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内容和资源上具有内在关联性,因此,实现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深入探讨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提出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的大思政四维平台,搭建校、地、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为高校构建"三育融合、三位一体"的融合育人新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教学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显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守的基本原则,隐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方法。目前,思政课教学存在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不协调、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不同步等问题。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必须推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同向同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育人合力,实现课程育人与文化育人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3.
协同教育理论是研究不同事物之间协同原理的一门新兴科学。鉴于协同具有普适性、主张系统开放性、强调作用的非线性,与思政课教学形成契合,可以将协同教育理论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协调各部分关系,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推动思政课程建设的有效创新,形成科学系统的育人模式。综合来看,协同教育理论下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创新,既可以协同合作为基础推动课程体系综合创新,又可以协调伺服为原理推动课程教学精准化创新,还可以教学共同体为导向推动师生关系调整与创新。只有将协同教育的经验做法充分应用到思政课建设中,思政课教学才能不断优化、持续创新,促进教学质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就是要建立以思政课为主导、其他各教育要素共同育人的长效协同机制。在“大思政课”视域下采用分众化教学模式开展思政课改革,可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把完善学校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同质原则和善用“大课堂”“大平台”和“大师资”作为着力点,在具体改革中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建立三级分众化教学体系,以课程教学目标为纲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5.
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不仅能够为大学生的未来创业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章通过分析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强化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功能。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一是发挥主导性作用,深入研究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二是运用叙事教学法把党史故事融入教学过程;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频共振,协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四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教育现代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化是党和国家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总体布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战略推动下,高校思政课不断完善自身治理体系,提升自身治理能力,以现代化教学理念推动现代化教学体系的建设。遵循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导向,高校思政课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教学理念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终身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开放进取的精神推动自身创新发展;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高校思政课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不断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深入推进课程体系的融合化、育人过程的协同化和育人主体的现代化,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创业教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业教育以来,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创业教育在各类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更是将创业教育搞得如火如荼,形成了创业教育的潮流.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理论的高度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须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并提出了"思政课"教学必须从教学观念、内容和方式上全方位改革,才可以促进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培养出"企业家型"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善用“大思政课”,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既要加强思政课主渠道教学改革的创新,也要扎实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要实现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则需要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不断推进二者在育人主体、机制、方式等方面的协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更高要求的教书育人及协同育人使命.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中,两者长期处于疏离状态,不仅表现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职业分立、协同育人文件要求与现实之间存在藩篱,而且体现在思政课教师缺乏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疏离现象既是高校管理制度条块分割、协同育人平台缺失的产物,也源于教师队伍的内动力不足.思政课教师灵活兼任辅导员是实现衔接的可行路径,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论特长、有效补齐辅导员的理论短板,同时又可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素材、补充其实践短板,是打破疏离状态的良好路径.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新路径的实现,既需要高校用政策保障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动力,又需要高校铺设协同育人的平台,以灵活的管理推进兼任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构建高校"大思政"理念,以劳动课教育实践为手段,实现思政教育和劳动课协同育人,这种教育模式既符合当代高校的发展要求,也利于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本文探讨了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理念、在高校设立劳动课程的必要性,明晰了思政教育与劳动课程协同育人的具体思路,以期...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背景下,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突出和巩固思政育人实效,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将思政课与基础课、专业课相结合,而是要做到有机互补,实现协同育人,让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政修养得到同步提升.首先从丰富思政教育素材、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等方面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应协同“思政课程”发挥好育人功能,形成“课程思政”隐性育人与“思政课程”显性育人相连接的“大思政”新态势。二者协同育人的特征是主体的全员性、过程的完整性和方位的立体性,逻辑基础是“思政课程”向思政教育提出挑战和“课程思政”为思政教育带来新思路,逻辑路径是非理性教育与理性教育协同育人、非连续性教育与连续性教育协同育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质上是实证教育,目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导高职生创业的核心和灵魂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本文立足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愿,在如何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开展社会调查,探究思政课教学对高职生创业教育的影响,并提出面向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端正高职生创业观念、增强高职生创业的健康心理,为高职生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阐述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融合的现实性,为明晰两者融合能够发挥各自的最大价值和实现协同育人的功效提供依据;探讨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双向价值,为实现两者同向共赢指明了发展趋向与未来愿景;多角度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融合的双向建构之路,为实现二者融合发展行稳致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逻辑出发,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承融通,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教育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从理论逻辑出发,高校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同根相融,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融通;从实践逻辑出发,高校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协同并进、同向发力。立足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入党史资源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坚定学生的历史自信,增强学生的理论自觉,以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德树人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7.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融入思政课具有时代价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稳定国家和社会安全、实现学校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实需要。融入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理论层面的法治中国思想和实践层面的平安中国思想以及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融入的路径包括: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增强思政课教师"学透"、"讲清"、"善教"的教学本领,夯实"全员"育人基础;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形成其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全过程"育人局面;提升校园文化的主场所教育功能,构建多元主体的"全方位"环境育人态势。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提出基于OBE理念的"专业+思政"协同育人教育模式,以高速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结合专业特色、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模...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最初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的,而课程思政所折射出的大思政观、协同育人理念、融合育人思想,对高中教育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以所在学校为基地,联合其他学校,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以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为实施主体,整合利用课堂、环境、活动三类课程资源,开展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改实践,取得可喜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载体。各学段思政课应形成育人合力,构建衔接紧密、梯度进阶、螺旋上升的育人共同体,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此,在推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育主题深化、教学目标进阶、教学内容衔接和教师队伍联动四个关键性问题,落实协同一体化教学,打造学段共连、内容共生、资源共享、新人共育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新样态,协同接力带领学生欣赏思政课的沿途风景,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与立德树人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