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敏玉 《新闻界》2012,(16):25-28,63
广告文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产物,是人类不断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果。后现代广告作品追求主题概念化,逻辑非常规,意识形态化。后现代广告文化具有文本"无意义"性,符号运用颠覆性和异质文化融合性。后现代广告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冲击体现在宣扬个性的解放,消解固有文化模式,再塑社会审美意识形态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春节广告具有回归人文性的审美倾向;展现现代化社会新型生活方式与消费社会下的审美观;聚焦于小众人群,审美文化更加包容与多元。同时,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审美文化困境。中国新媒体广告在2012年到2019年实现起步和发展,本文将以这7年时间中,春节时期发布的新年主题广告的审美文化演变为研究主体,考察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春节广告审美文化的基本肌理和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电视节目中,常常有些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介商家产品为主题的电视广告作品。这种在广告领域内出现的传统文化广告的现象,正日益引起受众和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仔细分析,这种广告有以下几种功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电视文化易可可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电视文化(新闻、文化艺术、体育、广告等)覆盖面的日益扩大及其对于社会生活渗透的日益深入就是一个明证。反过来,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又使电视文化的主题选择、手段更新、语汇丰富成为了一种自觉与不自...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视频广告作为一种灵活多样的营销沟通和消费劝服手段,从过去的"简单叫卖"到如今"以情动人"的话语型转变,从过去形式及内容的简单移植到如今定制化、病毒式的有针对性营销传播,值得学者对今后广告发展做更深层次的思考。基于此,笔者以方太厨电2016年在网络平台投放的母亲节主题广告为例,运用符号学等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6.
消费社会的来临,使女性符号成为广告中经久不衰的主题。随着与欧美流行文化的碰撞,"跨属狂欢"逐渐成为我国广告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卖点,同时在媒体自由度、娱乐化程度日益增加的趋势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通过符号学的角度来阐释"跨属"后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这种文化得以传播所依凭的符号要素及其原因,企图揭示在符号暴力的驱动下,这种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使文化趋于同质化后产生的被动宣传和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7.
邱天娇 《东南传播》2011,(10):89-92
广告是现代商业文化的表征,爱情则是广告恒久不变的表现主题之一。当今广告中爱情的表现方式逐渐趋向于表面化、碎片化、感官化和娱乐化。因其本身就是消费社会的产物,广告中的爱情不可避免地系带上后现代主义的种种特征。本文通过对广告中爱情的表现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并对其本质进行考察,旨在为此类表现形式带来的影响进行剖析,并试图寻找解...  相似文献   

8.
文化包括方方面面,广告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我国广告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和谐音符,给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和谐广告文化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广告文化的根本,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和谐广告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现代广告的实践策略和文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在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时候,存在着一个普遍规律,这就是社会从实体化走向媒介化。而社会向媒介化的转型,又必然导致人的空心化,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失落。人类创造了媒介,但最终却被媒介所控制。媒介的传播本质是再现意义上的表现,这必须导致文化的形象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商品的最后阶段是广告。作为一种市场经济的文化表述,广告是一个很复杂的研究对象(在本文中不讨论公益广告),这里仅就广告定义,广告创意,广告类型和广告的社会审美价值的表现特性进行探讨。现代广告的定义作为一种象征表现形式,广告是消费文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从后现代文化理论的视角,对广告媒介中的怀旧思潮进行深入解读,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广告媒介文本,从生产、消费和风格三个层面,探讨当代广告媒介文化中"怀旧"的产生、"怀旧"的风格以及"怀旧"与当代消费社会的内在关联. 一、被生产、制造的"怀旧" 最近几年,广告中涌现出了一股"怀旧"之风,许多广告开始喜欢把童年往事、传统生活方式和老城市街景、历史和民族风情以及昔日经典的品牌作为广告的对象、主题和内容.  相似文献   

11.
沈璐 《新闻窗》2008,(4):109-110
广告虽然是一种商业推销手段,但也是一种文化。“成功”的广告常常并不赤裸裸地“王婆卖瓜”,相反,它要把自己的商业动机乃至商业性质巧妙地掩藏起来,给人的感觉仿佛不是在做广告。这个时候它就要借助于文化与美学,用各种修辞手段与叙述技巧来包装自己。这就是广告制作中至关重要的话语转换。童话故事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李琦 《传媒观察》2007,(3):48-50
为了迎合大众,广告总是利用消费者最熟悉、最易接受的符号来推销商品。广告业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3B原则,即婴儿(Bady)、动物(Beast)和美女(Beauty)等三个永恒的主题。业内人士甚至提出:广告=商品+女人。正因如此,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关注与阐释既是对广告的一种文化批判,也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一种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13.
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广告在传播过程中,不仅对人们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的变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也会对整个社会的文化、道德伦理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可以说,广告具有普遍的社会影响力,而这种社会影响基本是依赖各种媒体存在的,因此,媒体应该对广告的社会效益负责。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5,(12)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近两年来在节日期间投放的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借鉴霍尔和罗兰·巴特等在表征研究中的基本观念,在微观的文本分析中融入行业现状与社会背景,从广告目标、主题、创意表现方式和符号及其运用方式四个方面剖析当下公益广告对节日文化的表征路径,着力勾勒近两年相关广告的变化,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力求提升公益性节日广告的专业性和沟通力,摆脱与节日文化简化对应的层次,以及在广告观念及实践中谋求不变与变化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广告目前已成了当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商品流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也日益深入人们的精神生活。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广告的文化功能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实际上,广告的意识形态性强且隐蔽,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建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广告重大的文化功能,坚持广告传播的文化原则,不仅是社会对广告传播的体制性要求,也是对广告内在规律的体认。  相似文献   

16.
广告是传达商品信息的载体,也是承载文化信息的符号性表达。平面广告设计中所运用的图形、语言文字以及人物形象等元素,代表了广告创意者的文化选择,也体现了广告受众内在的价值选择。我国新时期平面广告在文化开放和融合的社会背景下,深受西方自古形成的艺术风格以及文化思潮的影响,在主题观念上、意境上以及表现形式上都不难看到许多西方欧美元素在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广告优越意识的定义分析及在USP理论、品牌形象理论、定位理论、品牌个性理论、共鸣论五种广告理论中的表现。说明广告优越意识在广告中是必需的。但由于广告中优越意识在挖掘各产品品质、文化、定位的同时。陷入了一些误区,产生了一些变异。如“单面人现象”、不平等的性别学习、不平衡的社会分层的产生。因而我们需注意广告的这些社会意义,创造健康的广告社会。  相似文献   

18.
钟楠  陈世华 《新闻窗》2007,(5):104-105
在现代传媒的运作过程中,广告与媒介一直处于互动的发展过程,大众媒介为广告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最有效的传播途径,广告也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介,成为媒介内容和媒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告属经济的范畴,主要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并不直接担负太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它却以其特殊的方式参与着社会文化的建设与塑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白雪 《传媒》2020,(10):78-80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广告的平台运作模式与内容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断改变着受众的信息接收逻辑;而消费社会的形成也在深刻影响着广告受众的行为方式。本文重新审视新媒体语境下广告的社会文化功能,强调广告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指出当今新媒体广告发展中存在的文化症候,并建议从三个不同层面进行广告话语体系的建构,旨在营造符合中国国情的广告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入世”是中外广告文化交流、渗透的过程。广告传播参与的各方都应充分认识广告的文化传播作用,自觉地负起文化责任,对广告进行正确的文化定位,让广告在传递商业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文化影响。本文分别从品牌文化的弘扬、我国本土广告公司组织文化的规范、我国广告管理制度体系存在的不足,以及广告的伦理准则、职业道德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广告传播中品牌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伦理文化铸造的提纲挈领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