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课杂感     
李霞  徐吉志 《师道》2005,(1):36-37
一次,笔者在一堂数学观摩课上遇到了这样一处情景:老师让学生做练习,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个孩子怎么也不会做,老师显然没注意到他。旁边一位听课的老师俯下身子轻声教他。他的同桌马上说:“老师,不用教他,他是弱智!”“你教他他也不会,他数学只能考10分!”再看这孩子,竟是一脸的漠然。  相似文献   

2.
开心     
《教师博览》2012,(10):34-34
换位思考 一小朋友做数学题,实在不会做,就对他的同桌说:“我跟你换一下座位。”“为啥?”“你笨啊!你没听老师说吗?遇到不会的题要学会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3.
“怪”孩子     
中一班辉辉小朋友的大名,我在他入园不久就知道了。那时,他班的唐老师很苦恼,说班里来了一个“怪”孩子,吃饭时要背对着老师和小朋友,不允许老师和小朋友看他,否则,他宁可不吃饭。他上课时不发言、不插嘴,就连老师和他说话,他都怕得要命,更别说和小朋友交往了,班里的一切活动似乎都和他无关,整天都是一个人呆呆地坐着。后来,中一班的唐老师请病假,我临时去顶班。第一天数学活动时,我请辉辉在黑板上进行分类计数的操作,没想到全班小朋友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他不会!”我心里不由得一紧,走过去,蹲在辉辉的跟前,拉着他的  相似文献   

4.
常听到老师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经不起挫折和考验,输不起。又不时地听到家长说:我家小孩“输不起”,在游戏中输了,便不认输、发脾气,甚至退出不再玩;画没画好,就把辛辛苦苦画了很久的画一下就撕碎。主持:培养孩子承受挫败的容忍力,让孩子拥有一份“输得起”的精神,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抗逆力”,使他日后在遇到挫折时不容易跌倒,以正面、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输得起”的精神呢?看看以下几位家长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5.
橡皮泥活动“我帮妈妈做事情”中,斌斌做了个小孩代表自己,又做了一把扫帚,表示自己在帮妈妈扫地。我看到他做的小孩没有头发,就跟他说:“这个孩子可不太像你。”斌斌认真地说:“这就是我,哪里不像呀?”我启发他:“你看,你有头发,这个孩子怎么没有头发?”斌斌说:“可是,我不会做短头发,我只会做妈妈的长头发。”我说:“没关系,我来教你,好不好?”  相似文献   

6.
听一年级的数学课。做练习时,我旁边的一个孩子怎么也不会做,老师显然没注意到他。我俯下身子轻声教他。旁边的孩子马上对我说:“老师,不用教他,他是弱智!”“老师,你教他他也不会,他数学只能考10分!”再看这孩子,竟是一脸的漠然。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入学校的。可是,为什么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之后,学习,就成为某些孩子的苦恼?就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分数当作惩罚的武器来对待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30分”、“10分”,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就等于宣判了他在班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有三个女儿。他常说:“孩子们必须教育他们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他从不摆架子,更不去命令她们做她们不希望仿的事,如果他希望她们做些什么,也只是劝说。结果,他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教育研究会曾就“你遇到失败打击时能顶住吗”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结果31.2%的儿童回答“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没有经受过失败的打击和锻炼”;有5.5%的儿童说“顶不住失败的打击”、“遇到失败打击时我会束手无策”。这样的结果表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其实,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欠缺与我们家长的教养态度不无关系。日本孩子两岁起就开始意志锻炼,自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们说“妈妈,我不会”“爸爸,我不会”……每每遇到孩子这样的情况是时,考验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智慧,更是家庭教育的态度和情怀。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从“我不会”到“我能行”“我会做”的过程,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遇到这样的成长烦恼或困惑时,需要更多的教育情怀与教育态度,善待孩子的“不会”。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位母亲的教子心得。 从孩子一岁学走路时,我们就有意识地让他吃些“苦头”。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在学习中,他有时也会“走冤枉路”,我们也从不去纠正,因为“走冤枉路”后所获得的发现,记忆会更强烈。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我不会一味地包办代替,也不会袖手旁观,而是在一旁给予他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农夫的品德     
—天早上,—个农夫遇到—个男孩,便问他:“你想找活干吗?”“想找。”孩子回答。“你能拿出—张证明书,证明你有良好的品德吗?”“当然能。”孩子说,“你可以去找店老板迈格斯先生打听,他雇用过我。”“那好,”农夫说,“你去把迈格斯先生找来,我跟他谈谈。我在这儿等着。”过了5分钟,又过了15分钟,迈格斯先生还没来。下午农夫又遇到那孩子,他说:“迈格斯先生没把你的品德、证明书给我。”“是的,先生,”孩子回答,“因为我没有要他来。”“为什么?”“啊,他跟我谈了你的品德。”孩子解释说。(在向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请你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做…  相似文献   

12.
14岁的小颖离家出走了,在走之前她留给好朋友一张便条:“我爸妈经常把我当小孩看待,不给我一点发言权。昨天他们又给我请了一位家教老师,我说我不喜欢,他们就打我,我实在受不了了。难道大人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吗?”小颖遇到的问题,许多孩子也曾遇到过。一位家长说:“我工作忙,和孩子的接触较少。我尽力给他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他不但不能理解我的辛劳,而且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也完全猜不透他在想什么。现在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我太想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做起。”据了解,不少家长有此困惑。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最典型的心理现…  相似文献   

13.
曾经听到过一句话,说“孩子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有着最纯净的思想和最真的面容”。在孩子的眼中,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新奇的,所以总在问“为什么”。孩子不会像成年人一样藏着很多心事,他不开心了就哭,开心了就笑。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他和成年人一样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而肯定的结果往往是他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上帝的纸     
一个人对生活失望之极,不由得向着上帝抱怨自己的悲惨命运。上帝耐心地听了他的倾诉以后,从自己宽大的袍袖里抽出一张白纸,展开给这个痛不欲生的年轻人看,问他看到了什么。年轻人在这张白纸上只看到了一个黑点,其他什么也看不到了,便对上帝说:“上面不过只有一个黑点罢了。”上帝听后微笑着对这个年轻人说:“孩子,难道你只看到那么小小的一个黑点,而没有注意这是一张多么洁白的纸吗?其实这张白纸就像我赐予你们人类的生活,而那个黑点就是你们在生活在中所遇到的挫折困难。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有的人知道生活中除了那个小小的黑点外,还有更多洁…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灰心就是衰弱,死心就是失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孩子树立信心、永不放弃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我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逆反心理。当时我们没有足够地重视,以为孩子长大就好了。可是孩子上小学后,问题暴露出来了。每次美术课后,带回家的总是一张白纸,原来他从不在课堂上画画。我问他为什么不画,他回答说:“我不会画。”我告诉他首先注意观察老师在黑板上怎样起笔,然后模仿老师的画法完成作业。没想到,他就是不画,仍然带回一张张白纸。这时候,我们才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买来一些初级的…  相似文献   

16.
读者俱乐部     
上期话题讨论“你会单独把孩子留在车上?”反馈情况:●如果是在国外(比如:美国英国、俄罗斯等)我会单独把女儿留在车上,甚至是让她单独坐火车,但是在中国我就不敢了。毕竟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仅仅为了锻炼孩子,丢了怎么办呢?———湖北沙市刘媛●我不会单独把孩子留在车上,毕竟这太危险了。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也不愿意完全放开手,让他自己走路。牵着他、抱着他都是为了让他少受挫折。如果真的对他“漠不关心”,不仅会让他遭遇不必要的挫折,说不定等他长大了他还会来埋怨做父母的。———北京那姗●小的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也顾不上照看我…  相似文献   

17.
轻松做老师     
“我都快累死了,”早晨,气喘吁吁的母亲们常对我说这句话。“从睁开眼睛到现在,我和他爸爸就没闲着,哄他起床,给他穿衣服,洗脸,看着他吃饭,好不容易出了家门。哎!每天早晨都像打仗似的。这不,家里还是一窝乱,被没叠,碗没洗,只好中午再收拾了!”看着满头大汗一脸无奈的母亲们,我一点也不同情她们。有些事情孩子们自己能做,并且还会做得很好,为什么父母却偏偏要替她(他)做呢?一个孩子都累成这样,如何去面对一群孩子呢?我要做一个轻松的老师,快乐的老师,因而我这样要求孩子们: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  相似文献   

18.
刘强 《山东教育》2003,(27):63-63
瑞士人不喂孩子吃饭瑞士人是不喂孩子吃饭的,孩子若是饿了,他自己会吃的。对于孩子不会做的事,阿姨只是在必要时给予语言上的鼓励,或者在行动上给予暗示与支持,大人不强行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否则的话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由于个性受压抑,而使得个性没有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人,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不会做别人没做的事。没有个性,就没有独特性。没有独特性又怎么会有另辟蹊径的创造性呢?瑞士人强调孩子的自主行为。不过于强调纪律,如坐要坐挺,站队要成直线等等。她们倡导孩子独立自由地玩耍,而不过多地限制和控制孩子们的行…  相似文献   

19.
威胁说不会再爱他“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就不再爱你了。”这种威胁通常不能实现。因为孩子很清楚这是谎话。欺骗孩子一次,你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会认为你是个爱说谎的人。这样说会好得多:“我很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喜欢。”听之任之“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无所谓。”感觉到你们的漠不关心时,孩子马上会检验:“它”是不是真的。孩子在等待着,你们的指责是否会随之而来。因此,最好用朋友关系取代你们的漠不关心,哪怕是他的行为让你们很不满意。娇惯孩子“我可以自己做这些,我的孩子现在还做不了这些。”如果…  相似文献   

20.
天凌 《小学时代》2009,(3):22-24
你知道哪里的孩子从不接受“挫折教育”?你知道哪里的老师绝对不会对学生说“你真笨”、“你不行”、“你怎么错这么多”之类的话?学生做对10道题和做对5道题,老师都会说“很好(very good)”,哪怕只做对2道题,老师的评语也常常是“你很努力(a good 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