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班化教育”是—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后,在教育领域必然出现的一种改革现象。“小班化教育”源于欧美,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目前国内上海、北京等地也已有几百所小学推行。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学生入学人数逐渐减少。小学教育已经从数量扩张型转为质量提高型。就石家庄市桥东区来说,由于辖区旧城改造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2.
莫玉霜 《中国德育》2012,(14):40-41
桂林市育才小学,是一所有着22年历史的年轻小学,从建校时的700多学生到现在的1700多人,已成为桂林市七星区育才教育集团龙头学校。多年来,学校大力倡导“吸引教育”,“吸引教育”就是一种理念、一种激励、一种唤醒!育才小学用“吸引教育”的新理念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途径,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4月20日,“小班化教育研究结题暨研讨会”在上海浦东新区蒲公英幼儿园举行。会议安排有课题报告、资料展示、活动区和集体教育观摩活动,使与会者对“小班化教育”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小班化教育研究”所追求的主体性教育的理念、尊重儿童的教育意识、新型的师生互动观、积极的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新教育”逐渐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议题,大大小小的学校教育变革围绕“创新”一词向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创新教育”依照外援式和内援式两种发展路径成为教育改革之“灵魂”或“理念”。  相似文献   

5.
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启动现代化教育工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寿光市自1998年起在借鉴外地经验、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小班化”教育改革。经过两年多的积极探索,该项实验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一、我市开展“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情况近几年,随着小学在校生源的自然减少和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在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决定从1998年起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为确保实验积极稳妥地进行,市教委首先对实施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专题研究,从现代教育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6.
1.小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学生数量较少的教学班。班额学生数量是一个动态变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对“小班”的班额有不同界定。相对小学以往40人以上的班额,压缩班额到较少的幅度,称之为“小班”。其压缩幅度有一定的上限和下限。2.小班教育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班额人数减少后,教育活动会发生变化:①教育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会得到重组;②教育活动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和效度以及师生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加或增强;③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的变化,并会促进和带动教育…  相似文献   

7.
1.小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学生数量较少的教学班。班额学生数量是一个动态变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对“小班”的班额有不同界定。相对小学以往40人上的班额,压缩班额到较少的幅度,称之为“小班”。其压缩幅度有一定的上限和下限。2.小班教育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班额人数减少后,教育活动会发生变化:①教育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会得到重组;②教育活动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和效度以及师生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加或增强;③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的变化,并会促进和带动教育理…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后半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指出:“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就是把教育仅仅看做是在严肃教室中进行的苦行僧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他提出了“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其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快乐教育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它寓素质教育的内涵于其中,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决”是80年代由美国兴起的逐步风靡世界的一种数学教育模式和学习活动。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于1980年4月公布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行动的议程》提出了“问题解决必须成为80年代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等口号,在1988年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问题解决、模型化和应用”作为七大研究课题之一而备受各国数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翟沪 《教育文汇》2003,(2):21-21
上海市推行“小班化教育”试点取得了较好进展。目前全市共有279所小学自起始年级进行“小班化教育”,占全市小学总数的32.7%。一、试点先行,积累和推广“小班化教育”经验。各区县以“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为抓手,在试点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向全区(县)辐射。如成立了“小班化教育”研究小组,组织试点学校校长定期开展研究活动,交流各校的研究动态和信息;组织召开“小班化教育”经验交流会,及时向全区推广试点学校的研究成果,或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教研、科研等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小班化教育”研究等,从而相继出现了一个个“小班化教育”研究群体。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开展“小班化教育”的能力。各区(县)、学校都十分重视对  相似文献   

11.
“小班化教育”代表着教育发展的一种方向,成为我国新世纪教育探索的一个课题.一些地区的小班化教育实验进一步拓展了素质教育的崭新时空,为此我校于1999年秋季,加入了此项教改行列.经过一年的实践,对“小班化教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特简述如下:一、适时应需—小班化教育的内在价值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等概念的出现,大教育观念应运而生.这样一种以“时间上延长为终身教育,空间上扩展为社会教育”为内涵的大教育观念必然引发教改发展的新趋势,未来发展强调教  相似文献   

12.
张兴德 《学周刊C版》2014,(8):157-157
“学校规模小.班级人数少”是我省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现状。这看上去是劣势.其实也是优势,它为开展小班化教育提供了条件。小班化教育是通过小班额这一优势.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班级文化建设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在小班化教育实践中落实“四个百分百”的理念.实行“一三五”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主体转向了学生主体.体现了教育均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彰显了新课程的魅力.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小班化”教育模式是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构建的一种新的班级授课模式。“小班化”教育模式的实验中,由于班级学生数采取“小班”数额,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都作了相应的改变和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得到全面优化,教师可  相似文献   

14.
“小班化”一路走来:悄然改变着教育小班额、围坐式、环境布置、师生互动、个别化指导……正日益成为上海小学课堂教学的常态。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现场会上,长宁区率先宣布区域内所有公办小学已100%实施小班化教育,并同时承诺.到2007年.实现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教育全覆盖。  相似文献   

15.
我校为丹阳市第一批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实验学校。99年就提出了“小班化教育”的课题并加以研究,后被列入镇江市级课题。2000年9月在一年级新生中进行实施,去年9月又在一、二年级推广开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小班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较为显著的成效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认可。小班化教育已作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微型课题是一种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机智,改善、优化教育生态与教学文化的“草根化”的教育研究形态。它来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流行于民间,能对教师的生存方式、生命状态的转变产生深远的“蝴蝶效应”。微型课题“短、平、快”的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经历与自觉中前行,  相似文献   

17.
微型课题是一种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机智,改善、优化教育生态与教学文化的“草根化”的教育研究形态。它来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流行于民间,能对教师的生存方式、生命状态的转变产生深远的“蝴蝶效应”。微型课题“短、平、快”的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经历与自觉中前行,  相似文献   

18.
<正>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能获得充分发展的最佳学习环境,这是长期以来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践所致力探索的课题之一。坊子区教委根据本区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及要求,在部分学生急剧减少的乡镇开展了“小班化教育”的试验,探索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以便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吸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引教育”是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育理论。它强调教师施教的民主化、师生交往的平等化、课堂教学的形象化。强调要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使教师成为“最具魅力吸引”的人,使学校成为最具吸引的场所,从而完成教育目标。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论,“吸引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青睐。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要加强“吸引教育”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大班,顾名思义是班额大,看似与小班教学不搭界。然而果真如此吗?“小班”教学改革并非仅仅针对人数的多少而言,历经几年的实践,它已发展为一种教学的理念。这种理念的精髓在于面向全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协作、交往密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在目前班级额数不能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如何运用“小班”教学的经验,促进班级教学的发展,应该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