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文引言又称“内容提要”、“绪论”等,是教科书中章目与课文正文之间圈框内的内容,因对正文内容的学习起导引作用,故名“引言”。现行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共有62篇引言,下面从内容与方法上给予分析。一、引言的类型和特征1.“铺垫式”引言,也可称为“背景式”或“条件式”引言。它指的是为帮助学生减少困惑、加强理解而设置的对有关正文内容的背景、形势或条件的介绍,对学生的学习起过渡、导引和铺垫性作用的引言。依据铺垫的途径和方式,又分为对比铺垫(由对比方式切入背景,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篇引言)和直接铺垫(直…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对《背影》和《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经典散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何为铺垫、铺垫有何作用、铺垫的常见形式。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尝试运用铺垫写法。何为铺垫从题目就能看出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关于“背影”“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朱自清在散文的开头提到“父亲的背影”,然后用近600字写其他内容,真正写“背影的故事”与末段对“背影”的追忆加起来不过700字;鲁迅用不到1200字写“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之前却用2000字写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课堂教学大都先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复习内容均为与本节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其作用是为学习新知识架桥铺路,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堂上很少见到教师在新课中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吸引人的教学情境。这使我不禁陷入沉思:难道每一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吗?复习铺垫还需要吗?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金科玉律”,是“范本”,是“载体”,是“例子”,是“材料”……不同的角度,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就全然不同。对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传统做法是“教”教材,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呢?一、变“复习铺垫”为“创设情境”现行教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新课教学前,大多安排了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课新知密切相关的旧知,其作用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形成思维定向,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并以此缩短新授时间,保证“练习时间”…  相似文献   

5.
《峨眉道上》是著名作家玛拉沁夫的作品。课文写的是作者在峨眉道上看到背石板上山的铺路人及由此引起的感想。本文内容不仅真切感人 ,而且构思巧妙 ,是训练学生“边读边想”、深化理解并使之感知有关写作技法的好教材。下面就本文教学应该把握的有关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作简要提示。一、让学生感知铺垫与对比的作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我们”攀登又陡又长的梯形石板路 ,感到非常吃力。本段看起来与文章的中心没有什么联系 ,但它却为下文写铺路人作了很好的铺垫 ,埋下了几处伏笔。其中第二、三、四句话是颇有深意的。第二句的“所谓路 ,…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金科玉律”,是“范本”,是“载体”,是“例子”,是“材料”……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传统做法是“教教材”,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本文试图对新理念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谈一些浅见。一、变“复习铺垫”为“创设情境”现行教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以下同)在新课教学前,大多安排了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课新知密切相关的旧知,其作用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形成思维定向,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并以此缩短新授时间,“保证”…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课堂教学大都先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复习内容均为与本节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其作用是为学习新知识架桥铺路,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堂上很少见到教师在新课中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吸引人的教学情境。这使我不禁陷入沉思:难道每一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吗?复习铺垫还需要吗?1.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必要吗?在教学“十几减几”中,教师为了引出“13-6”而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出示装有十几个球的袋子):你们知道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吗?学生胡乱猜测一通,最后教师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告诉学生袋子…  相似文献   

8.
《白杨》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在教学中可抓住文章“介绍白杨”和“表白心志”这一明一暗两条线案,体会表面文字和内在思想的联系,达到由表及里地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一、抓明线,为理解文章中心作好铺垫。 课文第一自然段着力描写了戈壁的环境,“茫茫”、“浑黄一体”和四个“没有”集中体现了戈壁环境的荒凉和险恶。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白杨长得怎样?设一问题,使学生明白作者对戈壁环境的渲染  相似文献   

9.
现代课程论认为 :教师即课程 ,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 ,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因而 ,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 ,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一、变“复习铺垫”为“创设情境”现行教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 ,以下同)在新课教学前 ,大多安排了复习铺垫这一环节 ,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课新知密切相关的旧知 ,其作用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 ,形成思维定向 ,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 ,并以此缩短新授时间 ,“保证”练…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数学课,课始安排一个“复习铺垫”,此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紧密联系。通过“铺垫”,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教师称其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种铺垫好吗?我们来看两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数学课,讲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此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紧密联系。通过“铺垫”.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教师称其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到果子”。这种铺垫好吗?我们先看一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12.
肩膀     
编者推荐:向纵深开掘的起始句是“左边有个深深的坑,右边有条长长的沟”,用它引出担起社会责任的内容,结句用“道义”升华文旨——生活重担的内容,起了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课常结构的优化,就是使课堂教学诸环节相互作用,让学生多“动”起来 一、复习铺垫有牵动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有课前复习,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作用。复习产生的铺垫作用,要靠新旧知识的联系来体现。但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教师用力去引导、牵动学生,这方面,教师要用短  相似文献   

14.
一、科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可以从课堂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去组织与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感,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1.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参与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等。2.要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复习铺垫”与“激趣导入”环节。“复习铺垫”所设计的内容要真正起到减少新知学习坡度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克服对新知学习的胆怯心理。“激趣导入”的内容与形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要生动活泼,又要有一定的神秘感与趣味性,更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  相似文献   

15.
所谓“点拨” ,就是点明要点、拨正思路、启迪想象、规范思维。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既要“点出”问题的关键 ,“拨动”学生的思维 ,又要点出思维的起点 ,拨正思维的方法。课堂点拨有以下四种方法可循。一是铺垫点拨。教学时遇到坡度陡、难度大的问题时采用铺垫辟路方法 ,在学生的思维通路上筑上一些台阶 ,变陡坡为慢坡 ,使学生的思维顺序稍作变通 ,凭借自己的努力 ,通过难点 ,解决问题。拿《七根火柴》来说 ,要提问 :“无名战士身上体现了革命者哪些精神 ?”用铺垫的方法点拨 ,首先问 :“文章叙述了怎样的情节 ?”很快有学生答 :“阴冷潮湿的…  相似文献   

16.
“复习铺垫”作为引入新课的方式,在不同的时期处的地位截然不同.在新课程实施之前,我们经常在常态课和公开课中看到“复习铺垫”的环节,教材中在许多新授例题之前都安排了“复习”的内容.新课程实施之后,“复习铺垫”已经在苏教版教材中“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7.
【能力定位】文章的层次、段落要前后连贯 ,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就需要通过“过渡”的手法使其连接起来。“过渡”在文章各部分之间起连接转换作用 ,使文章上下连贯 ,结构严谨 ,层次清楚。“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呼应和说明 ,目的是为了把意思表达得更为完整和透彻。总之 ,过渡和照应都是使文章脉络清晰、文气通畅、内容严密、结构紧凑的重要手段 ,写作者必须熟练掌握这两种写作技巧。“过渡”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在表示各段落或层次间并列、因果、承接等关系时 ,需要适当地过渡 ;在叙事中内容上有转折时 ,需要过渡 ;在总结上文、…  相似文献   

18.
王小莉 《化学教学》2009,(10):24-26
课堂教学中的铺垫,是指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学习后续内容“铺路”。使之形成合理认知结构的一种教学艺术,它不仅有利于开展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也有利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阐述了课堂教学中铺垫的常见类型及原则。  相似文献   

19.
教学《采蒲台的苇》难度较大,特别是“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一句,内容含蓄难懂,然而它又是全篇的灵魂所在,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实质理解文章的中心,针对这一难点,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安排。 一、巧设导语,暗作铺垫 揭示课题后,我是这样引入课文教学的:“白洋淀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有着丰富的水草,可受的草塘,然而,它更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它有着勤劳勇敢的人民。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光荣传统,所以在抗日战争这战火纷飞的岁月,作者来到了这里…”这样开头,不仅使师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课文的意境之中,而且,那“英雄的工地”、“血战到底的光荣传统”等话语,为理解“清白”一句作了巧妙的铺垫。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铺垫”。在汉语里,“铺垫”这个词的意思是十分清楚的。但在数学教学里怎样解释,尚未见到确切的表述。我认为在讲解新知识时先作些过渡性的准备练习,或者在前一个教学内容里安排一些为后继学习作准备的内容,应该是教学中“铺垫”的大致含义了。 那么“铺垫”的目的是什么呢?我看不宜就事论事列出几条,应该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如果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还停留在陈腐的“填鸭式”教学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瓶瓶罐罐,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观看的教学方法,那么,“铺垫”的目的就只能是为教师讲课扫除一些障碍,其作用不会很大。欣喜的是,持有这种陈腐教学思想的人已不多见,许多教师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