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明后期财政危机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财政流失为切入点分析明后期财政危机的根源,着重剖析明朝中后期实物财政向货币财政体制的转变.明政府未能建立相应的财政制度,导致财政管理纰漏丛生,财政流失严重,由此引发了财政危机,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西北屯田,制度完善,卓有成效。自洪武三年(1370年)平凉、西安、风翔驻军兴屯之时,西北屯田拉开了序幕。此后宁夏、西宁以及陕西、甘肃等地方的屯田,也渐渐展开并发展兴盛,与整个有明一代相始终。明代西北屯田数量多,规模大,对明朝“强兵足食”,固边御敌,以及西北开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自宣德以后,洪武、永乐精心创立的屯田制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以致西北屯田制度破坏,屯田最终宣告失败。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就此阐述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守常与变革是中国古代制度运行的两种基本指导思想。时代在发展,既定的制度需要不断“变革”,却无法回避“守常”思想的阻挠。明初实行的班军制度本为善政,在明中期以后存在许多问题,也做了不少变革,但受到“守常”思想的影响,该项制度垂而不死,一直延至明朝灭亡。“守常”与“变革”思想的冲突与调整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影响下的王朝更替与制度轮回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父系氏族制度是存在于原始社会后期的一种社会制度,在这一制度之下,子女的血统关系据生父确定,男子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就是由父系血缘纽带连接的社会集团,它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变而来,向阶级社会过渡而去。古代明起源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要真正弄清中国古代明的起源问题,就必须对中国父系氏族社会作深  相似文献   

5.
出于进军四川解除后顾之忧与西藏的合作,最终演变为帝师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首次把西藏地区纳入中国行政版图,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一部分。并通过对西藏的有效地统治,推动了西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但同时,帝师的尊崇地位和宣政院的特权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势力膨胀的藏传佛教,对元代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元后期,帝师、宣政院官员破坏纲纪,祸乱朝政,成为元代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历史上,明代军屯推行范围最广,制度最完善,作用也最显著,这在云南尤为突出。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政府在平定云南的过程中便开始在云南部分地区屯田。至洪武十九年,明太祖又正式“定云南屯田”,形成了“诸卫错布于州县,千屯遍列于原野”的局面。有明一代,云南的卫所从洪武二十三年的十五卫一所,增加到以后的二十卫三御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西罗马是古代世界两个类型不同的明中心,它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化思想意识、社会功能结构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正是因为这种差异,使它们对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产生了不同后果;一个解除了这种威胁,并将这种威胁远逐他方,迫使其向另一明中心转移;而另一明中心却在这种冲击浪潮中灭亡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汉化的内聚力和辐射力要比古罗马化更为强大。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潮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是历史上以民为本、反对君主专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明中叶以后逐渐萌生的“异端”思潮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表现;是对明王朝自中叶以后日益衰朽以至灭亡的严酷现实的反思;也是地主士大夫在极端君主专制下政治地位日益低下境况中的抗争行为。这股批判思潮虽然闪耀着理性光辉,对晚清思想之骤变影响甚巨,但并不具备反对封建制度的性质,也不属于近代启蒙思想。其代表人物并不是代表新的阶级呼唤新的制度,而不过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  相似文献   

9.
“明亡于神宗”论苏德荣明王朝是否亡于神宗?或者说,对于明王朝的灭亡,明神宗究竟应负多大责任?这是研究明朝灭亡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的澄清,有利于对万历上下诸朝朝政得失的研究,更有利于搞清楚崇赖帝对于明朝灭亡应负的大任。因此,本文拟对万历一朝的...  相似文献   

10.
明代泰宁卫部落经历了由盛至衰的过程,地域也因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该部落自永乐再封开始,向往中原,以战或贡的方式渐次南下,大规模南下是在宣德时期。正统年间,其中心地域基本稳定在明边境。后期,泰宁卫的四至,大体上是西起锦义,东越辽河,北抵洮河,南及明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结合《金瓶梅》中的有关情节,分析了明代前后期监察制度和选官、考核、任用制度的变化,以及宦官于政、官僚结帮拉派等造成的种种腐败恶果,成为明王朝逐步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英国都铎王朝是英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王朝,建立于一四八五年,灭亡于一六○三年,先后经历了五个皇帝,一百一十八年。明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王朝,建立于一三六八年,灭亡于一六四四年,先后经历了十六个皇帝,二百七十六年。这两个王朝都处在封建制逐渐解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可是由于两个王朝各有其  相似文献   

13.
沈从小说的情调是道德困境中的同情观念。它既表现为对业已逝去的农业明的眷恋、欣赏及其必然灭亡命运的嗟伤,又表现为对工业明(城市明)的嘲讽抗拒,从而使这种同情意绪具有了丰厚的历史内涵,他的乡土小说也因此而具有了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命运张海涛科技进步对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究竟发生了什么影响,科技进步是否能挽救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于灭亡?在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其科学技术(此处说的都是自然科学技术,不涉及哲学、3t会科学)研究、开发工作的开展状况,主要...  相似文献   

15.
赵世明 《天中学刊》2004,19(1):99-101
高拱是明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实学思想家。为了匡救时弊、安疆实边,高拱在隆庆后期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成就显赫,因而受到后人的关注。近20年来关于高拱的研究大体可分为高拱的政治历程、改革和思想等三个方面,并取得了不小成果,当然也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6.
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灭亡中国的野心,在占领中国大片国土的同时,对中国高等教育进行了野蛮的破坏,使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蒙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本文用大量事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践踏世界文明的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罗马是古代世界雄踞东西方的两大帝国和类型不同的两大明中心。他们在经济结构、政治机制、化形态和民族心理上存在着极大差异,各以自身的能量向四周进行辐射,导致中西化的碰撞。匈奴人充当了欧洲民族大迁徒的主角,去和西方明发生碰撞,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18.
明代广东地区民族政策的演变与瑶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阐述明代广东地区民族政策的演变,肯定明政府后期的“改土归流”及注重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政策,认为明后期的民族政策比明前期的土官制度、明中期的残暴镇压为主的民族政策优越多了,也更有利于民族融合.文章还着重总结了明政府对粤北、粤西瑶区社会经济开发的成功经验,希望这些经验能为今天加速发展上述地区的社会经济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永胜边屯文化在云南乃至全国的边屯文化中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特别是其中的毛氏文化和他留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有的特质。因此,研究开发永胜边屯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既可以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可以为研究开发云南边屯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川边藏区社会制度相当落后,20世纪初期,赵尔丰在川边力行“改土归流”,设立关外学务局,“兴学破其愚”,创办各级各类学校二百多所,普及了化,传播了明,不仅推动了川边藏区近代教育的兴起,而且对川边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