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目在章回体小说中的基本功能是概括本回内容,《红楼梦》的回目在保留这一基本功能的同时,又增加了补充、延伸、照应、深化正文的功能。在《红楼梦》之前的章回体小说,回目功能单一,基本上是外化于叙事世界的形式,《红楼梦》则将回目内化为叙事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握《红楼梦》的回目的叙事功能,对完成统编教材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的学习任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洁  杨超 《语文知识》2011,(2):75-77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在语言修辞方面造诣很深,其回目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特点鲜明。研究《红楼梦》回目的修辞方法,可以对《红楼梦》的语言运用艺术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回目到了《红楼梦》中,运用已经臻于精致完美。《红楼梦》的回目已经不单单是概述一回主要故事情节这么简单了,红楼回目独有的魅力除了表现在形式美上之外,在内蕴上的人物评论、回目功能及叙事风格上的表现更为深刻。回目中也蕴含着千秋,体现着作者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4.
麦克休姐妹的《红楼梦》英语编译本还未引起学界太多关注,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麦译《红楼梦》的回目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麦译回目的构成类型、语言特征、凸显对象及其与正文的衔接。研究采取整体细评的视角,结合原小说回目与正文以及麦氏的整个编译本对麦氏回目做了相关分类与优劣评析,不再局限于其中的修辞技巧。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回目,作为“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对句形式”,极富音乐美,其音乐关主要体现在节奏、韵律(押韵和同声)、音调(平仄、双声、叠韵、重言复唱)三个方面。在前80回回目共1280字中,作者除了运用了灵动的节奏外,还运用了韵律和音调技巧达390次,使之如诗如歌。笔者对此作了详细缕析,赞誉《红楼梦》回目堪称四目之极品。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的回目中出现了大量涉及情节背景环境的意象,这在明清章回体小说中是比较独特的现象;这些回目中的意象作为一种提点笼罩全文,在小说中起到烘托人物和情节气氛的作用,并参与了小说的叙事;水浒传》回目中的环境氛围渲染与《水浒传》所处白话长篇小说初始阶段以及回目发展的过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回目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极高的审美价值,是音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相结合的典范。在《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霍克斯和阂福德合译的AStory of the Stone以及杨宪益夫妇合译的A Dream of Red肘栅面瑚——的回目中.译者均以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尽可能地再现原回目所具有的“三美”的美学特色。以期达到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回目中有众多的人物评价词,如"俏平儿"、"敏探春"等,这种现象还未受到红译研究界的注意。本文以《红楼梦》回目中的人物评价词及其对应的几种英译为研究对象,把人物评价词的英译分为五种类型,即省译法、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创译法,并对各种翻译方法进行简要的例证分析,发现邦译、乔译、杨译的直译较多,体现了以原文为中心的忠实导向,霍译的方法分布比较均匀,出现了较多的省译与创译,译文既有较大的灵活性,又能较准确地反映相关人物的性格与形象。  相似文献   

9.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他的武侠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其小说回目也别具特色。作为其代表作的《萍踪侠影录》,回目形式为修葺整齐的九言双对,属对工整,音韵和谐,具有严格的格律规范。就其功能来看,他的小说回目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回目传统的叙事功能,而且对刻画小说的人物形象也有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将心理描写不着痕迹地融入小说回目之中是对旧式回目的一大新变。由于梁羽生各部武侠小说的回目风格相对统一,本文以《萍踪侠影录》为例,来探讨梁羽生小说的回目特色及其创作得失。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人物鉴赏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具有厚植美学修养、涵养处事智慧的重要意义。探析教师引领学生品读《红楼梦》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重点人物纵深阅读法、核心事件比较阅读法以及辅助阅读法。  相似文献   

11.
刘迎姣 《文教资料》2010,(11):11-12
《红楼梦》回目,作为“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对句形式”.因其音美、形美、意美而极富艺术魅力,成为“叙事基础上”的“精美”艺术品。其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句式工、结构活、选词巧(“联边”)三个方面。曹雪芹匠心独运,灵活多变,使《红楼梦》回目观来齐整划一,读来不滞不涩.品来精妙不绝。  相似文献   

12.
一部《红楼梦》给世人留下了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人教版第四册小说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掀起了本学期高中生读《红楼梦》、评《红楼梦》的热潮。在经过“试评《红楼梦》的主要人物”的课题研究和阅读准备阶段后,我准备以时下最流行的研究课题展示的形式来组织这堂课,希望能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来培养他们多角度地鉴赏本课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我精心挑选了不同观点不同结论的学生小课题研究论文,指定这几位学生课堂上朗读自己的论文,希望让学生感受:多角度鉴赏人物的丰富性,有助于增加我们的阅读美感。让人失望的是,试教时,发言的学生侃侃而…  相似文献   

13.
<正>师:课前每位同学都撰写了《史湘云人物评传》。大家觉得史湘云是个怎样的姑娘?生:憨。生:不拘小节。师:有同学脱口而出一个“憨”字,说说你的理由。生:第六十二回标题“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点出了“憨”字。师:非常好!《红楼梦》一些主要人物进入回目,往往在其名字前冠以一个字,概括凸显其品性和个性,即所谓“一字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典小说多以章回体的形式呈现。在《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推进课中,教师通过聚焦回目、聚焦精彩、链接整本书等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猜读、对比、预测等阅读策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故事情节,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感悟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地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98):15-16
《红楼梦》原著结构设计精巧,人物众多,个性鲜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反映。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思和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对其进行了全译,作为两种代表不同风格的英译全译本,对他们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霍克斯和杨宪益的《红楼梦》英译本各有千秋,单从回目上看就能比较两者在翻译上的某些特点,从修辞、炼字方面对回目进行比较研究就能揭示两者的翻译风格及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晓 《海外英语》2020,(6):37-38,58
《红楼梦》的回目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小说最负盛名的两个英译本分别是杨宪益版(简称杨译)和霍克斯版(简称霍译).该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多个角度对比两译本回目翻译之异同,旨在探究杨译和霍译如何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翻译《红楼梦》的回目,却殊途同归,使译本均获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7.
<正>《红楼梦》是高中阶段要求学生阅读的文学类著作,有着极为独特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但其叙事框架之庞大、人物关系之复杂、呈现主旨之多元、包举内涵之丰富都让人望而却步,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厘清人物关系、把握情节发展、梳理主旨脉络、赏析叙事艺术的方式探索出一条进入"红楼之梦"的明晰路径,窥探曹雪芹和后续者耗费毕生精力构建起的"红楼世界",进而掌握长篇小说的阅读方法。本期栏目,来自曹杨二中的施佳颖老师将会带领大家一起阅读《红楼梦》,走进《红楼梦》。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2.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3.学习《红楼梦》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调查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介绍相关知识,搭建阅读赏析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解决两个问题:1.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2.贾府的人物关系图。重点研读王熙凤、贾宝玉人物性格的塑造,学习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方法。一、赏析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是通过黛玉的眼睛来展示贾府中各色人物的,那么,在黛玉眼中,贾府中最抢眼的人是谁?(说明:以此为引语,…  相似文献   

19.
<正>《红楼梦》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不仅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王熙凤给读者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活跃、个性特征最鲜明的艺术形象,王昆仑写的《王熙凤论》,也是《红楼梦人物论》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他这样写道:"王熙凤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要探寻红楼人物的"诗意空间",就必须将《红楼梦》当成少男少女用血和泪铸成的青春史诗,去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去倾听他们的歌哭心声,为他们的毁灭(沁芳)一洒同情之泪,同时必须明白"正邪两赋说"是理解红楼人物(贾宝玉、王熙凤等)的关键所在,进而才可以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样就为中学生阅读《红楼梦》整本书提供了从人物性格的发展中来全面地理解、看待人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评价标准的新观点,以使学生充满期待地读完《红楼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