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节目主持人言语交谈艺术冯恕“说话艺术最重的运用,就是与人交谈”——引自D·萨尔诺夫《说话的技巧》主持人直播板块节目的大量出现,是对广播电视宣传功能的发展。主持人现场直播言语交谈、做为一种新的尝试,显得亲切、自然,贴近观(听)众,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直播节目把采访过程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现在进行时,变成了完全的开放式。主持人在直播现场所作的采访和受众的收听同步进行,这无疑对主持人的采访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次直播就是一次采访技能的测验。善于交谈是主持人的起码素质,但主持人的交谈不是闲谈,而是以交谈形式出现的采访。善于采访,特  相似文献   

3.
武慧媛 《青年记者》2012,(18):80-81
即兴评述是主持人在话筒前进行有声语言传播的样式之一,它以现想现说、即兴而谈的特征展现着主持人日积月累的“综合心力”,瞬间完成“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是即兴评述的独特过程.思想深刻才能晓之以理,思路清晰才能表达清楚,思维敏捷才能应变自如.相对于有稿播读来说,主持人在即兴评述时有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但并不是随意地发挥创造,也不是完全“生活口语的原生态”,而是受到外部信息源的刺激,并在内心创作冲动的激发下即兴完成的语言创作活动,这种看似瞬间脱口而出的即兴评述,实际上经过了—个动态“思维场”不断选择、加工、优化新旧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直播主持是一项进行最早、收效最明显、流行最广、至今几乎成为电台节目的主要形式的改革成果。直播主持是一种“通过交谈性言语行为和直接平等的人际交流方式,主导并推进节目进程,体现节目意图”①的广播节目播出方式。在这种直播方式中,广播节目主持人以前所未有的个性魅力张扬,实现了“未来广播一定是主持人的时代”的预言,更以文化产品的“形象代言人”活跃于大众文化市场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虞宁 《视听界》2008,(1):110
有人说,做直播,接热线,主持人能说、会聊、不冷场就没问题。的确,“说”是主持人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但有一点却不能忽视一主持人还应该学会耐心倾听。听得认真,方能说得精彩。  相似文献   

6.
《新闻窗》2009,(3):10-11
2009年4月22日到30日,全国50家广播电台的60位著名主持人先后走访了贵阳、铜仁、遵义、湄潭、安顺等地,分别在铜仁市火车站、江口云舍、遵义会议会址进行了三场大型户外直播,来自全国各地的29位主持人参加直播,共有32家广播电台并机直播,几十家网站刊登了本次活动的消息。随着第二届“听多彩之声说魅力贵州”全国50家广播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入黔采访大型直播活动落下帷幕,各地主持人纷纷给予本次活动高度赞誉:“山间尽吹广播风”、“又一个广播春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珠江模式”实质初探余碧君由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而诞生并在后来逐步发展和广泛推广的广播传播样式大板块节目、主持人集采编播控于一体、主持人以“一对一”与听众亲切交谈的形式直播、听众通过热线电话直接参与广播、建设系列台以满足多层次听众的多种需要,这些被...  相似文献   

8.
吴生华 《视听纵横》2005,(6):101-102
人们一般认为:播音员是没有“话语权”的,而主持人因为在话筒前实现了自主说话,因而实现了话语权的回归。而在传统的概念当中.又是没有主持人的。只有“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的划分,事实上.所谓的“无稿播音”就是脱稿主持。但这样的一个概念,倒为我们研究主持人的“话语权”提供了一条路径,从话语权来分析,“有稿播音”实际上是“说话权”和“把关权”分离的.编辑行使了话语内容的“把关权”.而播音员则承担了把字转变成口语的“说话权”.  相似文献   

9.
如今,主持人节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说”──或意气飞扬,或温丽婉约,流光溢彩,各领风骚。雀跃欣喜之余,我们又不难发现,大量的提纲加资料或者干脆无稿播出,使得直播专题节目犹如工序不甚严谨周密的工艺制品、总留点斑斑驳驳的瑕疵让人遗憾和痛惜。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便是以往无可争议而今似乎可有可无的编辑工作。主持人中心制的出现。使“编辑中心制”日益式微,原来意义上的编辑如组稿、约稿、选稿、改稿等用不上了。那么,集采、编、播控于一身的主持人,其“编”的用武之地在哪里呢?没有文字稿,主持人编什么?怎么编?这是一…  相似文献   

10.
直播"排演"     
中央电视台近年来的直播节目越来越多,这无疑是中央电视台实力的体现——人才实力与经济实力的体现.不少的直播节目给人以深刻印象,如飞越黄河、钱江大潮、珠海航展等,这些直播节目,使新闻节目的可视性和群众性得到增强。当然,直播节目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也给人以深刻印象。 也许正是直播节目的新效应的影响,“东方时空”改版后,专门在周日加上一个“直播中国”的新板块,由敬一丹担当主持。节目的名字响亮:“直播”的是“中国”,主持人也知名度不小,引引我的兴趣,特意看了几期这个节目。实话实说,看后十分失望。 想…  相似文献   

11.
话题类直播节目的导向差池及对策张树岩近年来,广播在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上大做改革文章,在原来听众间接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开办热线电话,让听众直接参与,由主持人直播,在与听众轻松交谈的形式中,自然地讨论问题,介绍情况,发表看法,引导舆论。在“来言去语”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无论是在新闻现场主持,还是在节目现场主持,贵在树立牢固的“我在场”的主持意识。主持意识是主持人特有的一种职业意识,是在长期的主持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职业意识。提高主持人的现场主持能力关键是要提高现场思维应变能力和现场驾驭话题能力,这两个“能力”集中体现了主持人的现场主持水平。  相似文献   

13.
郑玥 《声屏世界》2001,(3):39-40
中央电视台举办面向全国的节目主持人大赛时,我正在读一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的《节目主持艺术论》,其中刊登了扬澜在《临海凭风》中的一篇章《主持无艺术》,与之针锋相对的是应天常写的《扬澜还是别这么说》,这似乎成了一个可争论的话题,在思索过程中我却发现思维出现了紊乱。于是,我放下书本,先去看全国性的主持人大赛,了解其选拔标准究竟是什么,然后再结合书本上的理论去思考“节目主持艺术”到底应怎样理解,大赛中是否反映了对“主持艺术”的考核。  相似文献   

14.
4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关于山西王家岭矿难救援的直播报道,主持人和现场出镜记者的一些不当措词和不恰当的比喻,让网民甚感不满。然而,笔者认为,央视新闻频道关于山西王家岭矿难救援的直播报道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现场记者的坚守和努力,在整个直播过程中也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为什么观众还是要"边看边骂"或"边骂边看"呢?  相似文献   

15.
浅谈直播节目主持人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岚 《中国广播》2006,(7):56-57
直播节目主持人相互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配合得好,会使直播节目锦上添花;配合得不好,便会影响直播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效果。一、主持人节目播出前的配合直播节目大多由两个或多个主持人主持节目。多个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会有多种思维方式、多种表达方式,因此,主持人要圆满地完成直播节目,必  相似文献   

16.
2002年5月25日,中国西部博览会开幕,人们打开电视,或者到网上看视频直播,与往常不一样的是,成都“西部网链”直播室里一位身穿中国旗袍、长发披肩的“虚拟主持人”正流畅地用中、英、日等多国语言向观众直播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她”,就是中国首位网络互动电视虚拟主持人“江灵儿”。  相似文献   

17.
电台的直播节目,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快餐”,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有些直播节目的主持人,无论是个人的素质,还是所主持节目的形式,似乎均缺少些高品位的东西。我们知道,直播节目主持人是起穿针引线、引导节目内容发展等作用的,要使这些作用发挥得好,则必须将功夫下在直播室之外。要想在话筒前增加几分潇洒、几分机智、几分幽默,就必须平时等钻研、多积累,尤其是要全面掌握那些与节目内容有关的知识。戏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理儿。我看过一册关于直播节目主持人的读物,对从事此项事业的人的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河南电视台对全国足球甲B联赛河南建业队赛事 的主、客场直播,河南电视台的体育解说员宋玉杰比往常任 何时候都要频繁地出现在体育爱好者面前。于是,有读者希 望我们能够把这位老爱解说别人背景资料的小伙儿给“解 说”一下,看他“上场”之前都干了些什么? “我成为一名体育解说员完全是一种偶然。那是1991年 4月,我在当时的郑州工学院体育教学部任教,当时河南电 视台正在物色体育节目主持人,就有一位朋友推荐我去电视 台参加面试,最后顺利过关。这是与电视最初的结缘。在当 年的10月20日。我进行了自己的第一场体育…  相似文献   

19.
俞洁 《新闻世界》2010,(9):23-24
在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中,主持人掌控着直播现场。加强主持人的现场控制能力,首先应增强其直播思维能力。其次,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全方位获取信息,全面地占有直播新闻节目的内容,掌控直播节奏,这是直播的基础。主持人还要建立直播意识,用直播的心理、直播的思维和直播的工作程序、方法、要求来进行锻炼。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介赋权并延伸了人的口语传播方式,通过技术语言扩大口语传播影响力.电子传播阶段呈现出去中心化、分散化和多元化特点,媒介主体的口语传播方式从有稿播音阐述到无稿播音表述的变化.本文以传统媒体在融媒体发展中主持人进行"直播带货"的口语传播演变为背景,分析传统电视直播主持人在"直播带货"中的口语传播方式,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