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三片叶子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儿,骄傲地站在树桩上。树桩只发出这一条绿茎,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多可爱的小东西啊,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  相似文献   

2.
三片叶子     
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 ,骄傲地站在树桩上。树桩只发出这一条绿茎 ,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多可爱的小东西啊 ,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 ,让人们永远憧憬那被剥夺的满树春光。【解读】全诗采用比拟和象征的手法对过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倾注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诗中有三个意象———大树、树桩和三片嫩叶 ,意为大树被砍倒后留下树桩 ,树桩上又长出新的嫩叶。这是现实中的人和人的心灵世界的象征 ,也是横遭摧残而又悄然复苏的生活变动和人生过程的象征。残留在树桩上新生的三片嫩叶比作三只绿…  相似文献   

3.
待业啄木鸟     
<正>森林一片凄凉,原本枝繁叶茂的大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桩,树桩上的年轮一圈儿又一圈儿,似乎在告诉我们它们曾经是多么粗壮,它们曾经经历了多少风雨雷电;在稀稀疏疏的树桩中夹杂着两株弱不禁风的小树苗,它们似乎是这片森林最后的倔强,似乎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什么;  相似文献   

4.
家在何方     
天,阴沉错暗暗的.我站在小树枝上,凝望着这一片被伐后留下的树桩,又回想起往事:这儿原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是我生活的乐园.  相似文献   

5.
株待兔     
我是一棵桂树,一棵自卑的桂树。我自卑,因为我没有飘拂的枝条,没有挺拔的身躯,没有怡人的清香,我是一棵有残疾的桂树。一年前的一天,电锯锯断了我的身体,也锯断了我所有美丽的梦想,只剩下深埋地下的树根和一截短短的树桩。遭受如此不幸的不仅仅是我,在那一片广阔的土地上,随处可见像我这样的兄弟们。从前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大家庭,如今放眼望去,只有高高低低的树桩。我越来越感到生命正变得索然无味。就在这时,兔子出现了。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到如此活泼的小生灵了。我无法形容第一眼见到她时的心情,因为她是多年来第一只冲我咧开三瓣嘴…  相似文献   

6.
树桩爷爷     
森林里有棵大树,大家都喊他大树爷爷。他那高高的树杈上住着一群小鸟,浓浓的树荫下住着小兔和小猪。一天,来了一些人,砍掉了许多树木,大树爷爷也一下子变成了树桩爷爷。没有了大树,没有了树荫,小鸟、小兔和小猪只好搬走了,只剩下树桩爷爷皱着眉头,孤零零地站在那儿。可大家忘不了给他们带来过许多欢乐的大树爷爷。小猪拿来苔藓,种在树桩爷爷身上,给树桩爷爷穿上绿茸茸的衣裳。小兔把小伞一样的蘑菇种在树桩爷  相似文献   

7.
科学小实验     
一、氧气与燃烧准备工作:蜡烛头两个,大玻璃杯两只,小玻璃杯一只,能盖住玻璃杯口的玻璃片三片,一盆水,水中滴几滴红墨水。实验过程:1.点燃两个蜡烛头,把这两个蜡烛头分别固定在两片玻璃片中心,然后同时将一大一小两只玻璃杯反扣在玻璃片上,观察两支蜡烛先后熄灭。2.将倒立的大玻璃杯连同下面的玻璃  相似文献   

8.
《当兔子撞上树桩》是一篇关于“等待”的话题作文,出现在高考模拟卷中。作为考场作文,该文却先后被《作文报》、《作文评点报》、《三峡青年》、《双语作文》、《作文导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刊载,这实属不易。作为学生临场发挥之作,该文没有生动华丽的语言,没有使用新颖的材料,也没有运用什么特殊的艺术手法,但文章却令人百读不厌。不少编辑打电话询问文章的写作过程,交谈阅读的感受。那么,该文为何能被反复转载,其魅力与秘密在哪里呢?下面引用原文,并作适当评点。当兔子撞上树桩熊雄农夫说他很可怜,在树桩上整整坐了半个世纪,却只有一只兔子…  相似文献   

9.
微博作文     
《中文自修》2023,(4):50-51
<正>@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三年级赵梓嫣指导老师:刘芸我惊喜地发现,一直在和我玩捉迷藏的小花苞们绽开了笑脸。六片洁白如玉的花瓣簇拥着鹅黄色的花蕊,三三两两地相互依偎着。一阵微风拂过,水仙花摇曳生姿,仿佛一位身着白裙的小仙女,头戴金色的皇冠,翩翩起舞。转发理由:月亮姐姐:水仙花终于开花了,小作者的兴奋之情跃然纸上。像翩翩起舞的小仙女的水仙花在小作者的笔下是多么美丽动人啊!  相似文献   

10.
小鸟和树木     
春天,小鸟从远方飞来,栖在一片树林里。她放开歌喉,天天为树林唱歌。冬天快到了,小鸟必须离开这里,到很远的地方去度过严冬。当树上的叶子一片片落下时,小鸟动身了。树林说:"再见了,小鸟,请你明年再来唱歌给我们听。"小鸟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唱歌给你们听。"春天又回来了,小鸟回到这里,找她的朋友们。可是,找遍了整个山头,都找不到那一片树林了,只看见一个个的树桩。小鸟问树桩:"你们可知道我去年唱歌的树林都到哪儿去了吗?"  相似文献   

11.
校园绿树的树枝上,站着几只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一会儿,小麻雀们飞到草坪上蹦蹦跳跳。“小眯眼”眯起小眼睛,盯住了几只小麻雀,这是为什么呀?因为今天的作文课上,程老师将要指导大家学写“麻雀作文”。嘿!多新鲜的富有创造性的作文样式。不知怎的,“小眯眼”看到眼前的小麻雀,感到格外亲切、可爱。“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都睁大好奇的眼睛,望着黑板上画的几只小麻雀,望着微笑地站在讲台上的程老师,兴致勃勃地等待程老师拉开学写麻雀作文的帷幕。“你们想学写麻雀作文吗?那么,先把自己变成一只小麻雀吧!听,小麻雀说话啦!…  相似文献   

12.
饿狼传说     
在这片草原上,生存着一只令世人感叹的狼。狼是属于这片草原的,同时这片草原也属于这只狼的,这只狼原来就生活在这里,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着,它们在这里生活、繁衍、猎食……直到有一天,这里来了一只很可爱的小兔子。兔子本是狼的最佳食物。我想,这  相似文献   

13.
在茂密的树林里,住着小猴、小兔、鸟儿、大象等许多动物,大家生活得可快乐了! 一天,鸟妈妈早早地出去给孩子们捉虫子。当她回来时,眼前只剩下一片树桩儿,小宝宝和朋友们都不见了,她伤心地哭起来。这时,草堆里钻出一只小松鼠,她  相似文献   

14.
胡森涵 《科学启蒙》2011,(11):50-50
有了上次兔子哥哥撞死在树桩上的教训,兔子弟弟牢记哥哥的悲惨遭遇,为每一只兔子量身定做了一个叫树桩探测器的东西,以防不测。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作文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的作文情趣,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重点突出。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向家长了解和搜集家乡(如东县马塘)文蛤“天下第一鲜”的有关史料,品尝各种烧法的文蛤肉。 2.每位学生准备两只文蛤、文蛤刀一把、小蝶子一个。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趣,活跃课堂。 课始,师生共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家乡文蛤。教师满怀激情地叙述:这大如拳头、小如指甲的文蛤是家乡  相似文献   

16.
瓦蓝瓦蓝的天空中,有一朵洁白无瑕的云。云上住着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小兔子每天都会驾着她的云车,这儿瞧瞧,那儿逛逛。这天,小兔子忽然想起已经好久都没回自己的老家——大森林了。想起以前在大森林度过的幸福时光,想到昔日的老朋友,小兔子便迫不及待地驾起云车要回去看看。来到森林里寻找往日的家园,她却发现大树早已不见,只剩下树桩。小兔子走下云车,奇怪地问树桩:"原来立在这儿的那些树哪儿去了?"树桩伤心地说:"都被那些可恶的伐木工人给砍掉了,拉到工厂里去做家具了。""唉,我美丽的家不见了。"小兔子伤心地流下了泪水。  相似文献   

17.
《小重山》后的选择江苏考生营外的梆子敲了三下 ,三更天 ,我却丝毫没有睡意。面前的几案上一端放着直捣黄龙的作战地图 ,一端却是传令退兵的十二道金牌。火盆里的炭火只剩下零星几点 ,一阵风裹着雪冲进帐来 ,火熄了 ,夜更冷。砚中的墨冻了磨 ,磨了又冻。我该如何选择?今夜很静 ,往日士卒总会三五成群围成一圈 ,点上篝火 ,高唱我填写的《满江红》 :“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但是今夜什么声响也没有 ,他们都睡了吗?我披了件衣服走出帐外 ,顿时呆住了 :所有的士卒整整齐齐地站在雪地上 ,雪花一片一片落在他们的盔甲上 ,兵刃上。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一《韩非子》中讲过这样一段话。工艺木刻的要领,首先在于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还可以改小;如果一开始便把鼻子刻小了,就没有办法补救了。同样的道理,初刻眼睛要小,小了还可以加大;如果刚开始就把眼睛刻大了,就无法缩小了。为人做事是否也是这个道理--凡事要留有余地,留有后路呢?你是怎样看的呢?请以“留有余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编写故事,可以发表看法,可以抒写感情……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二无论你俯首一片苔鲜,还是凝神一只蝼…  相似文献   

19.
窗外     
顺着我房间的窗口望去,有一棵梧桐树,满枝葳蕤。然而有一天,无意中发现那棵树只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于是,没有了那片荡人心弦的绿,只留下一抹褐黄。我暗暗哀叹梧桐树的命运,对它来说,春天不再碧绿,秋日也不再金黄,生命里只剩下冬季的凄凉和孤独。  相似文献   

20.
快乐启航《小草集》《聪明蛋集》《芳草地》《太阳花》……翻阅着案上的这一本本装裱精美、取名别致的童话集,我的内心收获着喜悦,也惊异于三年级孩子的创造。刚接手这个三年级班级不久,周末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双休日的学习任务:写一篇记事,不少于100字,题目、内容自定。刚一转身,就看见一个小机灵鬼高举着手,急不可耐地喊起来:“老师,可不可以写童话?”还没等我回答,下面陆续晃动起十几只小手:“是啊,老师,能不能写童话?”“老师,让我们写童话吧?“”老师……“”老师……”一片嚷嚷。爱看童话是孩子的天性,我自己的孩子就是个童话迷,我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