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辅导员》2014,(23):16-16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倚重的谋臣,他足智多谋,为人厚道。有一天,他听说皇上新建的宫殿快要完工,就前去观看。谁知刚跨进宫殿,就见迎面匆匆走来一人,到他面前,双膝跪下,大呼:"刘大人救命!"弄得刘伯温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2.
巧救工匠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最为倚重的谋臣。他足智多谋,为人厚道。有一天,他听说皇上新建的宫殿快要完工,就前去观看。谁知刚跨进宫殿,只见迎面匆匆走来一人,到他面前,双膝跪下,大呼:“刘大人救命!”弄得刘伯温莫名其妙。原来此人是名雕花工匠,只因新建宫殿的一根大梁上的浮花,雕得不怎么好,正在加工,不料朱元璋独来游殿。他看到这豪华的新殿,好不得意,禁不住“哈哈哈”狂笑起来。就在这当口,突然梁上传来一阵咳嗽声。朱元璋抬头一看,见殿梁上有一老工匠在干活,顿时显得十分尴尬,心想:堂堂皇上,如此轻狂,传扬出去,岂不有失体面。但又不便马上发…  相似文献   

3.
马皇后救人     
<正>明太祖朱元璋白手起家,打下江山做了皇帝,下令在都城南京建造宫殿。宫殿竣工后,朱元璋带着马皇后一起去视察。这位贫民出身的皇帝,看到新建成的皇宫那么美轮美奂,那么富丽堂皇,宫廷建筑那么气派庄严,不由情绪激动地大声喊道:"没想到老子胡做乱做,做出这么大一份产业,哈哈哈哈!"话刚说完,朱元璋抬头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一位十分富有的王子,他要在王宫对面造一座宫殿,而且造得比王宫还要宏伟、富丽。宫殿一落成,他就在门前写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几个大字。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一位十分富有的王子,他要在王宫的对面建一座宫殿,而且建得比王宫还要宏伟富丽。宫殿一落成,他就在门前写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几个大字。国王外出巡游,看见了写在门前的这些字,就马上召见王子。这时,王子刚到都城不久,还没有去拜见国王。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在评价朱元璋时,有过这样一种看法:朱元璋自投奔起义之日起,“便是代表地主反元以重建汉族地主为主的封建政权”。如果实事求是地研究朱元璋的起义动机和他渡江前在濠州红巾军中的作用,就可以说明对朱元璋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不妥当的。一朱元璋的起义动机,往往是某些同志否定朱元璋的先声。他们认为朱元璋并非完全出身于能吃苦耐劳的职业农民,十七岁以后主要过的半劳动、半闲散的游民生活,沾染了浓厚的投机、狡诈等劣  相似文献   

7.
在民间,一提起朱元璋,人们就会用“放牛仔”、“泥腿子皇帝”等字眼来评论他,却很少有人知道,朱元璋肚子里的“墨水”可不少呢。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访走累了,与几个随从到一庙宇中歇脚。当朱元璋看着大腹便便、满脸溢笑的弥勒佛塑像时,一时兴起,挥笔题写对联一幅:“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对文想象奇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13,(9):13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13,(Z1):21
提起朱元璋,人们肯定首先会想到他是大明王朝的缔造者。其实,这位明太祖不仅上得朝堂,而且还下得厨房。如今,我们身边的许多饮食都与这位皇帝有关。比如,朱元璋曾亲自发明了一种饮料,就是我们在夏天喜欢喝也经常喝的"酸梅汤"。元朝末年,朱元璋曾是个卖乌梅的小商贩,那时瘟疫横行,朱元璋也不幸被感染了,一病不起。当他挣扎着去库房取乌梅时,忽然闻到了乌梅的阵阵酸气,马上就感觉精神振作了许多。  相似文献   

10.
<正>简洁,是古往今来的文人衡量文章优劣的基本标准之一。什么是简洁?简而言之,就是言简意丰,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十分务实、不尚空谈的人。有一天,茹太素给他呈上一份17 000多字的意见书。朱元璋叫军师刘基读给他听。刘基念了6 370字,朱元璋还没有听出意思来。于是朱元璋命人把茹太素叫来,厉声呵斥道:"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在两军阵上,岂不误了战机?"说罢命令左右将茹太素重打40大板。晚上朱元璋叫人继续读下去,一直读到16 500字时才涉及议题。朱元璋生气地说:"茹太素这份意见书,如果开门见山地写,只要500字就可以了,他  相似文献   

11.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未登基前就酷爱对联,故有“对联天子”的雅称。元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朱元璋当时刚想举事。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途中,他遇到了好友葛恩,于是口占下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以外的一种教育,是一种可以规范和调整一般大众行为的教育,其教育对象是一般大众,明代以前的统治者就已开始重视社会教育问题,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更是积极提倡和高度重视社会教育,明初社会的迅速恢复的社会教育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仅就自己学(?)朱元璋当政时期的社会教育加以概述。 朱元璋当政后,元末战争留下的创伤清晰可见:家园残破,人口流移,生产凋敝,礼教不存。明初社会,百废待举。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着手实施他的社会教育计划。  相似文献   

13.
另一种地狱     
一本关于禅学的书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求他留下来居住。这个人说:“我在人世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我现在只想吃,只想睡,我讨厌工作。”宫殿主人答道:若是这样那么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我这里更适合你居住的了。我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会有人来打扰你;而且,我保证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做。”于是,这个人就住了下来。开始一段时间,这个人吃了睡,睡了吃,感觉非常快乐。渐渐地,他觉得有点寂寞和空虚,于是他就去见宫殿的主人,抱怨道:“这种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  相似文献   

14.
洪武皇帝朱元璋又被称为是乞丐皇帝,这主要与他卑微的出生有关。贫寒的家庭出身,坎坷的人生经历,最后建国称帝,朱元璋称为中国历史唯一一个贫民开国皇帝。登基后,朱元璋广纳人才,听取正确建议,创建了"洪武之世"。观其一生,朱元璋他那坎坷的成长经历促成了其孤僻怪异的性格,这种性格在其治国方面也多有体现。本文就主要从其身世入手,通过其出身来研究洪武皇帝的性格。  相似文献   

15.
小鸟的愿望     
正天气晴朗的一天,一只小鸟在天上飞来飞去,他看见人们在地上过着非常幸福的日子,就想:我要是能变成人,那该多好啊!小鸟知道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神仙们可以帮助它,其中最有权威的就是玉皇大帝。于是他决定去找玉皇大帝帮忙。他飞呀飞呀,不断地往高处飞,直到一座宫殿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在宫殿外有一个非常大的铁门,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在地主士大夫的影响和熏陶下,更由于儒学最适合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因而接受了孔孟之道并以之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文章在阐述了朱元璋尊孔读经、制礼作乐、宣扬仁义忠孝等以孔孟之道治国的主要内容以后,以翔实的史料对朱元璋的严刑峻法进行了辨析。认为严刑峻法只是朱元璋审时度势,通权达变,在特殊情况下才被采用,只是诗书礼乐的辅助手段。决不能因为朱元璋使用了严刑峻法,就误认为他是以申商刑名法术治国,而不是以孔孟之道治国。“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对朱元璋的这一评价,无疑是很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话说朱元璋     
有一段时间,在电视上反复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评书演员抑扬顿挫开讲:“话说朱元璋……”刚说完第一句,下文便是广告词了,听起来饶有趣味。兴致使然,笔者翻开史籍,读起了有关朱元璋的记述,看罢,觉得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还是很有作为的,特别是在惩贪方面,是值得后人借鉴的。朱元璋出身贫贱,亲人早亡,讨过饭,当过和尚,不过他富有远见卓识,有勇有谋,参加起义军后,身经百战,最终夺得天下。他当上皇帝后认识到,要巩固自己的政权,就必须同贪污腐败现象作斗争。一方面,实行教育,并身体力行,每当下面官员进京述职,朱元璋总…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与侍臣曾两次研讨<孙子兵法>.朱元璋对孙武创作<孙子兵法>持怀疑态度,也对<孙子兵法>一些兵学理念持批评的态度,但他并未因此否定<孙子兵法>固有的兵学价值.朱元璋汲取孙子兵学思想秉持经世致用的原则.朱元璋评判<孙子兵法>作者,明显受时代的影响.他对<孙子兵法>的个人情结,显然受他身边爱好<孙子兵法>侍臣们的影响.朱元璋卓越的军事才能表现在治军与实战之上,这些层面都折射出朱元璋本人对<孙子兵法>兵学精髓思想的借鉴与应用.因此,<孙子兵法>是朱元璋军事思想成长的重要养分.  相似文献   

19.
食品店老板阿呆对着他那一大堆卖不出去的货发愁。突然,他眼睛一亮,想出了一个主意:为学校盖一个食品宫殿!因为阿呆很清楚,小朋友们最爱吃糖。这样一来,他就能把卖不出去的糖用来作宫殿的建筑材料了。  相似文献   

20.
在朱元璋蜕变原因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对朱元璋的影响。由于朱元璋有着贫苦的出身和小生产者的狭隘和浅薄,才使得地主阶级很容易在其几乎荒芜的大脑沟回中播下封建思想的种子,最终使朱元璋成为地主阶级新的代理人。在朱元璋蜕变过程中,地主儒生竭力向他灌输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积极推动朱元璋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劝说朱元璋团结、依靠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这样,朱元璋逐渐真正成为封建思想文化的虔诚信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