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2005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阅卷工作接近尾声之际,本刊特组织了一次笔谈,邀请参与评卷的老师对今年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的质量、特点及考生答题情况等发表自己的看法。部分未参与阅卷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也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2.
高考网上阅卷自2001年在湖北和天津两地试用以来。近年来推广很快。2002年发展到6个省市,2003年,教育部开始在9个省市推行高考网上阅卷试点。并从2004年起把网上阅卷作为一项推动教育部门公平、公开、公正的重要措施在全国推广。2005年,部分或全部科目试行网上评卷的省市有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重庆、云南、贵州、宁夏等,将近占了一半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3.
2006年的广东高考,是以旧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命题依据的最后一年。今年的广东历史高考试题,一定程度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向新课标靠拢和过渡的趋势十分明显,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迹象。为了更好地总结今年的广东卷,本刊延续以往的做法,邀请了部分参与高考阅卷的高三一线教师及部分考生,围绕今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进行了一次笔谈。一、教师篇李漱萍:看了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后感到眼前一亮,觉得和前两年试卷相比有一种“翻天覆地”、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细细品味,仍是  相似文献   

4.
广东于1999年率先实行“3+文理综合+X”的高考模式,2003年报考历史的考生升至第三,2005年再创新高,在45万名考生中报考历史的有75492人,仅次于政治(111994人),位居第二;2004年广东的部分高考科目已开始自主命题,但历史等科仍委托教育部命题,2005年,广东对所有科目实行自主命题,历史科也在其中;同时,2005年也是广东实行新课程后进入高考的第一年。由于这些原因,2005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引起了省内外师生的普遍关注,下面根据阅卷所得试作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4年.随着广东与山东、海南和宁夏高中课程改革的开展,“课改后的高考怎样考”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2007年,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终于来临.其谜底也被揭开。下面据阅卷所得,试对广东历史卷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今年“3+X”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各省(区、市)全面实施,为了尽快使我们的读者了解这次高考的更多信息,感受高考改革的脉动,把握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本刊编辑部于7月9日组织有关学科的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会的有王大绩、薛川东、郝澎、乜全力、范存智、娄志武、林镜仁、曹居东、肖乐和、洪安生、谢泽运、冬镜寰、罗滨、贾保成、王琦、管旭、丁博敏、傅清秀、李晓风、王军、王海玲、王旭、李建红、张晔、李奕、马景林、闫云仙、隆晓宁、冯洪荣、王永惠、朱立祥等老师。随后我们又分别参加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北京、天津两地部分阅卷教师的座谈会。现刊登座谈会记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2004年参加过一次高考阅卷.2007年又参加了一次高考阅卷.两次阅卷比较.情况已大不相同了。这里笔者不说其他的情况.就说说作文的情况吧。2004年阅卷中.老师们见到一些非常规文体都觉得非常新颖,别致,都会兴奋不已,都不约而同地觉得有创意,因而基本上会给出一个好分数。  相似文献   

8.
1994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简析安徽师大化学系(241000)闰蒙钢,宫世国,倪申宽我们通过对安徽省考区75252名理科考生高考化学试卷的抽样统计(样本1244人),以及召开部分参加阅卷的中学化学教师座谈会,对1994年全国普通高考(老高...  相似文献   

9.
网上阅卷方便、快捷、准确,既可减少评卷误差,又能提高评卷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考阅卷方式。河北省高考从2004年的语文科开始起步,至2006年以后,除对口招生专业理论课外,各科目都实行网上阅卷。为适应网上阅卷的评卷方  相似文献   

10.
策划动机高考阅卷,一直因为它是决定考生一生命运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为全社会所关注和瞩目。高考阅卷时,如果阅卷老师稍有不慎或者在阅卷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那给考生、给家长、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因此,高考阅卷又因其社会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它的足够重视而使它变得神秘莫测。那么,你知道高考阅卷是怎样进行的吗?它有那些环节?在高考阅卷过程中,在七月高温天气下,高考阅卷教师又是怎样克服压力完成了全国520多万考生的阅卷工作?为此,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四川、湖北、江苏等省高考阅卷的情况。也许你即将迈入大学之门,也许你在2003年将准备迎接高考,但无论怎样,我们都想让你知道,在高考背后,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努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同时,我们也真心希望本文所披露的一些高考阅卷过程中鲜为人知的细节对你有所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11.
2004年高考数学广东卷解答题总分74分,平均分1841分,得分率2488%;2005年高考数学广东卷解答题总分80分,平均分1883分,得分率2354%虽然这两年的广东卷一直试图降低难度、提高平均分,但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尚有差距笔者通过两年高考阅卷的经历,以及与其他阅卷老师的交流中都深切地感受到很多考生在答卷时缺乏一些必要的答题常识,使得一些本该得到的分数得不到,非常令人惋惜特别是一些中等生在不能完全正确地解答整道题时,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点表达出来,使得那些该得的分数能得到,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一味地追求应试…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的高考是广东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二年高考.笔者有幸负责广东卷理科21题的阅卷工作.下面就答卷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今年高考结束以后.本刊编辑部组织有关高考研究专家举行了一次小型座谈会,会上专家们畅所欲言,一方面是对2008年高考试题的评介,一方面是刊物如何配合明年的高考.大家一致认为,2008年全国部分省市的高考试题新颖别致,难度适宜,值得广大高三读者认真研究、多多借鉴.为此,本刊编辑部特别策划了这期《2008年高考试题拾贝》.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近几年广东高考地理卷以及2004年广东、上海、江苏三地高考地理卷,比较类型的考试题比例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多样,应用越来越灵活,体现了高考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加以重视,并适当对学生进行训练,促使学生掌握高考动向、提高解题能力,从而提高高考成绩。一、地理高考中比较题的比较表一:2001年~2004年广东高考地理试卷比较题部分(纵  相似文献   

15.
<正> 1994年高考实行标准分的有广东、海南、陕西、河南等省,这是继高考试题编制的标准化、考试实施的标准化、阅卷评分的标准化之后推行的分数转换与解释的标准化。本文就高考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作以浅说。  相似文献   

16.
当“6月10日”被从日历上撕下,人们对于高考题的全部猜测与预测之声也就偃旗息鼓了,取而代之的是教育界及关心教育和高考的有识之士对试卷的赞扬与肯定、批评与探讨之声。前不久,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了部分省评卷教师的网上座谈会。这次会议对由考试中心命题的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卷,包括新课程卷进行了评析。本刊记者特将座谈会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以期对2004年考生的复习备考起到借鉴作  相似文献   

17.
如何掌握知识、如何备战高考,这无疑是每位考生、每位教师,甚至每位家长最为关心的大事。本刊编辑部最近走访了部分北京考区的94年评阅卷教师,请他们从评阅卷的角度谈一谈考生的素质、试题的特点、高考与知识掌握的关系以及对95年考生提出如何复习、如何考试的意见。参与访谈的教师尽为北京著名大学的授课教师,他们不但熟知大学教程,而且对高考有着丰富的经验,并对中学考生有一份深切的爱心。编辑部相信,他们的意见将对考生,教师以及关心高考的各界人士有所助益。谈访录将以分科的形式叙述。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有机会参加了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工作,都说高考是指挥棒,除了要研究高考试卷,还得研究阅卷。基于我的见闻感受,基于高考之后已经披露的相关信息,谈一谈阅卷体会与教学对策。一、纵览江苏作文题纵观2004年以来的江苏高考作文自主命题,经过了三个阶段,2004-2006年是话题作文,2007-20012年是标题作文,2013年开始出现新材料作文。在全国高考独立命题省份中,江苏是最后一个进入新材料作文阶段的。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就是正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如果含义理解有误,即使文章写得再  相似文献   

19.
徐德同 《新高考》2011,(9):26-28
2011年高考过去了,笔者参加了这几年的高考阅卷,感触、体会颇多,写成以下文字,供同学们在备战2012年高考的过程中参考.一、高考阅卷给分的两条原则高考阅卷有很严格的给分要求,一般在阅卷前一天所有阅卷的老师都必须参加阅卷工作培训,一是研究试题,二是学习评分要求.结合阅卷体会,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条给分原则.  相似文献   

20.
紧张忙碌的高考阅卷工作终于结束了,但是面对我们江苏省第一次自主命题的这份语文高考试题,面对不尽如人意的抽样均分87分,面对在阅卷过程中碰到的种种问题,作为一名高三的语文教师, 我的心情很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沉重。阅卷结束后,南京市教研室召开了一次阅卷骨干教师座谈会,会上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流露出对语文教学现状的担忧,大家都在反思:面对不断变化的高考形势,一味地跟风模拟,亦步亦趋的滞后训练显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