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文章立足于维多利亚时代背景,根据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文本细读,分析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所面临的法律、道德和宗教等方面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
在喜剧创作中,王尔德刻画了欧林纳太太、阿布兹诺太太等失足女性的形象,通过这类女性形象的塑造,王尔德既迎合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强调女性在家庭中的义务与责任和家庭对女性的重要性,又质疑了当时对男女不同的双重道德标准,并以十分含蓄的方式重申了女性的最佳归宿———家庭。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通过对莎拉形象的解读,揭示在黑暗的压抑人性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冲破世俗和宗教的束缚,追求平等自由、自我价值、爱情价值的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4.
乔治·艾略特因其作品对道德的严肃探讨和对人性的关怀被当代英国批评家利维斯列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传统四大家”之一,在其作品中,艾略特以独特的女性视野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形象,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如实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即妇女在职业、教育和婚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困惑。其作品如镜子般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  相似文献   

5.
结合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的边缘女性形象进行文本细读,揭示维多利亚时代努力追求独立、自由和快乐的女性所面临的悲剧,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6.
乔治·吉辛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位重要的小说家,他的23部小说作品中创造了很多的女性形象,而其代表作《新格拉布街》中通过塑造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妇女的地位以及作者超前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郭高萍 《文教资料》2011,(27):14-15
本文结合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对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女性形象艾拉白拉进行文本细读,揭示维多利亚时代下层妇女的生存困境。以及其为谋生高做出的另类挣扎。  相似文献   

8.
女性批评主义视角下看《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女性形象始终在女神、女仆、荡妇中艰难跋涉,始终不能真正做与男人平等的女人。《港囧》与《夏洛特烦恼》的女性塑造亦然。女人真正做与男人平等的人还很艰难。  相似文献   

9.
李爽 《华章》2012,(28)
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其作品体现出本人强烈的女性意识.本文试从该角度,着手于人称、叙事声音方面,对《简·爱》进行解读,发掘其对于女性自我意识的意义,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作品.  相似文献   

10.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小说中作者约翰·福尔斯描述了萨拉这位生于维多利亚时代却不为时代所容的神秘的女性形象,在时人的眼中她是个"悲剧",但对自由和独立人格的追求使她成为一位所处时代的颠覆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狄更斯所著的《雾都孤儿》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小说中贝德温太太、罗斯、南希三位善良女性形象,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大背景对她们所产生的影响,进而说明这些善良女性角色对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萨拉是英国小说家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里的女主人公。在这部小说中,莎拉是一个与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精神相悖,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她蔑视权威,视传统道德为粪土,颠覆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秩序,否定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行为准则。自由始终是萨拉的生命主题。为了自由,她背负骂名,放弃爱情和婚姻。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萨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觉醒——反叛——自立。  相似文献   

13.
萨拉是英国小说家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里的女主人公。在这部小说中,莎拉是一个与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精神相悖,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她蔑视权威,视传统道德为粪土,颠覆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秩序,否定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行为准则。自由始终是萨拉的生命主题。为了自由,她背负骂名,放弃爱情和婚姻。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萨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觉醒——反叛——自立。  相似文献   

14.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特的作品.作者通过女主人公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女性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摆脱男性的歧视和压迫,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女性主义观点.在女性译者祝庆英和男性译者曾凡海、吴江皓的两种译本中,通过比较他们对男女形象的不同译法,可以揭示出女性译者在翻译时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5.
《简&#183;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特的作品。作者通过女主人公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女性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摆脱男性的歧视和压迫,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女性主义观点。在女性译者祝庆英和男性译者曾凡海、吴江皓的两种译本中,通过比较他们对男女形象的不同译法,可以揭示出女性译者在翻译时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一些留着短发、穿着新潮服饰并在公共场合抽烟喝酒的女性频繁冲击着世人;这些年轻的女子被冠以一个新颖的名字——时髦女郎。作为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伟大作家,菲茨杰拉德将这种冲击深深地植入到了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中。在菲氏的五部长篇小说当中,我们可以通过众多的新潮女性形象发掘出菲氏的思想理念和审美倾向,同时也能发掘出现代西方社会的女性角色和女性意识。菲氏通过展现这些活生生的新潮女性形象,深化了单纯建立在金钱与物质之上的"美国梦"必然幻灭的内涵,表达了作家自己对自身所处时代的思考与困惑,对女性的同情与关注。  相似文献   

17.
以拜厄特和沃特斯为首的当代英国女作家所创作的"新维多利亚小说"凸显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性别政治。"新维多利亚小说"从维多利亚女性的经济依附与性别话语权、"性别规范"下的"身体欲望"、通灵术与女性诉求这几个层面将女性的历史和身份重新概念化,在对历史的重述当中进行着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通过两个家族的传奇历史塑造了四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耐莉符合维多利亚时代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家庭天使"的典型。凯瑟琳、伊莎贝拉和小凯蒂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追求爱情、反抗压制,既展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又透射出身处男权社会的思想矛盾。其间渗透着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人生体验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9.
维多利亚时代的代表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20世纪英国女作家琼·里斯分别在自己的小说《简·爱》和《野藻海》中演绎了一个为争取女性的自由平等,向男权社会发出对抗呼声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但小说对女权主义思想的重大启示作用和意义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性中广泛存在着束腰现象。这种以扭曲身体为手段塑造理想体态的毁形装饰,受到各阶层女性的青睐,成为维多利亚时代中前期盛极一时的时尚。到维多利亚时代晚期,随着医学界批评的日益激烈、女性主义思潮的传播以及旨在反束腰的服饰改革运动的兴起,束腰现象逐渐衰落,并于20世纪初走向消失。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性束腰的兴盛,是男性权力构建的审美理想、不平等的社会分工以及上层社会的文化优势等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屈从地位。而反束腰运动的兴起及成功,则体现出英国女性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以及女性地位日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