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访三得     
搞好学校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而家访,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家访能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因此,家访工作十分重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王琳 《新课程研究》2012,(6):163+160
历时三十三天的家访结束了。家访,这个伴着笔者走过十几个春秋教师生涯的名词,今天对它又有了几层更深刻的理解:家访,可以让老师坐下来,倾听着家长内心真正的呼声;家访,可以让家长不遮不掩的,无所顾忌的敞开自己的心扉;家访,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在教室里看不到的一面,走进不可知的世界;家访,可以让  相似文献   

3.
改姓     
老师家访,问学生:“你觉得你们家幸福吗?”学生骄傲地回答道:“幸福!”父亲过来就给了儿子一记耳光:“小子,谁让你改姓的?”  相似文献   

4.
与家长和孩子沟通心灵,我会选用虽原始但最有成效的方式——家访。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登门造访,与学生、家长架起联系与沟通的桥梁,这需要很多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电话、网络已成为老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手段,家访逐渐地被遗忘.而家访是面对面的交流,任何现代化的工具无法替代.家访能让教师切身感受学生真实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给家庭教育适当的指导;能让教师多角度去理解、认同学生.多发现一把评价学生的"尺子".2009年9月.我校提出了"走进学生家里,走近学生心灵"的家访活动,每位老师每月至少家访三位学生,且完成1500字以上的家访随笔.老师们用"春天的脚步"走出一条教育和谐之路,坚信:学生长大后,或许难以清晰记得一节课,但家访的情境定会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相似文献   

6.
正性格开朗的初二女生赵婷婷(化名)总是把爸爸、妈妈挂在嘴边,让人觉得她很幸福。而老师家访却一不小心揭开了她的小秘密——父母离异。为尊重她的隐私,班主任与她签订了"保密协议"。赵婷婷是武昌区三角路中学初二学生。在班主任朱易姗眼中,她自信、大方、谈吐得体,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失败的家访则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如何才能做一次成功的家访呢?通过这学期的家访,我总结出这样“三招”:  相似文献   

8.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失败的家访则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如何才能做一次成功的家访呢?通过这学期的家访,我总结出这样“三招”:  相似文献   

9.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方法,是值得班主任老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次家访的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家访时机的选择就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为此,本文提出了班主任要——  相似文献   

10.
“朱丹,老师让我来通知你,今晚她要到你家去。嘿,你有好日子过了——”班上的一个调皮鬼跑来神气活现地对我大喊。家访?开学没多久就要家访?我一下子就(?)了。 上课了,我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老师喊我回答问题,我都没听见。老师关切地问我怎么了,我只好说不舒服——本  相似文献   

11.
家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养、家庭经济状况和人文气氛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家访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家访率下降。其一是教师收入偏低,有些老师为了尽早让生活步入小康水平,忙于为学生补课。无暇顾及家访;其二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他们把大量时间用于提高业务水平和提高学历层次上,无时间进行家访;其三是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加之家务劳动的繁重,对于家访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家访形式发生变化。家访本应是老师上门与家长共同商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等,但现今家访形式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老师主动上门变为了老师电访和家长校访、拜访。三、家访内容发生变化。由于教师家访次数减少,只有当学生出现大的违纪问题或屡教不改时老师才会主动家访,此种应急性家访一般又有其针对性(主要针对的是后进生),于是家访内容有时也就会不自觉地由了解转变为告状。  相似文献   

12.
家访新花样     
一提起老师要家访,很多学生就会惊慌失措,因为他们认为老师家访就是向家长告状,所以对家访总是抱着疑惧甚至抵触的情绪。这样的家访,给老师和学生都造成一定的负担或压力,老师付出很多,效果却不明显。为什么不改变一下家访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13.
孟永利 《中国教师》2010,(Z1):176-176
<正>教师家访并非新鲜事,而是老话题。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似乎已渐渐的被人忽视了,但家访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是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相似文献   

14.
家访曾经受到学校、老师的高度重视。但随着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达和普及,老师家访却越来越少,甚至于绝迹。笔者曾对自己担任的高中两个班的1《8名学生做过调查,结果是,小学老师的家访率为13%,初中老师的家访率为4%,高中老师家访率为零。发生在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件  相似文献   

15.
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点滴积累、潜移默化、螺旋形上升的过程,因此,必须从低年级就开始予以重视.《家访》一文是第三册教材中的第二篇独立阅读课文,讲的是老师关心学生的事.课文内容跟学生生活比较接近,因此容易理解.根据"总——分——总"的步骤.分步指点如下.一、初读课文略知概况.第一次阅读,要求读准字音,大致理解词义,粗知课文大意.理解题目的意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的心理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他们有着各自的理想和梦幻,也有着各自的烦恼和困惑。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心、理解和帮助。家访,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纽带。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家庭的教育情况,探讨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的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张远桂 《新课程研究》2012,(11):174-175
镜头一:这几天,同学们都在议论老师家访的事,有的同学说昨天晚上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去他家家访了,有的说是语文老师去他家的……他们互相打探着,议论着,说着老师在他们家家访的情景。我心里很难过,老师怎么没来我家家访,忘记我了?我家是不是住得  相似文献   

18.
家访能够让老师切身熟悉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只有通过有效的家访,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分析与理解,真正实现"把爱传递给学生"的目的;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最后实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家访能够让老师切身熟悉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只有通过有效的家访,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分析与理解,真正实现“把爱传递给学生”的目的;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最后实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家访可以在老师、家长与学生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在感受学生成长环境的过程中,了解其家庭教育状况.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分析和理解,对学生的教育也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