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茂跃 《浙江档案》2000,(12):18-19
自1956年以来,我国推行的是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制度.在这一立卷制度推行的同时,我国认为档案室立卷是错误做法.然而时至今日,档案室立卷的做法还依然存在着.不仅如此,在立卷实践中,还存在着文书处理部门与档案部门联合立卷、档案局(馆)立卷(如有的成立了档案事务所或立卷服务队承担立卷工作)等做法.  相似文献   

2.
郑欣 《重庆档案》2007,(6):27-28
自从国家档案局在1955年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以来,切实改变了零散文件随办随归档和成堆文件归档的错误作法,发挥了文书处理部门熟悉有关业务和文件处理过程的优点,提高了立卷工作的效率。尤其是由于文书处理部门保存了本年度的文件,从而大大减少了归档和调卷的手续,节省了档案业务人员不少时问。实践证明,实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是符合实际工作发展要求的,是合理、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论档案室立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8年第6期<档案管理>在"专家沙龙"栏目中刊登了<文书(业务)部门立卷,一个不轻松的话题>一文,对文书处理部门立卷问题进行了探讨.究竟应该由文书处理部门立卷,还是应该由档案室立卷,似乎早有定论.因为,对于文书处理部门立卷,不仅有制度上和法规上的要求,还有40余年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行,以及教科书中的教义明示.那么,从何而来由专家们发出"一个不轻松的话题"感慨呢?事实上尽管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已有40余年了,但在现实中仍存在着大量的档案室立卷现象.也就是人们的主观努力与客观实际存在着很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4.
2000年第3期<档案管理>刘东斌同志的<论档案室立卷>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对文书处理部门立卷的制度加以否定,倡导档案室立卷,认为档案室立卷是解决目前立卷难的办法.对此,笔者颇有疑义,也论档案室立卷,以与刘东斌同志及档案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5.
由文书处理部门立卷的制度推行有40余年了,而现实中却存在着大量的档案室立卷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刘东斌同志在2000年第3、4、5期<档案管理>上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论档案室立卷>、<析文书处理部门立卷--二论档案室立卷>、<对立卷的理论思考--三论档案室立卷>(以下统称刘文),对文书处理部门立卷作了较为详尽深入的批驳,从理论上充分肯定了档案室立卷,笔者不揣疏陋,对刘文中的一些观点提出儿点疑问,求教于刘东斌同志和其他同仁.  相似文献   

6.
"部门立卷"与"提前介入"的工作机制,发挥了文书部门熟悉有关业务和文书处理过程的有利条件,增加了文件收集归档的完整性,解决了部门立卷难以实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立卷的理论思考——三论档案室立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对档案的认识 对档案的认识与立卷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对档案的认识决定着究竟由文书处理部门立卷,还是由档案室立卷的理论依据.在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之初,对档案的认识是:"文件凡是处理或承办完毕,经过一定的规定手续进行了整理鉴定,确定有长期或永久保存价值的,立成案巷,按一定的期限向档案室或档案馆移交,集中保管起来的,才算档案."①"没有归档制度,就没有档案.  相似文献   

8.
析文书处理部门立卷——二论档案室立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正确认识档案室立卷,给档案室立卷正名,就必须对文书处理部门立卷进行历史地、全面地考察和认识。 一、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的原因 1.历史和政治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党在建国前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9.
谢鹏 《兰台世界》2010,(10):40-41
"部门立卷"与"提前介入"的工作机制,发挥了文书部门熟悉有关业务和文书处理过程的有利条件,增加了文件收集归档的完整性,解决了部门立卷难以实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古今中外档案案卷概念的演变,对中国档案卷改件过程中出现的不同观点进行了综合,对归档文件整理的责任、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制度执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适用范围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建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重新强调立卷,在修改的《档案法》中作出文书处理部门立卷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