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命题意图初探崔泽宾(四川青神709子弟校,612401)在人际交往中,人们说话是有“意图”的.“言语意图”有一定的内容,讲话者的“意图”伴随着说出的话传达给听者,听者只有恰当领会了说话者的“意图”以后,才能完全、正确地理解话语的意思,进行正常交流.同...  相似文献   

2.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3.
间接言语行为中的面子规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间接言语行为 Austin认为说话就是做事。说话人只要说出了有意义可为听话人理解的话语,就可以说他实施了某个行为,这个行为叫做言语行为。Searle认为所有的语言交流都涉及到言语行为,它是语言交流的基本的或最小的单位。言语行为就是施为行为,是指人通过话语传达意图、目的。  相似文献   

4.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5.
五、听话的基本能力和听话能力的培养(一)集中注意,积极听话的能力及培养集中注意,积极听取别人话语的能力是听话的量基本的能力之一。在阅读活动中,人们是靠眼睛吸收文字信息的。一次看不清楚或不理解意思,可以返回去重读。而在听说话活动中,人们是靠耳朵吸收声音信息的。如果一次听不清对方的话语或没有理解话语的意思,不可能随自己的意思把已经逝去的声音再  相似文献   

6.
语文能力是人们进行语文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听话能力——听话是借助听觉对语音的吸收而了解内容的一种活动。听话能力包括辨音能力(把音节与它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能力(理解对方说话的含义、重点,要点、本质性的含意及感情色彩)和评判能力。说话能力——包括三方面内容:①选词表意能  相似文献   

7.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二者都有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耸:惊动。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无中生有的话,使人震惊。它包含有说话人主观的意图,使听话人震惊,但说的内容不一定是坏人坏事。骇:惊吓。骇人听闻:指程度惊人的事实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它一般指客观上发生的事使听话人吃惊,而且多指坏人坏事。例1.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句中“骇人听闻”使用恰当,符合句意。〔乱七八糟污七八糟〕二者都有糟得很、不成样子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大训练中,目前对于读、写的训练普遍较为重视,抓得较紧;对于听、说,大家似乎还不够重视,训练较少。有的人以为,一个人如果不是聋哑,从两三岁开始就会听话、说话,听和说是天生具有的能力,不必进行任何训练。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听懂简单的话,会说简单的话比较容易,而说有条理、措词较为讲究的话就不那么容易了,听话也有个会听的问题。 “听、说、读、写”在语文能力训练中一样重要,而且是相辅相成的。人们常夸奖会说话的人为“出口成章”。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说过有“不识字的作家”,他幽默  相似文献   

9.
话的基本单位是话轮,话轮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轮换成为话轮转换,话轮转换并非说话人随心所欲的转换,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话语标记语well是会话中话轮持续的手段.本文分析《绝望的主妇》中话语标记语well的话轮转换标志功能.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是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作者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爱听;纠正学生的语病要着眼于所表达的内容,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学会运用适当的停顿和语气说话,使听者更好地理解话中所要表达的意思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交际,试图揭示听话人理解和推断说话人的真实意图的心理认知过程,并试图揭示语言运用规律的重要性.阅读理解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必须经过从语言表层信息推知信息发出者深层意图的认知心理过程.外语教学要以传授语用知识为重点,以培养语用能力为目标.要实现外语教学重心由语言知识传播转向语用知识.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语用理论,关联理论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刻意曲解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用策略,由英国社会心理学家Harword Giles提出的言语调节理论可以看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交际当中的听话人在充分理解说话人意思的基础上,利用语境以及对方话语模糊等因素对会话进行调节,刻意对话语其进行歪曲理解。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丰富语言的积累 ,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新大纲对口语交际不仅有总的要求 ,还对各年级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就低年级来说 ,口语交际的要求是 :一、认真听别人讲话。听一段或一件简单的事 ,能复述基本的内容 ;二是学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与别人口语交际 ,态度大方 ,有礼貌。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 ,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在每个复习之后 ,设…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关联理论为依据,通过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英语幽默话语的理解与语境、说话人的意图与听话人的推理的关系加以分析,寻求引发幽默效果的因素,进而理解英语幽默话语特有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仅通过语言表达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也只有在交流中可以实现对对方表露表层、深层意思的准确理解,才能够给予及时、正确的回答。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听话和说话能力同样重要,对学生个人成长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契机,整合现有资源来强化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提出更科学、有效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话语理解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理解话语需借助语境。语境是认知性质的,是变项。要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才能正确理解话语。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语境对话语理解的影响。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话语的理解程度取决于听话人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7.
言语活动是信息传递和信息接收过程。信息传递即话语表达,信息接收即话语理解,二者相辅而行,相反相成。从说话人或写作者的角度说,是表达的问题;从听话人或读者的角度说,是理解的问题。以往讲修辞,只讲表达,不及理解,这实际上是片面的。表达和理解是构成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没有表达,固然无所谓理解;不顾及理解,这样的表达就失去意义。当然,完全不管理解、不要人理解,这样的情形大概不会有,除非说梦话。通常出现的信息阻塞或信息误导,是写说者以为听读者理解了他所说的话,而实际上未必理解,或生误解,甚至引起反感。看一则小幽默。  相似文献   

18.
马冬 《教育探索》2005,(9):76-78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问.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又研究听话人时发活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同语义学一样.语用学也研究“意义”,但是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而是交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和理解语言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语言的过程.语用学认为.话语不仅表达了说话人一定的意见、而且完成了一种行为;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而是一定的言而有信的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又可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这一理论把话语汇同说话人的意图联系起来,从一个方面指出了话语之所以含有不同语用意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是说,训练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来说,听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没有良好的输入,就不会有良好的输出。就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形成的过程来说,听和说先于读和写,一个人只要不聋、不哑,就必定会听,会说。就听与说两种能力的形成来说,听则是说的基础。听与一个人的记忆力、理解力紧密相关。而记忆力、理解力的发展又必须以听觉和视觉等感觉能力的发展为先。感知到的东西少,或对事物感知的不敏感,就不会有较好的记忆和较高的理解。从开发智力的角度说,耳聪目明是具体的智力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听说为先,听字当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听话,能理解内容,抓住主要意思。”“低年级能听明白别人的一般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培养认真听话的习惯。”“中年  相似文献   

20.
交际或交流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交际或交流,说话人传递信息、情感或意图,听话人获得信息并了解对方的情感或意图。如果想使听话人明白无误地了解自己的话语,说话人大可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双方交际顺畅进行。但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会话中出于某种原因或目的,往往采取某种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答非所问"就是语言交际中人们采取的间接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方式之一。这也就是说,人们在回答对方提问的过程中,可能是"答非所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