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这几年,汉字研究、汉字讨论、汉字文化出版的勃兴,成了出版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道奇异的风景线。这一波汉字文化出版热,有喜,有忧,有大可深究的出版学智慧内容。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天才创造和独特贡献。且不说它是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历  相似文献   

2.
汉字的文化生成与文化研究,谱写了汉字文化的辉煌历史,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根脉谱系。本文深入剖析了汉字文化的属性、构成,以及汉字文化研究的意义、突破。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古老文字,在长期的流传和形体演变过程中,依然保留了象形文字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语义密码,不仅忠实地记录下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发展史,而且为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阐释提供了系统的依据。因此,现代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了解汉民族的古今文化模式、习惯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本文以汉字“五”为例,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悦欣的《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一书,从书法艺术的视角来观照汉字的美学旨趣,让人耳目一新.该书把汉字的审美与对外汉语传播结合起来,拓展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视域;肯定了汉字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和凝聚中华民族中的积极作用;探索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提出汉语走向世界的具体对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融入了网络元素,甚至改变了文化思维.网络技术推进了世界的发展,人们充分地享受着网络科技所带来的诸多便利.人们只要登陆网络平台,就可以浏览各种新闻信息,观看电视节目,进行网络购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而网络技术对人的思维模式所带来的冲击使得人们的观念意识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信息也给传统文化带来负面影响.鉴于人们普遍使用电脑操作而导致"提笔忘字"现象的存在,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节目,引发了汉字大讨论,同时也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本文旨在从《汉字英雄》节目看传统文化在网络传播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汉字字体演变发展历程,对汉字传统印刷体的源流进行探讨,分析了汉字印刷字体形成的特性,例证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古籍字体风格。文章旨在通过对汉字各时期字体风格的研究,为古籍鉴定增添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17日,“字体的明天——汉字字体价值重构”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这场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与北京大学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联合举办、由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承办,专门针对汉字字体未来设计及运用的国际研讨吸引了国内、外字体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等专业从业人员近200人到场观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汉字文化场的系统观、汉字文化场的构成、研究汉字文化场的意义等方面,论证了建构汉字文化场、编写《汉字文化读本》的创新意义。旨在探讨汉字文化场的应用研究,并用以指导编写《汉字文化读本》,开拓汉字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汉字,都是用笔划组成.一个汉字好比一幢楼房,笔划就是房屋建筑的材料,它直接关系字的清秀、美观.因此在练习楷书时,必须注意练好笔划. 笔划的名称和形状可详见附表.本文主要介绍笔划的运用.古今书法家,因字体的风格不同,笔划的姿态也各有特点.所以我们临帖时既要注意字体的结构,也要注意笔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15年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汉字英雄》经爱奇艺网站报送,被评为“十佳视频栏目”,成为全国唯一在本届大会上获奖的文化类节目,为我国传媒扩大传播力与影响力提供了有效路径,同时也为我国文化更好地传承提供了宝贵经验.《汉字英雄》作为国内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类节目,牢牢把握了中华文化价值传播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王烨 《报刊之友》2014,(4):89-90
随着全球化不断的深入,媒介转型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国的电视媒介面临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双重夹击,转型之路的寻求更加急迫。在各种歌唱类、选秀类节目扎堆的暑假黄金档,一档以汉字为基础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异常亮眼,其对传统文化的把握和现代化的运作方式为媒介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文章力图从《汉字英雄》这一特例入手,通过对节目的分析进一步探究传统文化对电视台运营有何价值,有无必要大力开发弘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节目,如何平衡这里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菲 《青年记者》2012,(17):44-45
作为世界性视觉语言的现代版式设计,多采用简单明晰的字体、图形和符号,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汉字逐步从传统的书写模式中解脱出来,实现了与国际通用设计版式的衔接.在版式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汉字的特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将传递信息与视觉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收兼容并蓄之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汉字记录下来的华夏文明因子,一直未能受到合理的关注。在汉语日益受到世界文化价值认同的背景下,汉字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科学合理的阐释,.没有英雄的民众是盲目愚蠢的,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毫无生机的。将现代科学知识与古老思维艺术全璧研究,才能是汉字研究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4.
吴军伟 《新闻爱好者》2010,(11):102-103
回眸历史的沧桑变迁,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越发显得厚重、亲切、可贵、可敬。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也必将是中国现代设计最重要的传统形象资源。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个国家及民族问的文化交流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现代文字设计要充分展现各自的文化内涵.注重文字图形意象的表达与创造,并且要求文字设计从各种文化形式中汲取营养,创造出形态各异、内涵丰富的文字形态。  相似文献   

15.
蔡骐  李予希 《新闻前哨》2014,(10):27-29
《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自2013年开播以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首先从社会现实、媒介发展、受众需求三方面探讨汉字听写类节目成功的原因;其次,本文从节目繁荣发展之中观察其潜在的隐忧,包括文化传播的异化、汉字书写效果的有限性以及受众参与渠道的单一性。最后,为使节目获得持续发展,本文认为节目应当考虑引入体验形态,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多元化创新,并且应构建更为丰富的受众参与式文化。  相似文献   

16.
汉字浅谈     
图书馆工作者在著录中文图书资料、书写各种卡片、书标时,每天都和汉字打交道。为此,了解一下汉字的结构,形体和书写风格,对于我们从事这项工作是颇有益处的。我国的方块汉字,非表音文字,自商代开始到今天,已有四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反映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的形体变化多样,组织结构复杂,艺术风格繁多。自从秦定篆为标准字体后,汉代以后的字形变化,各有着专门的名称,如隶书、科斗书(亦作蝌蚪字)、鸟虫书、真书(即楷书、正书)等等。从结构上看,古人在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时,归纳出了六种条例,叫做“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在《青年记者》2011年6月下撰写过《标点符号在版式中的功能》,接着这个话题,本文谈谈《汉字在版式中的运用》。过去媒体的版式中规中矩,各个版头条及其他标题字号字体、正文字号字体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创新意识不断加强,汉字在版式中的运用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周健(2004)从汉字教学的目的出发提出了汉字学习能力这一概念,认为汉字教学的基本目的不应该局限于只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更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汉字结构特点、表音表义的规律和汉字体系的系统性知识,了解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汉字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市场化、商业化大肆横行,收视率绑架了今天的电视节目。对比《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我们不禁要问,究其本质是文化特征还是娱乐本真?本文根据两档节目中出现的精英正统和大众娱乐两种特性,为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和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前言: 中国有五千年汉字文化,汉字无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字体设计中所包涵的精髓,也许值得每一位“设计家”学习、继承与探索。中文印刷字体设计大赛的举办,意在将古老的汉字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手法相结合,以促进印刷字体的创新,丰富印刷字体的种类,提高中文书刊、报纸等各种印刷品的质量,藉此推动中文电脑字体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