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的课程理念能否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而支持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可以具体为有效教学策略的掌握和应用,这一策略可以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程改革必然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教育教学策略的革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涵实施于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而我们教师如何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教育自2001年实施新课程以来,广大教师在教育理念和行为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取得了大量经验,但实际中也有一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走入了误区,背离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究其原因是不能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理念。所以,只有用新课程理念,引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才能顺利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舞台.课程改革理念如不能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体现于课堂,再理想的课程改革都不会成功.让新理念走进课堂,融于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实践,比推出新的理念更加富有创造性,任务也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对新课程的理念有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否把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转化为教师最终的教学行为。对甘肃省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多数教师通过课程培训和自主探索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向;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及其教师的现实处境,使多数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的要求有一定距离。教师自身的变革动力是推动教师教学行为改善的内在因素,而课程实践问题的解决,为教师教学行为改善提供了外部条件。课程管理者需不断提升对于课程改革的认识,帮助教师解决课程实践问题,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变革的动力,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改善教学行为,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基于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教育理念刷新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呼唤课堂教学的变革。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去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更新教学观念。教师们为把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到实处,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来改变原有教学方式。由于课程改革要改变的是教师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教育变革,它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必须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等方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玉兵 《考试周刊》2010,(46):38-38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实施已成为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如何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如何处理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如何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以实现有效的课程实施等问题,不仅困扰着广大中小学教师,也是当前课程改革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新课程实施现状的分析,透视课程改革中教师在观念和行为上的偏差与误区,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无可回避的选择。课程改革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而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