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 ?同样是一群人 ,同样的美食 ,同样的长匙、叉子 ,而境遇却大相径庭 :地狱的人个个面呈饥色 ,骨瘦如柴 ;而天堂的人个个面色红润 ,气色清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哦 ,原来地狱的人只是想到把食物送进自己的嘴里 ,而天堂的人却是把食物送进别人的嘴 ,相互喂食。看来只顾自己只能是“骨瘦如柴” ,关爱他人则“气色清爽”。从中我们不难悟出这样一个道理 :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天堂和地狱之外便是人世间 ,其实“天上”与人间是相通的。茫茫世界 ,芸芸众生 ,人不能孤立地存在 ,处于社会的个人总是和其他人发生…  相似文献   

2.
天堂     
何为天堂?天堂何在?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问之:“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傻了:“你难道还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守门人仍是茫然。欢呼者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道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痛苦了,幸福便是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断然是不会拥有另一样的。天堂是地狱的终结,地狱是天堂的走廊。当…  相似文献   

3.
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密尔顿所写的: “……你的心,可以创造一个天堂般的地狱,也可以创造一个地狱般的天堂。”  相似文献   

4.
心中有善念     
苏东坡信佛。 有一次他与一高僧论经。高僧问:“我在施主你眼中是什么?” 苏东坡存心捉弄一下高僧,就说:“高僧你在我的眼里只是一堆牛屎罢了。” 高僧微微一笑,道:“施主你在我眼里是一朵花。” 苏东坡归家后,与小妹言及此事。小妹说:“佛家有言,心在地狱缘恶念。你心中有牛屎,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苏东坡听罢,满脸愧色。 心想行恶的人,心中充满愤怒,他虽人在人间,心却在地狱之中;而心有善念之人,光明磊落,与人为善,心却早在天堂之上。所以说,善与恶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C心中有善念@黄海飞…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有句名言,“人以他人为地狱”,其精辟之处是概括了世界对个体的影响——即人们是通过他人“看到”自己的,既可以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异化出他人画出的地狱般的自己,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肯定,变成美好而智慧的自己。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人以他人为天堂”。  相似文献   

6.
啸泉 《初中生》2008,(4):1-1
一个魔鬼很不服气地问上帝:“为什么你不让我上天堂,而要把我打入地狱呢?” 上帝说:“我没有左右你的命运。去天堂或地狱,并不是别人可以决定的,而是你自己。”  相似文献   

7.
小生我现在位于“天堂与地狱”的交界处——高三。虽说年龄未超过弱冠之年,但多少也能从“镜子”中认识自己,今儿偷点时间给自己“画个像”。小生我于1981年加入“地球球籍”,是老爸的同盟军,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吃饭睡觉服务  相似文献   

8.
何小勇 《教育文汇》2010,(11):34-35
朋友发给我一条短信说:天堂和地狱有同样的用餐工具——一把长柄勺,长到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口中。天堂的人知道用长柄勺相互喂食,因此他们生活得其乐融融;而地狱的人没有相互合作,各人试图依靠自己的力量用长柄勺将食物送入口中,结果面对和天堂同样丰盛的美味佳肴,却只能整日饥肠辘辘,苦不堪言。看了这条短信,我想到了自己的一段教育经历。  相似文献   

9.
活着的意义     
周旋 《新读写》2008,(2):58-58
面对死亡这一沉重的话题,作者以理性的笔调描述了自己的感受。对于“天堂”、“地狱”以及“重生”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在思想上的成长。文末提出,“人活着的意义——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完成无限的未完成”,由自己的心路历程,完成了对死亡这一伤感命题的参透。  相似文献   

10.
“心中若是有天堂,便置身地狱也是天堂;心中若是有地狱,便置身天堂也是地狱”,佛家如是说.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在岳麓山山腰的麓山寺有幸聆听了来自台湾佛法山的星云大师的一次讲经,我从来都不屑于信奉一个要日日礼拜佛陀的宗教,然而当我静静地坐在那儿,当这位比我祖父还要年长的高僧声如洪钟地开坛讲法的时候,我的内心分明能感受到“一团和气”,我的耳际也升腾起“一股和风”.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是明星,请带钱去迪拜,因为那里是天堂。”曾几何时,迪拜俨然是明星大款炫耀和投资的天堂。但当势如洪水的迪拜危机袭来,天堂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地狱。“如果你是明星,同情你一无所有离开迪拜,因为那里是地狱。”突兀而来的危机,不但让绝大多数来不及撤离的投资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贝克汉姆、舒马赫、伍兹、贝克尔等大腕体育明星,更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投资急剧缩水,或者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12.
“天堂是一双温暖的臂膀,一盏温柔的灯。”给人以真诚与关爱,心便会因此而充满“阵阵暖意”般的幸福;给予彼此真正的阳光般的爱,人间便会更加美好!作者为此呼吁:“多留一点爱给身边的人”。文章在强烈的对比描写中,揭示了“爱”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令人深省!据说,上帝曾带教士去地狱参观。只见许多人都围着一只正在煮食的大锅坐着。虽然每个人都有一只汤匙,但汤匙的柄太长,食物没法送到口里,所以他们又饿又失望。上帝又带教士去天堂,那里的情景与地狱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那里的人看起来又快乐又富足。教士奇怪地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情景,而人的  相似文献   

13.
《青年教师》2005,(4):60-60
学会合作,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4.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我们要认识到危机即是转机,遇到困难,产生压力,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整个问题的处理过程,就成为增强自己能力、进步成长的重要机会;另外也可能是环境或他人的因素,则可以理性地沟通解决。如果无法解决,也可宽恕一切,  相似文献   

15.
他之前。世界想到日本时,是富士山、艺伎和樱花。 他之后,世界想到日本时,是索尼、本田和黑泽明。 黑泽明,世界名电影导演,当他的晚年在回忆自己的中小学生活时,他把它们比喻为“地狱和天堂”。让我们读一读这位大师记忆里的“地狱和天堂”,从中我们肯定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并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章内容来源于南海出版公司的《蛤蟆的油》)[编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网络》2011,(10):80-82
有一个基督徒有幸到天堂和地狱一游。他在地狱看到的情形是一群饿鬼围着摆满件肴的餐桌,每人都有一双2米长的筷子,虽然能夹到佳肴,却无法将其送入自己的嘴里。接着,他到了天堂,看到同样的情景,不同的是,人们用筷子将可口的菜肴夹给对面的人,彼此分享,过得很快乐。  相似文献   

17.
平静     
《学苑教育》2021,(12):1-1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大约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  相似文献   

18.
同情与宽容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倘若我们都有宽容心,那么就可以免去许多无谓的争斗。毕竟,人要培养宽容不是很难,关键是态度。这里举一个例子。一位牧师在讲道时,发现一个信徒在睡觉。于是他对众信徒说:“想升入天堂的人请站起来。”除了那位打瞌睡的信徒以外,其余的人全站了起来。接着牧师又大声喊道:“想进入地狱的人请站立起来。”那位睡意正酣的信徒被惊醒了,并站立起来,牧师又说:“你既然站着,看来真是想进入地狱了。”信徒环顾了一下四周,当即作答:“你不也站在讲坛上吗?”牧师无话可说了……人们在教训别人的时候,往往疏忽了自己也可能犯着同样…  相似文献   

19.
天堂和地狱     
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天堂里的人很快乐,而地狱里的人一点也不快乐呢?”上帝说:“你想知道吗?那好,我带你去看一下.”  相似文献   

20.
合作     
<正>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有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有些人却把它变成了地狱?关键在于,下地狱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而上天堂的人都会相互帮助。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这里有一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上去都是一脸饿相,瘦骨嶙峋。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嘴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