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家长朋友谈幼小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入学了,孩子能否由家中娇生惯养的独苗苗成为学校集体中平等的一员?能否很快从以嬉闹为主的游戏生活进入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能否理解、消化老师每节课40分钟的授课内容?能否适应学校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无数的担忧会在家长朋友们的脑子里打转,但是,对于幼小衔接,很多家长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做。今天,我就与大家谈谈孩子入学前家长该做的准备工作。我想从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物质上四个方面与大家做个交流。一、心理上的准备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2.
时光飞逝,大班的孩子们就要结束三年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继续学习。作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要为孩子做哪些入学前准备。是让他们多认多写几个汉字,还是会算几道算术题?是教会他们读写汉语拼音,还是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其实只要家长们了解了幼儿园与小学学习生活的区别,就能更充分、更科学地帮助孩子做入学前准备。作为基础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在教学环境、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作息习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幼儿园教育注重保教结合,小学教育注重知识的学习;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小学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幼儿园的…  相似文献   

3.
几许 《家长》2005,(Z2)
孩子就要背上书包,告别熟悉的幼儿园去上学了。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变到以学习为主的学生生活,孩子和家长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家长朋友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孩子迈好上学的第一步。一、做好向往上学、喜欢学习的心理准备。要告诉孩子,背起书包,就是小学生了,学校是帮助你实现梦想的好地方。可以在开学前带孩子到学校里走一走、看一看,熟悉一下新的环境。开学前,可以在家里开一个简单温馨的入学庆贺会,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二、准备适应新的作息时间。与上幼儿园相比,上学要“…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就要上学了,作为家长,肯定既兴奋期待又有点担心,这个你我都经历过的。但是,如何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笔者就幼小衔接谈几点细节的准备和养成。一、心理准备在孩子上幼儿园大班即将毕业的时候,和孩子玩耍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小学的情况,包括美丽的校园、热闹的校园生活、学习知识的美好等等,幼儿园大班毕业以后,就要时不时地领着  相似文献   

5.
暑假过后,许多孩子要做小学生了,孩子将面临着许多变化:学习生活环境由以家庭、幼儿因为主转变为以小学校园为主;幼儿园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小学教育则是以学习为主,等等。家长应该怎样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引领他们适应这些变化,尽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请家长朋友读读下面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9月要到了,大班的幼儿很快就要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很多幼儿家长对此感到困惑,究竟怎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呢?要做哪些准备?以下是南京师范大学幼教专家的建议,或许会给您一些启发。 首先,孩子在心理上要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家长要辩证地引导孩子了解小学生活,既不能让孩子误以为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是一样的,也小能让孩子误认为小学就是“火坑”和“地狱”。应该  相似文献   

7.
入学,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转折点。为了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家长要替孩子做一些学习、心理、体力、物质等方面的准备。为此,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幼儿园专门召开了家长座谈会,主题是——  相似文献   

8.
正九月开学季,又有很多爸爸妈妈将自己的宝贝送到了幼儿园。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上幼儿园会学到什么东西?相信多数家长都会有所期待。作为一个有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家长,我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学到哪些东西呢?我主张先成人,再成才。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阶段,是为以后的学龄教育做准备,更是为一个人一生的生活与学习做准备的。因此,我认为孩子应该在幼儿园获得以下习惯与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不是学习拼音、识字和加减法速算等小学化内容。  相似文献   

9.
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青铜峡市二幼李玉英从幼儿园到小学,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大的变化。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进入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小学,大部分孩子能较快地适应这种变化,但也有些孩子不那么习惯。因此幼儿园应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打下良好...  相似文献   

10.
孩子要上小学了,这个看似再自然不过的成长历程,孩子面对的新挑战可不小。怎样为孩子做好上学的准备?哪些准备最重要?来自小学的刘扬老师:不能小视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的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入小学前的这个暑假对家长和孩子都很重要,要抓紧时间做好以下准备:调整作息时间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您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做到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缩短午休时间。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以便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进…  相似文献   

11.
学前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心理准备、能力准备、行为习惯准备、知识准备等,这就需要家长全力配合,以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进入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怎样为他们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这是教师和家长共同探讨的问题。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二者互相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我们要对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学习、生活进行研究,自然就能更充分、科学地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真正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顺利衔接,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行为习惯主要是在三岁以前和幼儿园  相似文献   

13.
每当接手一年级,我都要及时召开家长会,和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做家长的责任,帮助自己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一、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着较大的区别:第一,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学习时间短;小学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要依据新课标、教学计划,系统掌握知识,要一步步打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孩子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变化、适应和重组。对于幼小衔接,很多幼儿园有意识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但小学却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身心特点,缺少双向准备。很多家长关注幼小衔接中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的获得。还有的幼小衔接工作流于表面,只在幼儿园大班改变上课时长、改变课桌摆放方式、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既是一个从学前期进入学龄期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要从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内容进入以学习为主的生活。怎样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我认为,家园同步,会让孩子迈向小学的步伐更轻盈,孩子们会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6.
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幼儿园,是年幼的他们所面临的人生第一道坎.家长有必要在入园前帮助孩子做好入园的各种准备.但是,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如何来做却是诸多年轻父母感到颇为棘手的问题.因此,从孩子入园适应的角度出发,从心理准备、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与人交往能力发展及最后的熟悉幼儿园环境四个方面着手准备,将有助于减轻孩子的入园分离焦虑,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时,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在老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看之下,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都要考验到孩子的独立与自助能力。如课间休息时,该做的准备工作能不能形成条  相似文献   

18.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附带着一所幼儿园。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笔者发现,孩子从幼儿园升到小学一年级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 幼儿园的孩子升人小学后,其生活内容由以玩为主向以学为主过渡,虽然笔者所在小学的幼儿对学校环境非常熟悉,但他们对老师、对学习生活是陌生的,这就使初入小学的孩子们既感到新奇,又感到茫然、胆怯,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9.
正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情况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这也是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一、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入学前,可以让孩子先多接触一些身边的小学生,了解小学生上课、作业、生活等情况,从而对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有足够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小学则是以学习为主。如何帮助六岁儿童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已经比较突出地摆在许多家长的面前。我们曾对三个大班的幼儿进行调查,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力开发”,对入学准备视为知识上的准备,每天要求孩子识多少字,做多少道算术题,甚至有的家长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算术书借来让孩子提前学习。结果是过早、过度的教育,过高、过急的要求,挫伤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以致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惧怕的心理。当我们问孩子“你愿意上小学吗?为什么”时,有的孩子说不愿意上小学,因为最怕爸爸叫他做功课。还有的孩子说:“我上学,妈妈也会打我吗?”原来他看到别的孩子上学后,因成绩未达到父母要求遭到父母的打骂,因而害怕上学。有一位小学老师说:“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发现,最感困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