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素养是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我国高校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培育,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而在研究生成长、成才和学术素养培育过程中,导师是直接责任人,导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清华大学某一知名教授学术团队培养高素质研究生的理念、措施和学术素养培育的16字法则,以期对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说教育     
正49家江西省日前对首批通过评审的49家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授牌,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将由行业企业(包括科研机构)出资,行业企业的优秀科技人员和高校研究生导师共同参与指导研究生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该平台将实现科研机构、行业企业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研究生科研团队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研究生学术创新团队,发挥高校优秀研究生的团队效应,带动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需要,有利于优秀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创新性研究生科研团队建设中研究生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不足、目标价值不清、缺乏制度环境、管理体制不顺,针对这些问题,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推进科研团队的目标管理、创建科研团队的制度环境等。  相似文献   

4.
王自强  刘迅  刘阳婵 《考试周刊》2014,(25):164-165
本文从学术团队的内涵与外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学术团队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对策与建议。首先提出我国高校在创新性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学术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目标价值不清、缺乏制度环境等问题。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包括:锤炼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学术团队的创新能力、推进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学术团队的目标管理、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学术团队的制度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多年指导研究生的几点体会,包括:导师在科学舞台的使命与责任,导师的学术平台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讨论班是培养研究生的有效形式,导师的角色是指导不是指挥,导师对学术团队DNA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普通省属高校存在获得的政府资助偏低、高水平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以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全体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依托,对其创新能力的多元协同培养模式从理论与实践的多个层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构建了"基于学术网络"的多维度导师团队,实现了多元化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指导;构建了研究生为核心的"核-壳"多角色转换培养模式,强化了创新能力的多维度培养;构建了"三维一体"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拓展研究生创新视野;构建"本硕融通"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延长了创新能力培养周期,夯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地方工科院校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导师团队对研究生的培养和科学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导师团队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分析导师团队的内涵,在现有的导师团队建设的基础上,从研究方向凝练,科研平台建设,导师梯队构建,学术氛围培养和管理制度制定等方面,建立一个优秀的导师团队。通过逐渐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工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同质化问题,课题组根据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实际应用结合较紧密的特点,提出采用产学用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在充分调用企业生产优势、高校学术优势以及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基础上,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探索,该探索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建设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团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彩红 《高教探索》2012,(5):104-106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大幅度增长,传统的单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日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如生师比例失调,学科知识局限,导师队伍发展不平衡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建设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团队模式,既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也为提升研究生导师自身学术水平提供良好平台,又是实现学科交叉,产生新的创新点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完善的导师团队结构、健全导师团队的管理制度、建立导师团队的评价激励机制及科学处理团队学术分歧等措施来保障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研究生大类平台课程是保障和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环节。在"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大类平台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整合教学资源和相关课程,注重研究生科研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促进了研究型教学学术团队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研究,总结了依托科研团队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而科研团队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学术培养过程的规范性及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因此,开发适合科研团队的研究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学术创新能力是促进科学进步的基石,然而随着研究生的逐年扩招,逐渐呈现为部分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的状态,导致很多高校培养的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不足,地方高校当然也不例外。为了提高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而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文章在研究学术创新及学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高校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现状,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及创新知识结构,地方高校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地方高校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对策。实践表明,利用该对策能够很好地提升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国际经济竞争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科研团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运作模式,以及该模式在团队目标、团队文化、团队结构、团队资源、科研项目、保障激励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国际经济竞争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科研团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运作模式,以及该模式在团队目标、团队文化、团队结构、团队资源、科研项目、保障激励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管理和人才培养需要摆脱传统思想和管理模式的束缚,积极开辟新途径和积累新经验。研究生团队导师制管理模式是当下高校与科研院所中越来越常见的新模式之一。该模式由治学经验丰富的资深导师与充满学术活力的青年教师组成团队,以研究团队的模式共同指导和管理研究生。研究生团队导师制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契合实际需求,能有效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导师素质,促进科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交通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创新团队是研究生团队导师制发展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活动中,会形成以读书会等为平台的学术团队,但是这些学术团队存在数量不足、形式单一,活动方式不够丰富、运行不够规范等缺陷。学术沙龙作为学术研究和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将其引入教学实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学术沙龙引入教学会形成日常教学型学术沙龙与学术会议型学术沙龙两种形式。为充分发挥学术沙龙助力研究与创新的作用,构建合理化的研究生学术团队,必须对两种类型的刑法学术沙龙进行合理构建,保证其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7.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科研机构的重要任务.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工程中心,采取"三结合"学术团队模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既是对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又是对研究生培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8.
搭建学术平台 促进研究生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科学共同体形成可以极大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激励与鼓舞,而这些正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因素.在讨论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及其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术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探讨高校研究生学术工作应如何挖掘和整合学术资源和优势,搭建研究生学术平台,促进研究生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研究生是高校科研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生的管理对于科研团队的高效运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生及研究生管理的重要性,从研究生的选拔和培养、研究生的指导入手,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中研究生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旨在为提高高校科研团队中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学术型研究生就业多元化趋向,在政府的引导下,澳大利亚高校普遍重视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和澳大利亚著名高校,昆士兰大学建立了全面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以职业发展框架为核心,以课程和活动为两翼,以职业发展奖学金为支撑,始于学术型研究生入学,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升华于毕业阶段,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并使其成为行业领袖与社会精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