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讽刺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讽刺手法匠心独运,笔法纯熟。讽刺手法包括双关、夸张、反语、对比等形式。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曾盛赞《儒林外史》:“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现就《范进中举》一文中运用多种手法来看其高超的讽刺艺术。一、运用夸张,进行讽刺根据主题需要,进行夸张性的描写是加强讽刺的一种重要手段。夸张就是强调,突出事物的特征,使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讽刺文学的典范,讽刺的运用体现在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方面,讽刺的手法主要是漫画、夸张、对比。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它代表了我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最高水平。原著中多种讽刺手法的熟练运用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称道。《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主要分为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对照手法、悲喜交融法、适度夸张法以及细节描写法等五种。  相似文献   

5.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也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开端。无论是夸张、对比、反讽的讽刺修饰手法,还是小人国国王、巨人国国王、小人国国民、拉个多教授、小人国大臣等富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都彰显了《格列佛游记》以讽刺手法批评当时社会现状的特质。深刻剖析小说的讽刺手法,对于全面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与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在我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殿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书中对讽刺手法的运用灵活多变。从夸张、对照、细节描写、对反面人物语言的独特描写四个方面分析《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指出其讽刺艺术的精华是"笑中带泪"。  相似文献   

7.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性作品,突出的成就不仅表现在继承了明清以前小说在讽刺艺术上对比、夸张等惯用手法,还独创了讽刺艺术的新特色。在讽刺的内容、手法、以及对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单单从以往的典型性、真实性等角度来理解《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色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钱先生的《围城》写于1946年,是一部主题严肃、耐人寻味的讽刺小说。《围城》自问世以来,就以其出色的讽刺幽默语言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钱先生匠心独运,其作品的幽默风趣主要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典故等体现出来的,其中,比喻又是运用最多、最有效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长期来,学术界对于《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发表的大量文章来看,大都是对《儒林外史》如何运用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讽刺效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讽刺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作者通过西门庆家史的描写.反映了整个明代社会的黑暗现实。讽刺手法的大量运用是《金瓶梅》艺术成就的重要方面。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使用夸张以及选择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虚伪本质,以达到讽刺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大量的讽刺性微型小说中,夸张艺术被发挥到了极致。当代讽刺小说高手阿齐兹·涅辛的名作《特隆狗》《我不吃马屁》《我是怎样自杀的》,把人和人生中丑陋的、可笑的元素加以放大,使之更丑、更可笑,读后令人捧腹。王蒙的《讲演术》《扯皮处的解散》等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批判色彩,表现出作家敢于暴露现实中的荒诞与丑恶的胆识。近年来,夸张艺术更是被微型小说作家推向了高潮,成为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为何对极度夸张情有独钟呢?  相似文献   

12.
一、寓赏罚于嬉笑讽刺艺术要求作家能够准确地抓住人物、事件的本质特征而且熟练地用夸张、想象、托翁等艺术技巧来修饰这种本质特征,使人物更鲜明,事件更突出,使作品有一种漫画式的艺术情调,让人们在轻松的一笑或一蔑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非常善于抓住讽刺对象的本质特征进行高度的夸张描写,尽情地对讽刺对象嘲讪戏谁,让讽刺对象当场出丑,充分发挥讽刺艺术笑的力量。段栗玉说的“寓赏罚于嬉笑”指的就是这一特点。《郭安》写的是仆人李录因与一幢仆有夙怨,半夜去杀他,结果错杀了另一仆人郭安,郭安的父亲去告…  相似文献   

13.
《斩鬼传》是《儒林外史》之前的一部特色鲜明的寓意类讽刺小说。作者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将讽刺的锋芒直指人类的道德缺陷和丑恶癖性,使众多"人鬼"穷形尽相。小说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的讽刺手法,在衬比之中彰显讽刺对象;作者秉持冷静的态度,不加半点评述,让人物尽情地表演,在冷静客观中呈现人物的言行、刻画讽刺对象。此外,小说还使用了主观直斥和合理夸张等讽刺手法,讥刺了人类诸多弱性。《斩鬼传》的讽刺艺术和风格,对后世讽刺性小说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被鲁迅赞之为"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足称讽刺之书"的我国著名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明清之际的社会风俗画。作品"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显示了作品讽刺的独特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本文通过对范进、周进终生向隅科举的荣辱经历、为两根灯草而死不瞑目的守财奴严大育、自诩算命"无不神验"的江湖术士陈和甫等典型人物及典型细节的分析,对《儒林外史》精炼、夸张、含蓄、婉曲、意蕴深隐的讽刺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世宗 《教育革新》2010,(10):49-49
《范进中举》是一篇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礼教对读书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通过高超的讽刺艺术手法,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儒生们的丑态。讽刺可通过对比、夸张、白描、反语等手法来表现,达到令人反思的效果。现就《范进中举》中的讽刺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进行探究。理解讽刺在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藤野先生》的讽刺艺术,论者多而又多。但大多数论者只注意到了该文的反语运用。而笔者认为,《藤野先生》的讽刺远远不只表现在反语运用上,它的讽刺是全方位的。本文谈谈新看法。一、运用反语讽刺文章开头描写“清国留学生”可笑的丑态,借助夸张,运用反语“标致”一词予以揶揄和讽刺,表达了作者对抱残守缺的腐朽思想的厌恶之情。接着,写中国留学生会馆的地板响得震天。“精通时  相似文献   

17.
崔媛 《文教资料》2010,(16):18-20
本文主要分析了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讽刺艺术。奥斯丁用强烈的对比讽刺了两桩不完美的婚姻,用夸张的语言对和两个喜剧人物进行讽刺。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其讽刺艺术手法主要表现为,善于选择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编织戏剧性的情节,运用人物语言描写和夸张、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以达到讽刺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同学问:《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夸张有什么特色?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运用了夸张手法,但夸张而又富有真实性,使故事发出不平凡的神奇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了作品的讽刺力量和艺术感染力。夸张而不失其真,是《皇帝的新装》的一大特色。首先,这里的夸张完全符合人物的性格。皇帝是个特别爱穿新衣而又自作聪明的人物。骗子正是抓住他的这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在《围城》中如同一个智者,目睹世间万象,众生百态,其作品中的讽刺光圈既有对芸芸众生命运经历的唏嘘无奈,又有如一位冷眼旁观的世外高人对人性的宽容与调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钱钟书式的讽刺心态。《围城》中作者对这一心态充分释放,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比喻、象征以及心理描写,表现出独特的讽刺艺术魅力。本文主要就其中的具体表现对《围城》中的讽刺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