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静 《中华武术》2007,(10):47-47
在不久前进行的电视体育国际论坛上,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就近期央视体育栏目的收视率作了一个简短的公布:其中体育频道的《武林大会》收视率位居前列。这档以武术打擂为主要核心内容的真人实战的栏目从今年5月开播以来,迅速得到观众认可,收视率不断攀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文质彬彬的凌巍一登上擂台就仿佛变了一个人,这位戴眼镜的白面书生步伐灵活,出拳凶狠,令人难以招架,最终夺得了央视体育频道《武林大会》通臂拳决赛亚军。  相似文献   

3.
河南卫视播出的《武林风》、内蒙古卫视的CKA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还有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武林大会》,以及央视新推出的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层出不穷的电视武术比赛,在争夺收视率的狂潮中,真的能够让武术焕发新的生机吗?  相似文献   

4.
从7月22日起,《武林大会》正式登陆CCTV-1,今后每周日上午11点08分,武术迷们都可以在CCTV-1欣赏到这一节目。同时,《武林大会》原本在CCTV-5每周二晚间10点20分和周五上午11点的播出时间不变。就《武林大会》正式登陆央视一套,本刊记者采访了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记者:《武林大会》是一档全新的赛事,它以民间传统的"擂台比武"形式进行擂台争霸,填补了当  相似文献   

5.
央视《武林大会》自从2007年3月6日开播以来,执行的是迁就观众、回归本真武术以及再造商业武术的三重路线。主办方努力营造一种集实战、表演、现代搏击等元素于一体的武术类电视品牌,其中以民族性为亮点,并借以实现传统武术在现代电视传播领域的身份转型。《武林大会》在改造传统武术观赏模式的同时也遗失了大量原生性武术元素。中国武术始终存在真实武术、表演性武术和神话武术三种传播模式和存世形态。《武林大会》无法超越古代竞斗的演艺性模式,也无以取代神话类武术的传统影响力。中国传统武术发祥于农耕和渔猎文化时代,成熟于冷兵器时期,其根系则深植于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以《武林大会》为代表的当代武术的电视诠释形态仅可在不确定的时代区位中部分地承袭和发展武术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6日,红拳在央视“武林大会”正式开播,精彩的技法展示以及红拳弟子们的精神风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武林大会”的收视率一路攀升,创下了开播以来的历史新高。作为“武林大会”的年末压轴拳种,红拳为2007度“武林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7.
柯超 《武当》2007,(7):4-5
2007年6月,初夏的北京,艳阳高照,凉风怡人。为近距离的了解《武林大会》,我们拜访了《武林大会》出品人、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阮伟先生,就  相似文献   

8.
2001年5月,电视体育纪录片栏目《体育人间》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诞生。这个脱胎于《世界体育报道》,以传播体育文化、展示体育精神、记录体育历史、关注平民体育为宗旨的栏目诞生于中国电视纪录片勃兴的良好时期,它的出现使中国的体育纪录片从蹒跚学步、散兵游勇的起步阶段开始向步履稳健、规模经营的发展阶段迈进,这对于中国纪录  相似文献   

9.
当新年时钟敲响时,央视的一个新年特别节目《中国表情》中提到了王治郅,谈到了克林顿在世界财富论坛上对他的赞扬,谈到了大郅在NBA为中国体育赢得的荣誊。同时,央视隆重推出的中国体育电视奖也再次把大郅列为了候选人——这一切都在向人们表明,从2001到2002年,翻过的日历并没有翻过大郅的成就和荣誉,他依然是中国体育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王继振 《武当》2007,(10):8-8
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自2007年3月6日开播以来,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尚武新风,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收视率不断上升。《武林大会》节目的创办,不仅填补了现代中国传统武术无技击比赛项目的空白,同时为更好地传播、发扬中华传统武术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1.
装点武林     
《中华武术》2008,(3):50-59
武林盛典一个重要环节是决出CCTV《武林大会》服装设计大赛各奖项,而在此之前中视体育遍邀国内顶级服装设计师为《武林大会》亲手打造体现武术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又寓意时尚元素的服装……  相似文献   

12.
文海鹰 《当代体育》2008,(14):53-53
当我买第一本《当代体育》的时候,就发现我离不开它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信虫”这一栏目了。  相似文献   

13.
李国兴 《武当》2007,(7):6-6
央视《武林大会》擂台赛的消息一经传出,霎时轰动了整个武林,我与广大的武术爱好者一样,怀着激动而欣喜的心情,观看了央视转播的实  相似文献   

14.
论电视媒体与武术传播——以“武林大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央视"武林大会"栏目中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等基本要素进行分析.认为不同传播者有不同的把关角度,均应以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为中心;电视传播的武术内容应反映武术全貌,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文""武"交汇融合;电视媒介扩大了武术传播的时空范围,还原了"真实武林",同时对武术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产生了一定冲击;电视媒体要注重对受众的引导作用,使其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15.
李国兴 《武当》2008,(8):4-5
今年5月2日至5月5日,湖北《楚天都市报》以《“真实武林”还是“真实谎言”》为标题,刊登了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院长曾于久教授质疑央视《武林大会》的系列报导,并且围绕着“传统武术究竟能不能打”“散打是不是武术”等问题,与《武林大会》专家评委韩建中教授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李汉铭 《武当》2010,(2):4-6
2009年,央视《武林大会》举行了第二次心意六合拳擂台赛。比赛间歇,心意名家登台献艺,拆招示范,以解读武技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体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视角,结合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现实语境,分析央视《武林大会》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央视体育频道的"武林大会"已经播出一段时间了,从"五祖拳"打到"梅花拳",再由"梅花拳"打到"开门八极拳",从目前的观众反映来看,武林大会无疑是成功的。笔者在和武术爱好者论及武林大会的时候,谈到一些令人疑惑的问题,写出来与"武林大会"的爱好者共勉。  相似文献   

19.
从1996年介入电视体育节目策划算起,笔者就认为中国的电视体育评论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是由于电视新闻评论在当时的火爆,也不仅是由于当时《体育沙龙》在体育爱好者心目中不断攀升的地位,而是因为电视体育媒体需要用自己独特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主题:传统武术央视"武林大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中华武术杂志由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中华武术》杂志联合主办的"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大型论文评选活动于2007年7月1日启动。此次活动由国家电视台和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武术业内专业刊物强强联合,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武术运动。同时,为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自本年度3月推出传统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