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郭辉  张征慧  闫峰 《考试周刊》2008,(11):238-239
荣禄在清代历史上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对晚清的政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戊戌变法以后荣禄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巨节制北洋各军.他是怎样掌握军权的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后李鸿章集团基本上失去了对北洋的控制权,王文韶成为北洋首脑。由于多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王文韶的性格特征和政治资本条件所限,北洋大臣的事权较前大为削减。北洋编练新军之权则落入慈禧太后所崇信的荣禄与袁世凯之手。甲午战后北洋的这些变动,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局,并为其后事态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业蓬勃发展,金城银行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分析金城银行的幕后背景和其与北洋各派的复杂关系,揭示了金城银行与北洋政局的关系,其股权结构亦与北洋军阀各派的消长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安徽政局在辛亥革命进程中极具典型意义,从安徽巡抚朱家宝被推为首任都督,至革命党人孙毓筠、柏文蔚等被派就任,最后到出身北洋的倪嗣冲最终督皖,都督人选更迭频繁。这显示了辛亥革命进程的曲折和安徽政局的不稳,也折射出南北双方各派力量的较量以及民初中国政局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1916年6月冯国璋召集南京会议失败后,由于袁世凯的嘱托、倪嗣冲的鼓动和部属的劝说,张勋邀请南京会议代表至徐州召开徐州会议,目的在于缓解袁世凯的退位压力。但随着袁世凯的猝死,会议宗旨随之改为固结北洋团体,拟定十条要纲。此次会议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张勋与徐州的地位由此得到提升,复辟问题渐趋公开化,北洋政局由此进入了集体领导时期。  相似文献   

6.
王雷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2):101-105
1916年袁世凯帝制覆亡后,北洋政局有向和平发展的可能,实力派和非实力派在约法问题上的反复争论,反映了这种走向。国民党、进步党急于分享反帝制果实,一味要求无条件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段琪瑞为实现南北统一而作出让步,《临时约法》再次恢复。  相似文献   

7.
洋务派在创办轮船招商局之初,就有着以其民用企业之体,而达到海防之用的设想,并力图将这种设想付诸实践。轮船招商局在晚清海防中确实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它在北洋、南洋海防的筹饷、军运等方面以及台湾海防方面作出了贡献;它租领马尾船政局所造船只,对维系马尾船政局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它寓兵于商,对增强晚清国防实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北洋时期中国政局进入了近代转型期,各政党蜂拥而起参与国家政事,政党活动也随之方兴未艾.陈独秀作为一名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在此时期对各政党活动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此时的多数政党党纲虚设,党派的成立以利益结合为基础.各党派之间为利害斗争激烈,并且政党内部分合不定.政党忽视民力,与广大民众联系薄弱.在此基础上陈独秀也表明了自己对政党活动的看法,包括政党不做意气之争,党派之间应相互尊重以及政党要加强与以工农为首的人民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北洋时期最大的问题乃权势重心失却。袁世凯作为北洋最高领袖,本应固化内部,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却悖论式地表现出"去北洋化"倾向。后袁世凯时代,北洋裂变,国家南北对峙,南与北内部亦纷争不断。皖、直两系在"北洋正统"招牌下,通过武力征讨及和平协商等方式,试图重新整合北洋,以为统一之基础,却未意识到,随着时势转移,曾经为国人寄予厚望的"北洋正统"已经在时人心中幻灭。而一直标榜维护"法统"的国民党则在苏俄指导下,跳出追求"合法性"的政治藩篱,改造自身,追求政治的"合道性",双方竞雄的最终结局,遂因此设定。  相似文献   

10.
葛彦波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2):61-63,72
海上决战依据的是海军实力,当实力对比悬殊时,盲目发动决战无异于加速自己的死亡.丰岛、黄海战后,北洋舰队受到严重削弱,其主力舰吨位数已不到日本联合舰队的三分之一.根据当时的情况而言,摆在北洋舰队面前的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放弃出海歼敌的行动.客观实力使然,北洋舰队只能采取防御,去做积极的防守.  相似文献   

11.
地盘是军阀生存的基础,对地盘利益的争夺构成了军阀活动的主要内容.军阀地盘的位置关系及其空间分布影响军阀势力的发展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军阀间地盘利益冲突的不可调和性,是军阀政争的死结,导致彼此陷入一个难以自拔的战争泥潭,进而在战争中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2.
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是指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对政治统治的正当性表示的认可。处于近代中国政治转型时期的北洋军阀对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诉求,带有由追求传统型的“天命”观向探索现代法理型民主政治转变的特点。这在北洋军阀的代表吴佩孚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汉代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扩张和社会的动荡不安,私兵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豪强地主利用宗法、人身依附关系将宾客、宗人、依附农民等组织成私兵,并利用私兵对抗官府,逃避租税,参与军阀混战。它与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私兵又是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维持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晚清政府和袁世凯政权统治之下形式上保持了统一,然而帝国主义此间共攫取中国领土300余万平方公里。1916年至1928年,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时期列强却未再能大片鲸吞中国领土,这一奇怪现象与近代国民的国家和地方观念、边疆的防守力量的充实以及军阀对侵略的抵制和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梁启超与皖系军阀的关系,分析了梁启超与段皖亲密合作的原因,总结了梁启超与皖系军阀政治斗争的经验教训。梁启超从拥段到反段的活动,对当时的政局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近代中国导演了一幕联系军阀实现其宪政理想的历史话剧。梁启超失败的历史悲剧,再次揭示了改良主义行不通,资产阶级立宪政治不适合中国的历史真理  相似文献   

16.
南宋高宗朝宰相范宗尹生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卒于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今人忽略文献记载的矛盾,误信《宋史·范宗尹传》的记载,将他的生年"提前"或"推后"。范宗尹三十二岁任相,是宋代最年轻的宰相。范宗尹如此年轻便位极人臣与南宋初期混乱的政局密不可分。范氏任相时间虽然不长——十四个月,但主政期间数项重大的政治决策帮助南宋王朝渡过内外交困的阶段。然而,范宗尹自身的缺陷,使他很快失去了宋高宗的信任被罢免。罢相后的范宗尹,再未能回到南宋政权的中枢。绍兴六年(1136年),三十八岁的范宗尹病逝于天台。  相似文献   

17.
在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经济趋于萎缩。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通过设置官职、劝课农桑等经济政策,使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心由牧业转向了农业,不同程度的维持并刺激了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欣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2):14-17,57
军阀幕僚政治属于一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从运作机制的准则看,形成了一套特定的价值准则、行为准则和利益准则。同时,军阀幕僚机制是典型的人治,其政治的运作除了遵行以上的准则外,内部运作的好坏还与军阀首领各人的驭下之术关系极大,它往往决定幕僚群能否稳定,以及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群体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最大化地发挥幕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四·一二”政变后曾出现“宁汉对峙”的局面 ,由于冯投靠蒋介石 ,促成宁汉合流 ,给革命带来大危害。究其原因 ,是其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见风使舵的军阀本性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底以来的"阿拉伯之春"震惊世界,埃及穆巴拉克政权在这场政治剧变中轰然倒台。埃及政治动荡不是孤立的政治事件,不但有宏阔的现实背景,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历史上,三位埃及总统的执政风格各具特色,都取得过辉煌的业绩。但他们也存在共同的致命弱点:贪恋权位,不思从根本上变革威权体制,导致政治合法性类型的转换缺乏动力;加之政府的暴力色彩浓厚,造成社会矛盾丛生。因此,埃及威权主义的合法性在代与代之间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民众对于专制的不满只要遇到合适的时机必然会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