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简要阐述了<周易>这部古代自然哲学典籍和现代物理学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物质微观粒子的量子特性、以及自然界自组织系统的变化机理等领域的思维形式,并将它们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周易>与现代物理学对物质世界思维形式的相似性,以及<周易>对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概述了现代数学、物理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基本内涵和特点。通过对这些前沿科学理论与中国古代《周易》理论内涵和特点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问存在着的某些相似性以及《周易》理论对现代科学研究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易》反映了中华先民由原始思维向现代思维转化的过程 ,《周易》的成文及在占筮过程中使用的思维符号是“象” ;此“象”有四种形态 ,三种思维形式即“直观表象思维”、“象征思维”、“意象思维” ,本文立足于《周易》 ,结合原始人类学知识 ,分析论述《周易》中所存在这三种“象”思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典科学、现代科学(重点从物理学)角度对《周易》的大科学观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周易》理论的巨大包客性和众多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大师对中国《周易》理论的评价,阐明了这一传统中国自然哲学理论的重要现实意义及对现代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巨大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思维紧密关联。《周易》思维内涵丰富,其思维内容体现了天人合一思维、生生变通思维和道器统一思维,思维形式体现了以太极为代表的意象思维,思维方法体现了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直观思维、经验思维等。不同维度的《周易》思维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不同的启示,思维内容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顺合规律,思维形式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系统和谐,思维方法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主客统一。《周易》思维对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易》诠释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周易》置于何种语境之中加以诠释;《周易》究竟是占筮书还是以类比为特点的思维工具书,直接关系到吉、凶断语是"贞占"之辞还是价值判断的诠释。必须屏除象数派与义理派的门户之见,只有象数与义理的结合诠释,才能准确把握和完整体现《周易》思想。《易传》在《周易》诠释中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但也应注意《易传》在某些方面的失误。能否运用西方文化包括西方哲学尤其西方符号学等理论诠释《周易》,《周易》现代诠释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将其类比思维方式从形式方面加以发掘整理,为建立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思维特点的类比逻辑理论体系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客、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某些思想原胚以阐述预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部哲理书,也发挥了某些现代科学思维,运用新的观点和现代的科学思维方法对易学进行探索研究,使之与现代科学传承接轨后,将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放出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周易》以及整个传统易学本身蕴涵着丰富的逻辑思想及思维。本文通过对易学与逻辑学的关系、中国逻辑史和易学的现代逻辑学的研究,探讨了研究易学逻辑思想及“逻辑易’’的方法论问题.以促使易学的逻辑学研究能够在合乎学术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0.
骈体文四大形式特征(裁对、隶事、声律、敷藻)无不符合审美法则,有其存在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周易》思想作为我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哲学基础,以自然为准则,统摄万象.骈体文形式的四大审美特质与《周易》中的阴阳对举的思维方式、百虑一致的重象观念、声气应求的和谐理念以及附丽藻绘的审美思辩无不一一相契.本文主要借助《周易》这本奇书来阐明骈体文审美特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陈洪波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4,7
《周易》被称为儒家经典之首,但又被看作是占筮之书。本文着重探讨《周易》从古老的占筮之书到表现儒家的宇宙观、价值观的人文哲理之书的改造历程,并由此进而探讨了《周易》所表现出来的取象思维、动态思维、衍生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的特殊思维方式以及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周易》被称为儒家经典之首,但又被看作是占筮之书。本文着重探讨《周易》从古老的占筮之书到表现儒家的宇宙观、价值观的人文哲理之书的改造历程,并由此进而探讨了《周易》所表现出来的取象思维、动态思维、衍生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的特殊思维方式以及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当代物理学的一些成就与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周易》的哲学思想做了分析,说明了《周易》八卦论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古代哲学观中浓重的生命内涵,作为东方人,用东方人的思维方式,立足现代历史的刻度,可萌生更深一层的感悟。《周易》所阐述的哲理,是对宇宙发生的一种思考,即先把世界看成是混沌未分的世界——太极,再看成混沌中有显隐、静动、刚柔、虚实的阴阳差别,这些再演化成四象、五行,变成宇宙发生的图像。在古人看来,这一切演化都是构成宇宙的一种基本物质——“气”的运动变化。现代物理学已发现,物质存在的形式不仅仅是由原子构成的那种间断性的形式,还存在着一种场的连续性形式,电磁场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场的物质存在形式,是…  相似文献   

15.
从《周易》蕴含的思维特征和数学方法出发,探讨了《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特殊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古代数学研究者习惯于从整体、变化等角度去思考问题,使中国古代数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周易》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引导中国古代数学走上了与西方传统数学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观物取象”是《周易》的创作原则,它作为一种思维形式,贯穿于《周易》创作的全过程;“感物道情”是朱熹对《诗经》创作旨趣的概括,他认为《诗》既不是“史”,也不是“论”,而是“感物道情”。从“观物取象”到“感物道情”,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周易》中蕴涵的艺术知觉元素。  相似文献   

17.
“观物取象”是《周易》的创作原则,它作为一种思维形式,贯穿于《周易》创作的全过程;“感物道情”是朱熹对《诗经》创作旨趣的概括,他认为《诗》既不是“史”,也不是“论”,而是“感物道情”。从“观物取象”到“感物道情”,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周易》中蕴涵的艺术知觉元素。  相似文献   

18.
"《易》以道阴阳",故为中国哲学之源。《周易》在卜辞的形式下反映了先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道德体验,是中国古代学术的重要信息库,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万流归宗的最后渊薮。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易传》都是在继承了《周易》的基础上,以各自的思维形式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本文企图说明:《老子》是如何利用和改造《周易》在卜辞形式下所隐蔽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的;《易传》又如何在吸取了《老子》的经验教训与哲学思想的同时返求《周易》而对之进行重新阐释和创造性的发挥,以此构建自己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9.
《周易》是上古时代的一部筮书,它集中体现了先民的思维模式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具有本质性的影响。它对传统语言学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通过对《周易》与训诂学的原理方式作比较研究就可以发现,训诂学无论是经文的阐释模式还是辞书的编纂思想,都深受《周易》哲学思想和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哲学之源,《周易》的诸多范畴概念对中国思想产生着重大影响,尤其是《周易》的阴阳范畴更是影响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讨《周易》中的阴阳观念与和谐思维的关系,认为《周易》引进阴阳范畴的取向在于和谐,并由此促成了和谐思维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