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胜、吴广     
陈胜、吴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革命活动家.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人,少时曾以佣耕为生.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贫苦农民出身.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政府征发闾左农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陈胜、吴广在被征之列,被指定提任屯长.在向渔阳行进途中,这支队伍因雨受阻于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不能按期到达戍地,秦朝法律规定,戍边误期要以死罪论处.陈胜、吴广经过商议认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他们决定举行起义,从死亡中杀出一条生路.这一决定,不仅是为了摆脱当时的困境,而且表达了农民阶级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身解放的坚  相似文献   

2.
一、曹操征高干是从邺出发吗? 不论《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先生主编);还是余冠英先生的《汉魏六朝诗选》,在曹操的《苦寒行》的注释或说明上,都说:“曹操从邺城出兵.取道河内.北度太行山。”《汉魏六朝诗选》更把邺这个地方加以解释。指出:“邺城.在今河南临漳县。”邺城在河南,高干叛变后屯兵之地在壶关.即今山西长治市东南的壶关。那么曹操的兵从河南的邺出发,到山西,当然是“北上”了。这好象毫无问  相似文献   

3.
“陈胜者,阳城人也”,课文注释“=[阳城]现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辞海》陈胜条与此注相同,《辞海》阳城条“县名,周为颖邑,战国初属郑,名阳城。秦始置县,汉因之。唐万岁登封元年改告成县,五代后周废为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即阳城人。故城在今登封县东南。”课文注释、《辞海》、《辞源》都认为陈胜的家乡阳城是现在的河南登封。这些解释都很有权威,但却经不起推敲。陈胜起义前利用楚人尚鬼风俗做准备,起义时打着楚人怜爱的项燕的旗号,起义后又以“张楚”为号,可见陈胜是楚人。陈胜为王后,从前一起佣耕的故人见到陈胜的殿屋帷帐时,…  相似文献   

4.
陈胜王陵     
俊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11):F0002-F0002
陈胜王陵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陵,位于商丘永城市东北芒砀山主峰西南麓。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人,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被征戍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旗。义军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建立张楚政权,陈胜称王,声势浩大,震撼暴秦。起义失败后,在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境)被车夫庄贾杀害,部将吕臣又斩庄贾,迁葬陈胜于芒砀山:  相似文献   

5.
“陈王”解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于秦二世元年起义于蕲县之大泽乡,起义军行至陈(今河南淮阳县),乃自立为王,号为"张楚",或曰"楚"和"大楚",所以陈胜称为"楚王",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当时的反秦力量也尊称陈胜为"陈王",如《汉书·张耳传》:"今陈王为天下首倡".又《史记·项羽本纪》说:"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  相似文献   

6.
1.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戍卒中常常相互交谈,都用手指着或用眼看着陈胜。(原文是写戍卒“买鱼烹食”时一种动作反应,不可能“常常”这样,原来文言中“往往”可译为“到处”。)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同邑的人认为他是奇才,稍稍把他父亲当做宾客接待,有人还用钱币求他。(“稍稍”古义是“渐渐”,译文以今代古。“乞”在这里是“给与”,译文选错了义项)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当官吃肉的人谋划这件事,你何必补充纠正呢?  相似文献   

7.
一、臧嵘主编的《中国历史》(第一册 )1、p .4 3“管仲 ,颖上人” ,其脚注是“①颖上 ,今河南颖上。”颖上乃安徽西北部的一个县 ,不在河南。这可能是将河南临颖县和安徽颖上县搞混淆了。2、p .55“……在蕲县大泽乡号召戍卒起来推翻秦朝统治。”笔者以为最好在此正文下加一脚注 ,即“蕲县大泽乡 ,今安徽宿州市东南” ,以利学生了解大泽乡这一重要地点现位于何处。p .56“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下的说明“大泽乡 ,今安徽宿县东南”。根据现在的行政区划 ,当用“大泽乡 ,今安徽宿州市东南”为宜。宿县已是一个地区 (行政公署 )的名称 ,宿县…  相似文献   

8.
近日,笔者研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发现课本中课文注释有几处知识性问题值得商榷。1.大泽乡不在安徽宿州西南九年级上册,第182页《陈涉世家》课文下面对陈涉世家的注释中有写到: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现在安徽宿州西南)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9.
说明夏代地理有争议,本图取相传的一般说法.鲧殛羽山在今山东临沂,禹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相居帝丘在今河南濮阳;夏朝的与国斟灌在今山东寿光、斟寻在今山东潍县.夏同姓国有扈氏,据考证即雇(顾),在今山东范县、鄄城一带.商汤曾与夏桀战于鸣条,据考证,鸣条为甲骨文里的攸(即条,近今江苏徐州),就地望说,比较可信.桀战败后逃奔南巢(今安徽巢县).商代多次迁都,汤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北),仲丁迁于嚣(即隞,今河南荥阳东北),河亶甲迁于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即耿,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迁于殷(今河南安阳东北),纣都朝歇(今河南淇县).周灭商,武王曾在孟津(一作盟津)大会诸侯,之后率联军直抵牧野,败纣军,占领朝歌,商亡.  相似文献   

10.
郝良善 《快乐阅读》2011,(24):122-123
比李白小十一岁的杜甫在公元744年初夏与李白在洛阳相识,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后,李白、杜甫结伴而行,渡过黄河,赴王屋山拜访道士华盖君。可惜的是华盖君已死,二人未能如愿,折回梁园(今开封市城区东南一带),与流寓到梁园的大诗人高适一起,在梁园豪饮高歌,畋猎作诗,怀古论今,继师旷之后在古吹台又一次续写了一段佳话。至今开封市禹王台公园还记录着他们的事迹。这一年秋后,三人同游宋中(今河南商丘),李白、杜甫北上  相似文献   

11.
正陈胜的车夫,杀主投敌,终亦被杀"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两句响当当的千古名言出自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口。陈胜,字涉,与吴广等揭竿而起,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农民起义",并在陈郡(今河南淮阳一带)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相似文献   

12.
陈胜吴广起义,陈胜以公子扶苏和楚国大将项燕作为号召,安排"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大呼"大楚兴,陈胜王",并建立"张楚"政权,似乎都与楚有关系。在林剑鸣《秦汉史》记为"陈胜又叫陈涉,阳城(河南登封)人。"陈胜是否为原楚人,阳城是否属于前楚国的境地。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研究探索并总结成下文。  相似文献   

13.
<正>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他在17岁那年说过这样一句话:"丘也,东南西北之人也。"(《礼记·檀弓》)"东南西北之人"者,漂泊不定也。从那时开始,孔子就认定自己是个行者,一生都将行走在路上。的确,孔子的一生基本都是在路上。他19岁去宋国(今河南商丘)娶妻,28岁东登蒙山(今山东平邑县),南去郯子国(今山东郯城县),34岁入周(今河南洛阳),35岁去鲁适齐(今山东淄  相似文献   

14.
陈胜富贵忘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中的《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其中有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陈胜在打工时和工友的对话。后来,胸怀大志的陈胜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再后来,陈胜发达了,富贵了,称王了,实现了自己的鸿鹄之  相似文献   

15.
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召县)人。祖父张堪当过蜀郡太守。在他出生寸,家道已经衰落,生活贫苦。但是张衡很有志气,曾说过:“不患位之不尊,而  相似文献   

16.
(一)(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相似文献   

17.
戍戎戊戌     
戍、戎、戊、戌这四个字的形体区别甚微,而在中学教材中出现甚多。“戍”字读shù,甲骨文作“(?)”,象人持戈之意。到了小篆则化成“(?)”。许慎《说文》:“守边也,从人持戈。”这便是这个字的本义。教材用例有: 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③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1—6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受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相似文献   

19.
《陈涉世家》是历史名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已经几十年了。看得出来,这篇文章的教材注释,是辗转沿用了刘宋时的集解、唐人的索隐和正义,这些注释无疑是古人注解《史记》的最高水平。但是,由于他们本身并非完美无缺,加上年代久远,后人对《史记》的研究已有了许多发展,所以不可以照搬照抄。本人在备课中发现《陈涉世家》的注释有几处不妥,为防止谬误流传,一一正之,并求教于大家。陈胜者,阳城人也阳城,课文注释“现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辞海》《辞源》说法相同,都是认为陈胜的家乡是河南登封。可是,这些传统的解释是经不起推…  相似文献   

20.
攻城夺寨 陈胜是河南颍川郡阳城县人。他出生前因为恶狼——当地人称为 野狗——叼走了他的哥哥,所以他出生后,父母对他非常珍爱,为不 被野狗吃掉,取名为“狗剩”。阳城是秦末中国版图上的一个重要城 市,经历过郑亡韩国占领、韩亡秦国占领的多次战争。陈胜从小就听 父母讲这些两国打仗、攻城夺寨的事,便同小伙伴常玩“攻城夺寨” 的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