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胡婷婷 《新闻界》2000,(6):62-63
反映和引导舆论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大范围的舆论的形成、发展和消失往往是公众受到引导的结果。“新闻舆论是社会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所谓新闻舆论,是通过新闻传媒所传播的新闻信息而形成的舆论。”①在社会公众和国际、国内发生的种种事件之间,大众传媒成为一种中介系统,“大众传媒处于形成社会舆论的中心位置。”②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报刊视为“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机关。”将报刊比喻为舆论的纸币,“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形象地说明了大众媒介作为社会舆论的载体的重要功能,以及新闻舆论同社会…  相似文献   

2.
试论新闻传播的舆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没有特定的反映对象,但各种社会意识,都会不同程度地渗透到舆论中来,并且在舆论中得到充分表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的社会参与意识空前增强,社会信息的交流空前广泛,因而,社会舆论也就呈现出空前的活跃。这一现象与过去那种“舆论一律”的局面相比,应该说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人们在舆论的海洋里生活,或按舆论引导的方向进行思考、判断和行动;或者接受舆论的挑战,采取相应的对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然需要新闻媒介的帮助,使自己适应和驾驭社会舆论。新闻媒介是社会舆论的母体。它不仅可以用源源不断的…  相似文献   

3.
<正>舆论就是公众对现实社会和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所表达的共同意见,客观上,舆论对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事件的动态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我们正行进在一个文明和开放的信息社会建设历程中,人们获得的舆论影响甚至舆论的形成大部分与新闻媒介相关。学者认为,媒体既是社会舆论的聚合体,充分反映舆论,同时,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舆论,使公众意见得到同化和催化,形成社会发展的积极动力。所以说,积极的舆论引导是社会之福,反之则可能危害社会和谐,阻碍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报纸在引导社会瞑论方面的作用十分巨大。目前我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人们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社会舆论的价值取向日渐复杂。面对挑战,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各级党报,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肩负起正确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神圣使命,体现党的意志,表达群众的心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策划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性报道,是主动式的客观报道,能够扩大报道的影响,把社会舆论的注意力聚焦到报道事件上,正确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甩,起到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像每年的“两会”报道,各家媒体都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会议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策划,让受众全面了解“两会”的精神,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两会”实质。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凸显,正日益跻身社会主流舆论行列。本文将分析微博中意见领袖的形成过程和特征,以及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行为表现,探讨其在网络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以有利于政府在处理社会公共事件时,能够更好地利用微博来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7.
舆论是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社会思潮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前提.当前,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坚持大众传媒正确舆论导向,转变舆论引导观念和方式,抓好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完善舆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舆论”一词,源出《晋书·王沉传》,原句是:“自古圣贤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视舆论为众人的议论。我们的报纸不是指令,不是法律,对读者和受众以至整个社会没什么约束力,所以能影响以至引导群众和社会,就在于舆论的力量,人类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社会利益和社会秩序,为了使这些利益和秩序与社会发展相协调,除了立法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外,还须用感情化的各种是非、善恶、利害等观念,对社会生活中的有争论的事情发表见解,最后形成共同信念,成为一种社会意识,或者造成一种社会压力,来更正人们的一些不利于社会进步的行为。新闻工作是直接地影响舆论的。所以,反映舆论、引导舆论,不仅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最起码的社会职责,也是社会主义报纸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闻策划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性报道,是主动式的客观报道,能够扩大报道的影响,把社会舆论的注意力聚焦到报道事件上,正确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甩,起到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比如每年的“两会”报道,各家媒体都会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综合、财经、国际、和新闻等各个频道,对会议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策划,让受众全面了解“两会”的精神,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两会”实质。  相似文献   

10.
周敏 《新闻前哨》2003,(3):13-14
大众传播媒介既是社会舆论形成的渠道,又是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把报刊视为“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机关”,并称“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社会生活中,许多重大舆论都来自传播活动,而媒介作为传播的中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意识和观念,最终把公众置于无法摆脱的舆论氛围中。  相似文献   

11.
莫鸿雁 《新闻战线》2015,(4):119-120
本文在阐述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大众传媒舆论引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利弊两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在大众传媒舆论引导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策略。什么是大众传媒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大众传媒在我们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所谓大众传媒,是指现代社会中那些承载传递着各类社会信息,并通过交流思想感悟公众能够对信息反馈的载体和工具,可以是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众传媒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传播理论或假说都试图揭示大众传媒在形成、引导舆论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舆论的形成机制。从政治角度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和职责。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但是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时,人们发现,网络传播的兴起给传统传媒带来了冲击,也促使人们开始思考: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13.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新闻界提出的殷切希望,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肩负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应用辩证思维,正确认识和处理引导舆论中的一些矛盾关系,避免片面性和绝对化,提高引导舆论的总体水平,使新闻媒介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新闻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新闻事件、社会舆论是客体,新闻媒介、新闻传播是主体。引导舆论,是在新闻传播主体正确反映社会客体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所谓新闻舆论的有效引导,就是新闻舆论传播后在社会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朱竹青 《今传媒》2020,(4):28-33
社会舆论是目前中国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关注的重点领域,而社会情绪是社会舆论的内在驱动力。想要掌控社会舆论的主导性,就必须先疏解和引导社会情绪的正向表达和传播。社会情绪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表现在舆论形成的各个阶段,本文从舆论的生成过程切入,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舆论实践为例,重点分析在舆论的不同阶段社会情绪的不同特性对舆论的影响作用,进而从中得出一些关于社会情绪合理引导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闻机构是党和政府及人民的喉舌,它可以真实地反映社会舆论从而代表社会舆论对当权者或社会成员的各种行为加以评判,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形成新的社会舆论。近年来,社会普遍反映整个新闻舆论工作导向正确,基调健康向上,正面报道有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仍存在一些失误与不足,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伊犁日报》同其他兄弟报纸一样,正处于新闻改革的大潮之中。今年在新闻业务改革上,比较突出的一点是注重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以此体现报纸的特色和增强宣传的效果。观念要转变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非常需要新闻媒介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这对于认识形势,统一思想,团结群众,增强斗志,推进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导社会舆论的关键在于新闻工作者的主观努力。因此,首先需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提高对引导社会舆论的认识。引导舆论是报纸多种社会功能中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级党委的机关报,党性原则本身就要求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面临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网络、多媒体等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生成,大众传媒和新闻工作者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是网络的交互性使同民掌握了传递信息的主动权,网民可以和新闻工作者共享新闻事件第一手资料和背景资料。二是大众传媒对舆论的控制权和主导权大大削弱,任何一个网民与大众传媒一样拥有随时发布新闻的能力,而且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权再也不是大众传媒的专利。三是网络使跨文化传播突破了时空间隔,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信息成为可能,大众传媒“信息过滤器”的社会职能也将弱化甚至消失。科学技术带给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如此巨大,…  相似文献   

18.
舆论与民生、民意是分不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舆论就代表着民生、民意.在传统媒体“大喇叭”似的舆论引导流程下,处于受传者位置的受众难以拥有能够表达自我意愿的机会和场所,而网络的出现颠覆了舆论引导的惯有模式,使受众能够适时表达,并且畅通无阻地与其他受众交流,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和意见共识.在此环境下,如何有效进行社会舆论控制是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是不可抗力,非人力所能避免,但是这些灾难在社会中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容回避.灾难发生以后,舆论成型的速度往往比事实真相的查清来得更快,可谓谣言四起.这些舆论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引导,将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有可能诱发社会危机.如何正确地引导舆论,使社会舆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本文对灾后的社会舆论现象、用新闻报道引导舆论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引导舆论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魏莱 《新闻窗》2008,(2):98-99
网络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它的出现,是大众传播媒介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作为一种新型媒体,网络不仅影响着公共舆论的传播方式,而且影响着公共舆论的形态。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在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网络传播打破了这种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