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动词「つく」,不仅本身有多个语义义项,当其作为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与别的动词联合使用时,也具有多义性这一特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语义扩展模式,分析「~つく」的多义性,确立其原型语义与图式模式,探究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つく」的语义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是人类对社会不断认知发展的结果。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日语动词「かく」进行认知分析,探析「かく」的多义性以及原始含义对其家族派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语的动词数量繁多,意义纷杂,但动词之间绝不是毫无联系的存在,它们之间往往可能建构为一个联系深远的"类动词"语义网络。文章就是在国广哲弥对「ふく」的分析基础上,运用国广哲弥提倡的现象素以及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如意向图示理论、容器图示理论等,对「ふく」的原始含义、核心含义、派生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将「ふく」类动词表面看似毫无联系及联系甚远的含义,从一个新的认知角度巧妙地联系成有机的整体,构建「ふく」类动词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4.
「とる」类动词是日语动词中一个频繁使用的小类。其基本含义表示手的活动动作。由于手的活动动作不仅仅在于"取",所以「とる」的语义涵盖面远远大于汉语动词"取"。本动词和汉语中大量存在的表示手部活动的动词之间相互对应,形成了上位概念范畴和下位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日语动词「とる」的多义构造,使初学者能够对本动词的语义特征与用法特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Vテモラウ」的意义与其先行动词的意义和モラウ的意义这两个因素有关。本文首先综合先行研究的观点分析提取独立动词「モラウ」的语义特征,然后,从「Vテモラウ」的先行动词的特征和「モラウ」的语义特征两方面分析「Vテモラウ」的句义和用法,确定具有事先请求的情况的「Vテモラウ」句的意义下位分类存在请求义、指示义、表达愿望义、许可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目」的语义加以考察,以探究以「目」为构成要素的熟语的惯用意义和人类认知心理的关系,明确其认知机制,从而有助于日语学习者这方面的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7.
尝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范畴理论对日语「う」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阐释「う」类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以及家族相似性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探析「う」类常用动词原始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う」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8.
评价语气复合形式「してもいい」主要存在九种用法。从统语论和语用论的角度来看,「してもいい」不能出现在祈使句中。另外,「してもいい」可以出现在疑问句中,但是不能用第二人称作主语。可以接在「してもいい」前的动词的种类很广,只是状态动词很少出现。「してもいい」句有消极地接受某事态的语感。表达"给予许可"和"提案"这两种意义的「してもいい」不适宜对长辈或上司使用。  相似文献   

9.
“体”是英语动词非常重要的一个语法范畴,动词进行体除了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事件”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意义和功能。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原型范畴理论出发,指出进行体的各种意义和用法构成一个原型范畴,具有原型范畴的特点。对进行体用法进行原型化分析,有助于认清各种用法背后所隐藏的认知规律,弄清各用法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阐释日语动词[あける]的认知视角,以期证明[あける]所具有的多项意义并不是该词本身固有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来源于人们容器图式的认知联想。日语动词「あける」在使用过程中总是和容器图式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和容器图式有联系的多义范畴。另外,由于容器范畴是一个开放的范畴,所以[あける]表达的语义边界也不是固定的、明确的,而是变化的、具有弹性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范畴理论对日语「お」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说明「お」类常用动词的范畴化、家族相似性以及模糊语义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探讨「お」类常用动词原始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お」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模糊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视角、主观识解和语法化理论,揭示定语从句中「という」引用功能、传闻功能、评价功能、总结功能、连接功能的由来,发展轨迹,及说话人的表现意图。意在帮助学习者理解掌握「という」的多重用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阐释日语动词[ぁける]的认知视角,以期证明[ぁける]所具有的多项意义并不是该词本身固有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来源于人们容器图式的认知联想.日语动词「ぁける」在使用过程中总是和容器图式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和容器图式有联系的多义范畴.另外,由于容器范畴是一个开放的范畴,所以[ぁける]表达的语义边界也不是固定的、明确的,而是变化的、具有弹性的.  相似文献   

14.
虞建新 《林区教学》2011,(11):69-71
「贷す」和 「借りる」两个词都可译为“借”,但「贷す」是借出的意思,「借りる」是借入的意思。两个词实际上是一组反义词。所以在用法上有许多不同。笔者先讲述它们作为谓语动词单独使用时的用法和意义,然后再讲述它们与表示授受关系的补助动词一起使用时的用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复合动词「~あがる」为考察对象,从修饰与被修饰的角度将其分为四类,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其意象图示,指出各类「~あがる」的语义之间是通过隐喻(metaphor)的认知手段互相关联,并实现由基本义到扩张义的语义发展。以期窥探复合动词的语义扩张的认知模式,以利于日语学习者对于复合动词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テクル」是日语中一个重要的动补结构,是移动动词「クル」语法化的结果。这一结构使用频率极高,同时也是汉译时的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多从「クル」到「~テクル」的语义变化路径为中心展开,拟从汉译角度对其进行考查,分析探讨将其翻译成汉语时的最佳措辞。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图表将复合动词「~出す」和「~始める」的意义领域进行划分,并在这一图表基础上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分析,使词汇讲解更为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18.
王蕾 《教育教学论坛》2011,(23):154-155
在日语学习中,授受动词「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的用法是一大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教授方法一般都利用叙述的角度,即用"立场"来说明和解释这些词的用法和相关句型。然而,对于初学日语的学习者来说,所谓叙述的角度——"立场"本身就是一个有待掌握和熟悉的问题,因此,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从"限定"的角度来讲授这些词,学生能很快理解并应用。本文拟从"限定"的说明角度出发,谈谈如何从"限定"来掌握日语授受动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日语中新近出现的「京都なお店」之类名词以「な」形进行连体修饰的新的表达方法,对比分析了名词以「な」形连体修饰与名词一般采用的「の」形连体修饰在意义上和语法功能上的区别,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试着分析了出现这种用法的原因。名词出现这样的用法,表现为名词和形容动词在做连体修饰时存在着形态上的连续性。另外也试着从语义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形容动词的特征和造词功能,得出存在联想义的名词可能以联想义传达一种性质特征,从而被用作形容动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英语动词进行体除了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事件”之外,还有许多特殊意义和用法。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分析英语动词进行体的多义性,进行体的各种意义构成了一个原型范畴,具有原型效应。隐喻化是进行体多义性的拓展途径,而图形背景理论则解释了进行体的过程性实质。对进行体进行认知语言学分析,有助于理清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