泰州市征集市树,你会推荐什么树?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推荐最多的是银杏树:因为我们家乡到处都是银杏树;银杏树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时节,也正是家乡收获银杏的时候,望着蔚蓝的天空下那一棵棵高大的银杏树和树上一串串金色的银杏果,我常有一种冲动:要是能带领我的学生把她描绘下来该多好!于是我兴致勃勃地做了一点尝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愿望。”因此我首先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师:如果泰州市征集市花,那我会推荐梅花,因为泰州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乡,如果泰州市征集市树,你会推荐什么树?为什么?生:(纷纷举手回答)银杏树,因为我们家乡到处都是银杏树,银杏树最适宜在我们这儿生长……师:家乡人为…  相似文献   

5.
银杏树是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古老树种。千百年来中国人崇拜银杏树,主要表现在:视银杏树为福树而广植于宅院、祠堂、文庙、行道、名胜古迹、园林、坟地,视为神树而极力保护,视为圣树的佛树而受僧道推崇;视为神奇和科第吉兆;用作地名、省市县树。中国人崇拜银杏树的原因同其特殊的用途、寿命长、生命力旺盛、内在风韵及传其可帮助人们教难难脱险和风水树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6.
横向的思路     
如果说《三棵银杏树》一课,是根据银杏树的特点而采取了纵向思路的话,那么《我爱故乡的杨梅》的作者,则是根据杨梅果的特点,采取了主要是横向的思路,即从形状、颜  相似文献   

7.
我的家乡在泰兴,家乡的银杏远近闻名,享有“银杏之乡”的美称。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栽种银杏树,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我家也不例外,门前的两棵银杏树听爸爸说比他的年龄还大呢,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得过来。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任凭风吹雨打。灰褐色的树皮十分苍老,活像一位老人那爬满皱纹的手背。阳春三月,银杏树抽出了新芽,悄悄吐出嫩叶,那刚刚舒展开的小叶儿,一片片聚在一起。几天以后,片片叶子分了形,在微风中快活地摇着一个个小脑袋,显得那么嫩,那么绿。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淡绿色的雾。银杏树的花太小了,很容易被人忽略。记得去年秋天,…  相似文献   

8.
小松树     
校园的中心有两棵老银杏树,说不清它们的年龄有多大。四年来,我一直以为它们只是两棵普通的银杏树,也没在意。其实,生活在校园内,我也没指望能发现什么稀奇事,事实也的确如此,一切就这么平淡。在平淡的早晨、中午和夜晚,我一次次从银杏树旁边走过。第一次看见它,是在一个星期五下午,也是一星期里最难熬的时间,因为即将到来的明天、后天是无聊的周末,通常我都是躺在床上度过。那天下午,班上同学都散了,惟独我呆在教室里。因无事可做,我颇感难受,一会儿翻翻书,一会儿又四下望望。不经意间,透过窗口,我又看到那两棵银杏树。…  相似文献   

9.
我的故乡在苏北姜堰市大泗镇,是著名的“银杏之乡”,我爱故乡的银杏树。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春天,阳光明媚,大地苏醒,万物萌发,银杏树上也长满了一粒粒的小嫩芽,芽尖泛出绿色,显出勃勃生机。渐渐地,树枝上长出了片片嫩叶,叶子由小变大,颜色由浅变深,像成千上万个小扇子张开在枝条上。风儿一来,满树的叶子跳起迷人的“扇子舞”,阳光在其间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实在好看极了。每当清晨,朝阳刚刚露出笑脸,我总喜欢搬张小凳子坐在树下读英语。和风习习,空气清新,绿意融融,真是惬意极了。我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verygood!veryg…  相似文献   

10.
我又看到了故乡那儿时的学校。高高的门坎,低低的教室,细碎的石子小路和那平平展展的大操场。除了新建的两排红砖校舍和围墙边长粗了的白杨树外,一切都还是当年的老样子。这是一所利用旧祠堂扩建成的学校。祠堂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亲情树     
我钟爱银杏树,喜爱它的叶子,喜爱它的花儿,喜爱它的果实。因为有一棵银杏树,它不仅长在姥姥的庭院中,也长在我的记忆里,生根发芽,长久不衰。这次回家乡,见历经风霜的银杏树更挺拔茂盛,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似乎在诉说人间浓浓的亲情。这棵树,从我一出生就住在这儿。太姥姥在世时,我时常看她对着树发呆。我曾扯着她的衣袖问:“您在想什么?”她那时只会跟我说:“想念你的老舅。”接着是一声长叹……后来,我看到了一张关于太姥姥和老舅的照片,老舅的形象便在我的脑海中存留下来。在银杏树抽出新芽的季节,我已经长大不少了,太姥姥捧着老舅的相片,…  相似文献   

12.
银杏树     
从小我就在外婆家长大,家中没有弟妹,所以惟一和我做伴的就是外婆家门前的那棵银杏树。树高大挺拔,树叶茂盛,树下有块碑,记载着树的年龄,一百四十几年,碑旁有一张石桌和几张石凳子。我两三岁时,外婆常常带我到银杏树下,坐在石凳子上。外婆和邻居们聚在树下谈家常,我便围绕着树,一圈一圈地走着。上幼儿园后,我渐渐成为孩子们的首领,我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我常常把他们分成两队,进行“战争”,我爬上树指挥作战,玩累了在石凳子上坐一会儿。银杏树成了我的指挥所。上小学就到了石化,会时常牵挂起这棵挺拔的银杏树。暑假里,我常常回外婆家,去…  相似文献   

13.
赵世光 《辅导员》2013,(14):77-78
<正>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也许都还记得这段话:"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我想,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自然都会经历这些的,包括我。故乡的容貌至今还在脑际徘徊,故乡的声音、故乡的歌还在耳畔响起,那一个个美妙的音符,至今还激起我心灵的颤动。是的,故乡的那种恬静、舒适的童年生活是那么令人留恋!  相似文献   

14.
同一课文不同板书的启迪山西胡翠霞,乔和周这是《我爱故乡和杨梅》两种不同的板书设计。两则板书的共同特点是:忠于原文,在展现内容时先总(“杨梅可爱”)(“我爱故乡的杨梅”)后分(分别介绍树与果)。在分说部分,也是先总说(“树”、“果”)后分说(“树枝”、...  相似文献   

15.
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说树吴冠中“夏木荫浓”,这是三十年代我投考江苏省立常州高中时的作文试题。当时感到这题目太深奥,很难发挥。因之我每见到浓荫的树木,总会联系到那试题,想从中悟出点什么道理来。一直到学习艺术后,才深深体会到树木之美,其浓荫之迷人,但并未思索其哲学含蕴。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  相似文献   

16.
两棵柿子树     
十二年前,酷爱种花弄草的外公种了两棵柿子树,现在它们已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了。这两棵柿子树没有银杏树的浪漫风情,也没有参天大树的精神抖擞,但我喜爱它们,因为每到秋天,它们就会结出一树甜润的柿子。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片银杏树的叶子。春天随着伙伴儿们一起从枝干上探出头来,吸收着阳光雨露和树妈妈的乳汁茁壮成长,渐渐地从小嫩芽变成了一片全身翠绿的叶子。每天,随着  相似文献   

18.
正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到乡下外婆家过年。记得村里的祠堂,每年春节都会唱上三天的戏。全村的人都会聚在那个古老的大祠堂里看戏。祠堂门口是很大的一棵老树,树下面有人卖葵花子、黄萝卜,那种腌过的大萝卜,咬一口清脆而爽辣,小孩子都把它当零食吃。戏台很大也很旧,脚踩在上面还会咚咚地响。台上的人,穿漂亮的古装,演才子佳人的唏嘘爱情。台下的人,跟着长吁短叹。  相似文献   

19.
庄子莹 《新读写》2013,(9):60-61
又是一阵寒风。贪心地躲在室内,竞不曾留意,外面的树何时变得金黄。午后从那棵银杏树旁匆匆走过,树下也金黄,树上也金黄,心中顿时漾起一种复杂的情感:有对它的美丽的惊喜,有为它的美丽的伤悲。是自己对它忽视了,现在却又想起了……很久以前,我曾站在这里,不厌其烦地观察银杏的四季变化。后来,后来就忘了。现在,我重新放慢脚步,将目光重新投向了它。  相似文献   

20.
银杏树     
校园里有一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树。它可不是一棵平常的树,是我们学校的宝贝!小草从地下探出头,各种花儿开放了,银杏树吐出嫩黄的叶芽儿。同学们围着高大的树干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