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尔西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开学不久,一天放学回到家中,她高兴地拿着两张纸,贴在起居室的墙上,上面写着她的干活计划。我问她:"你这是什么意思?"她说:"这是我自己制定的一个在家中干活的计划。"她的干活计划的第一条是每天起床后将自己的床铺收拾好。平时她七点钟起床,懒懒的样子,动作很慢,经常被妈妈催促。现在她临睡  相似文献   

2.
乔尔西是我的外孙女,她在美国出生长大。秋季六岁时入小学一年级。开学不久,一天放学回到家中,她高兴地拿着两张纸,贴在起居室的墙上,上面写着她的劳动计划。我问她:“你这是什么意思?”她说:“这是我自己制定的一个在家中劳动的计划。”我通过和她进一步的谈话了解到,这是学校老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姐姐大我五岁,她的读书成绩很好,在班里总是前三名。可母亲因胃癌去世一年后,家中供两个孩子读书很困难,她就辍学在家了。姐姐大概是怕我内疚,故意说:“姐不喜欢读书,更喜欢帮爸干活。”于是,她就在老师的惋惜声中辍学了。那年姐正读着初三。姐没事的时候总喜欢翻我的课本,我一回家她就给我辅导功课。“弟,你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差,劳动热情低。下面我就“在家中培养孩子的劳动热情”说几点自己的做法:一、将劳动寓游戏之中,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幼儿的天性是爱游戏,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记得女儿在学龄前期,看到大人干活,总是跟着跑前跑后,能干的活要干,不能干的活也要试一试,比如每当星期六我们大人包包子时,她也用一点面团夹上菜(有时也用橡皮泥和各色纸代替)给她的娃娃包包子吃,我们切菜她也用塑料刀切菜;我们给她洗澡,她也忙着给她的“娃娃”洗澡,她仿佛整天忙忙碌碌没有空闲的时候,忙着模仿大人干活这一…  相似文献   

5.
两个保姆     
在儿时的记忆中 ,我们家曾来过两个保姆。第一个保姆来的时候 ,我刚上小学 ,读一年级。一天中午放学回到家中 ,看见妈妈正在教一个年轻的姑娘清理鸡笼。我疑惑地问妈妈 :“怎么叫客人干活 ?”妈妈笑了笑 ,没答话。姐姐悄悄告诉我 :“她是我们家请来的保姆”。“保姆”这个词头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虽然我不知道它的具体意思 ,但是我知道保姆是来照料我们的。我们喊保姆叫“文文姐姐”。她可能是初次当保姆 ,拖地、生炉子都不会。不过她还算聪明 ,不论干什么 ,一学就会了。她很腼腆 ,干活时不声不响 ,休息时 ,就看看电视 ,看看书 ,有时还独…  相似文献   

6.
正一位读者投函某杂志,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小问题:"真想和老妈吵一架。干活仔细,她嫌太啰唆;干活马虎,她又嫌不认真。请问:您同您老妈吵架吗?"信箱主持人的回答,可圈可点,醍醐灌顶。"吵!不过我一般不出声。""不出声"这三个字,是以金子铸成的,里面包含了对至亲的爱、尊重、容忍、退让。  相似文献   

7.
有人问一群孩子: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最爱自己?"我帮妈妈买醋回来,她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当时特高兴,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着辫子的女孩说。"爸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爸爸只说了一句话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另一个女孩说:"我给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她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是爱我的。"……  相似文献   

8.
姐姐大我五岁,她的读书成绩很好,在班里总是前三名。可母亲因胃癌去世一年后,家中供两个孩子读书很困难,她就辍学在家了。姐姐大概是怕我内疚,故意说:“姐不喜欢读书,更喜欢帮爸干活。”于是,她就在老师的惋惜声中辍学了。那年姐正读着初三。姐没事的时候总喜欢翻我的课本,我一回家她就给我辅导功课。“弟,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家中将来全靠你了。”姐姐抽空就要督促我用功念书。我很刻苦,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每次拿着班上第一的好成绩回家,姐比谁都高兴,马上就给我煎  相似文献   

9.
姐姐是三叔的女儿,住在乡下的老家.她在家中排行老大,但是和我同年级.上小学的时候,姐姐对我说:"从今以后,我要和你比赛学习,竞争考第一!"这是她和我的约定,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0.
<正>我不是阿袖,她是我的主人。我是大黄,那只狗。屋子忽然暗了下来。作为一只狗,我并不会被黑暗所困扰,相反,我喜欢黑暗,它让很多秘密都无所遁形。比如,主人变得急促的心跳声,蜡烛燃烧的"噼啪"声,以及那句"停电了"背后的懊恼情绪——除主人外的另一个人类不喜欢停电,也不喜欢蜡烛,如果我们不做些什么的话,她一定会离开的。我趴卧到她的腿边,向她展示了自己的收藏品:足足四个苍耳!这都是我在陪主人干活时,从山中收  相似文献   

11.
正早晨,我看见卫生委员一个人默默地扫地,感到很诧异,就叫住她问个究竟。卫生委员说:"他们不愿意打扫。"脸上还挂着泪痕的她又低头干活。她的样子让我心疼,更让我生气。走进教室,我郑重宣布:"从今天起,  相似文献   

12.
两份账单     
一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在家里干活,她爸爸妈妈会付给她一定的报酬。我听后十分羡慕,心想:我也经常做家务活,可是从来没得  相似文献   

13.
<正>家中请过一名菲律宾女佣。这名女佣年纪很大,做事认真,只是偶尔爱贪些小便宜。我们吃剩的菜,或是放久了的水果,甚至旧杂志和旧报纸,她都会打包带回家,每次一大提包。久而久之,母亲有些不悦。母亲是精打细算的人,便对我抱怨:"下次她走时,我要检查她的手提包,不能再让她带走那么多东西。"我说:"何必那么苛刻,那些东西肯定是我们不想要的。"母亲坚持要查清楚:"我们送给她的,她可以拿走。但我怎么知道,她有没有在手提包里塞别的东西?不看,终归  相似文献   

14.
一问一世界●杨澜常常有人问我,在我采访过的人物当中,谁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的回答是:王光美。2001年我在她北京的家中采访她,正不知该如何称呼她,她亲切地说:"你叫我光美吧,大家都这么叫我。"她先打开衣柜,让我帮她找一件合适上镜的衣服。衣柜中不过十来件当季的衣服,我们都看中了一件天蓝色的毛衣。她忽然想起了什么,找出一条蓝白相间的纱巾,在脖子上一围,问我是否好看。她有着极好的品位,这恐怕与她的出身教养有关。她生于官宦人家,是中国第一位原子物理专业的女性硕士毕业生。她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但是思想"左"倾的她成为北平军事调停处中共代表团的翻译,1947年她最终决定放弃留学机会,奔赴延安。她后来嫁给了刘少奇并成为他已经有的5个孩子的母亲。  相似文献   

15.
严文华 《大学生》2013,(5):71-71
正在一次课上,我见到了晓洁,她是一个尽量不引人注目的人,总是把自己边缘化。我能够理解,她刚来上海,来自一个边远的城镇。在家乡,她算有文凭——中专毕业,到了上海却发现,想找到一个只读过中专的人并不容易。她在上海见到了太多之前没有见过的东西,她不知如何应对。经人介绍,她来到我的成长小组课。第一次相互介绍时,她只想更快适应上海。问她为什么来上海?她犹豫了一下,小声说:"我的主管是上海人。"大家不解,她犹豫着解释:"那时在厂里做工,经常要加班到深夜。上班干活、下班睡觉,我觉得像是坐牢,又没其他出路。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我在演讲会场碰到一个女孩,她告诉我,她今年的新年计划是减肥成功,决定每个礼拜去跳两次韵律操。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她:"韵律操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她有些尴尬:"只去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碰过体操服了。我老是光说不练,该怎么办?"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经历:订了完美的计划,却无法  相似文献   

17.
我爱我家     
在我的家中,有三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老妈、老爸和我。不过相比之下,老妈才是真正的家庭核心人物,掌握着家中的"生杀大权"。从小,我的老妈就是我的偶像。她那双并不好看的手在我的心中是如此的灵巧,她用这双手绣出漂亮的图案,织出美丽的毛衣,我小时候穿的毛衣全是她一针一线织出来的。她还办过一个标新立异的画展,作品是用布、毛线、废弃塑料瓶……这些新奇的材料粘贴而成的。她一共制作了近一百件作品,这全是她利用休息时间熬夜制作  相似文献   

18.
一、设置情境师:同学们,开学第一课,本来计划按部就班地上这节课,但一件事的突然发生,让我改变了原有的计划。这是老师前几天记的一则日记。生死之间孩子在无助地哭喊:"妈妈,你怎么了?"母亲毫无应答。后来才知道,她再也不能听到自己宝贝的声音了,她再也不能抱抱自己亲爱的小宝贝了。我问120急救人员:"人能抢救过来吗?"得到一句":人已经没了,怎么救?"我哽咽了,生命是如此脆弱,刚刚看到她把儿子带下车,却因包被门卡住,  相似文献   

19.
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家妇女,十九岁嫁了俺爸。她不会唱歌,只会哼哼几句乡村的小调。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只半导体收音机,模样大抵是半个砖头那么大。在那七十年代的时候,那只收音机是我家中唯一的奢侈品。听收音机成了全家农闲时最大的享受,尤其是母亲,无论是上山下地,洗衣做饭总把它带在身边,一边干活,一边哼唱。  相似文献   

20.
江源 《大学生》2014,(7):26-27
正金发的翠花匆匆走来,为迟到了几分钟而道歉:"读研究生以后,我要在纪录片中心值班,刚刚下班。虽然我是super star,但是,还得给导师干活呀!"言罢,有着地道东北味儿名字的波兰姑娘被自己逗得笑开了花。翠花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土著,本科学的是播音主持,研究生是广播电视媒体策划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纪录片。此外,翠花确实是个引人注目的明星:她参加过汉语桥大赛,获得了金奖;她在央视美食纪录片《行走的餐桌》当主持人,节目已经播完了第二季。当面前这位金发碧眼的美女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将她的经历娓娓道来,你禁不住感叹:"这真是波兰版的‘拼命三娘’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