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首先感谢会议的组织者邀请我并给我这次机会来评价Straubhaar教授的发言.我要祝贺Straubhaar教授精彩的演讲,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受益匪浅.在此之前,他非常友好地将他的新书<世界电视--从全球到本土>送给我,他今天演讲的部分内容正是来自此书.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Straubhaar教授的这本好书.  相似文献   

2.
《出版经济》2006,(2):56
双起翔--一位白发苍苍、银须尺余的老人,他打造了一个脸谱世界,同时也打造了自己.  相似文献   

3.
谢伦伯格是美国杰出的档案学家和档案工作者,世界现代档案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的诸多理论、思想尤其是其著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中关于档案定义、档案的双重价值鉴定论、来源理论及档案工作实践中档案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与职责等方面的理论及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今天电子文件时代的档案管理也同样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将着重从他的代表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一书总结出其理论成果与贡献以及其著作的特色,并从中得以指导现代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4.
列宁--全世界无产者的伟大工具,他“不但是历史的工具,而且是革命组织的象征,他是革命组织里的要件。”①他为世界革命,世界文化留下了不朽遗产;也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之能不断地、系统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听听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讲述的故事.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并把他的发现--"地球是圆的"报告给他的国王之后五个世纪,一本由美国专栏作家、三度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弗里德曼写作的书,却把这样一个概念提供给世界的读者:世界是平的.  相似文献   

6.
晓芳 《传媒》2001,(8):32-33
给自己--一个全新的领域 1995年的深秋,石怀成作为刚上任的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总裁,董事会充满信任地将他推进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内心尽管有些忐忑不安,但还是欣然受命.  相似文献   

7.
天才作家埃德加·爱伦·坡(1809年1月19日-1849年10月7日)诞生于200年前,给人一种很古老的感觉,但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位地道的现代人。他诞生的年份是一个颇有象征意义的年份。这一年,还有一批著名人物来到这个世界:俄罗斯作家果戈里(1809--1852)、终结了美国蓄奴制度的林肯总统(1809—1865)、提出“人是猴子变的”这一骇人听闻的观点的达尔文(1809--1882)。  相似文献   

8.
张星 《新闻实践》2009,(9):58-59
这是一本500多页的传记,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极富质感.封而是被称为"美国时代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沃尔特·普曼的黑白照片.他冷静地凝视前方,为全书最后一段文字作出印证:"他泰然自若,头脑冷静;他聪慧的眼睛里充满了高度的幽默感,闪耀着一个光芒四射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一 门户网站、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搜索引擎、简易聚合、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楼宇视屏、移动多媒体(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网上即时通信群组……今天,我们随处可见这些带着"新媒体"标签的名词--十年前,谁曾想过这就是今日传媒世界?  相似文献   

10.
《阅读史》给我最直接的印象是作者曼古埃尔尽管拥有巨大宝藏,却不愿耽于与人交际,而只愿以舒服的姿势靠在自己的小床垫上,在文字中流连忘返。当我在脑海中构建出他的这个形象--一种在今天很少见到的模样时,我思忖:他是沉默着的吗?  相似文献   

11.
某天中午,办公室里静悄悄,正当众人闭目打盹之际,平地惊雷响起一声怒喝--"你给我闭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发声的不是公司老总,而是一位平时温文尔雅的女同事. 仔细听,原来她正在电话里向快递公司发飙--说好昨天下午送到的急件,客户今天还没收到,你到底有没有诚信!你给我shut up!你的谎言什么时候有个完?Shit!世界上怎么会有你们这样的公司……"  相似文献   

12.
从引文错误看"编辑"责任的失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丹青先生在演讲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使我既惊又喜.他说:"今天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问题--至少语文方面的问题太多太多."[1]惊的是,他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在大庭广众之下尖锐地批评一个数量如此广大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还一直在揣摩和重读已故的Jan Ekecrantz教授的著作.他的著作对我们今天关于全球媒介问题的讨论有重大贡献.我在这里以及今后将参加的会议中都将感念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今天我将尝试解决Jan在他最新的文章中提给自己的问题--"在全球化的世界里如何进行媒介研究?"(Ekecrantz,2007:169).因此,我的评论不仅仅是针对Straubhaar教授的演讲或著作,而更多地针对从国际传播到全球媒介研究的范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我们研究工作的影响.我的演讲基于以下的假设:当理论发生变化时,我们就必须改变方法论以及与方法论相对应的经验事实的收集.这些变化理所当然会影响我们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1888年1月13日,注定要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这天晚上,33位成功人士如约来到华盛顿的宇宙俱乐部,商谈成立一个学会,并适时创办一本学会会刊.这些人中,既有电话发明家亚历山大·贝尔,又有探险家、摄影师、教师、律师、制图师、金融家和军人,他们身份各异却旨趣相同.这个学会即是国家地理学会--当前世界最大的非营利性教育科学组织之一,而那份刊物也就是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04,(20):38
"毕加索是西班牙人,我也是;毕加索是天才,我也是;毕加索举世闻名,我也是."--达利 从来没有一位艺术家像毕加索那样对后世造成了普遍的影响.他创作范围、艺术风格超乎寻常的宽广、多变,以至于近百年来西方重要的艺术流派,几乎没有一个不是肇始于他,或被他吸收而善加利用.许多重量级的艺术家,因为他而改变了观察世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位美国作者撰文《操纵世界的人》这样写道:"鲁伯特·默多克操纵着他的默多克王国在世界上挑起各种战争,他让一些国家来批评另一些国家愚蠢的大选,而这些候选人又是由他默多克推选出来的,于是,他们彼此互相仇恨,而他,默多克--这个把大家都'玩儿'了的家伙则坐收渔人之利。"这话虽有调侃之意,却也形象地反映出默多克在世界传媒业以至更广泛的领域令人瞩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董桥 《出版参考》2005,(23):18-19
你讲个笑话给英国人听,他会笑三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最后,他半夜三更醒来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终于懂了笑话的意思.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德国人听,他会笑两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他不会笑第三次,因为他永远弄不懂笑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钢铁工业摇篮--汉冶萍公司的发展史上,有一位仅次于张之洞、盛宣怀的重要人物.他从汉阳铁厂总翻译到汉阳铁政局会办、运办,直至汉冶萍公司协理、经理,是清末民初真正了解中国和世界钢铁工业实际、懂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雕刻灵魂     
记住,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大卫--我的隔壁邻居--有两个小孩,一个5岁,一个7岁.有一天他正在教他7岁的孩子凯利怎样使用瓦斯驱动割草机割草.当他正教他如何在尽头将割草机掉头时,他的妻子叫他去问事情.当大卫转身回答问题时,凯利把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所过之处,大约2尺宽的一条痕迹已被夷为平地!  相似文献   

20.
威尔逊先生决定做个小试验,看看儿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在桌上放了三样东西:一张十元的钞票--代表银行家;一本崭新的圣经--代表教士;还有一瓶威士忌--代表二流子.然后,他躲在窗帘后面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