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贺少昆 《报刊之友》2013,(10):68-69
在广电格局大调整,尤其受到省级广电“上星”、“落地”的双重挤压的背景下,城市群发展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为城市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核心城市的广电媒体,应充分利用核心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和扩散作用,在城市群设施同城化、市场一体化、功能一体化和利益协同化的进程中,打破既有的行政隶属空间,有效进行资源整合、价值重构和跨媒体传播,从而增强核心城市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贺少昆 《今传媒》2013,(10):68-69
在广电格局大调整,尤其受到省级广电"上星"、"落地"的双重挤压的背景下,城市群发展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为城市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核心城市的广电媒体,应充分利用核心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和扩散作用,在城市群设施同城化、市场一体化、功能一体化和利益协同化的进程中,打破既有的行政隶属空间,有效进行资源整合、价值重构和跨媒体传播,从而增强核心城市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电视台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电视媒体(主要指省会城市和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以及其下属媒体)发端于城市,承载着其所在城市的时代精神、城市品格和区域文化,与城市和城市人有着天然的共生关系.一方面,具有独特的本土优势和直达终端的优势.另一方面,在广电媒体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城市广电传媒内有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动的障碍,外有地域分割、各自为政的羁绊;内有同行同业的挤压,外有电信、移动等的凯觑;内有发展的需求,外有竞争的压力;内有扩张的渴望,外有政策的限制.城市广电媒体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4.
城市广播电视是与城市居民和消费市场联系最紧密的媒体,是我国广电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广电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大整合、大分化、大调整,中央和省级媒体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新媒体的扩张态势日渐凸显,身兼宣传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任务的城市广电媒体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临界点.如何利用广播电视的传媒优势,紧紧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机遇,主动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实现新的战略跨越,这是摆在城市广电决策者面前的重要课题.2008年10月2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和无锡广播电视集团联合主办的"2008城市广电产业发展论坛"在无锡举行.  相似文献   

5.
王羽 《传媒》2017,(16)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广电媒体不断把广播电视传播力、影响力向移动端拓展延伸,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巩固和拓展了我国网络舆论宣传的主阵地.这些客户端的探索发展进一步强化了互联网思维,真正开始"一体化"融媒体布局,成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助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大大提升了我国广电媒体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多媒体时代。现代社会人人都能成为媒体,面对海量信息的迅速传播,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传统的媒体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发展已经成为传统广电单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广电新闻只有不断挖掘自身的优势,依靠专业的新闻素养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本文将在多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分析广电新闻的优势,并对如何凸显广电新闻自身的优势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谌怡秋 《传媒》2024,(2):59-61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推进,媒体在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面向东盟国际传播的发展新格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广西日报面向东盟国际传播的做法,探讨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媒体合作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分析媒体的广告经营环境,必然从内外两个方面人手。就地方广电媒体来说,国际、国内、地区经济环境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广电媒体不仅要面对这些宏观困境,还要面对迭出的新媒体对广告资源的争夺,互联网、WAP、DM等都越来越被证明其作为广告传播载体的价值。凡此种种投射到地方广电媒体的广告经营上,必然  相似文献   

9.
伍廉瑜  邬玲 《新闻前哨》2023,(15):46-48
主流媒体如何记录城市发展动态、传播城市治理理念、讲好城市生活故事、服务城市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的重要议题。“映像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短视频发布平台,运用短视频讲好武汉故事,推荐城市形象,形成头部影响力。在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的“新时代·新品牌·新影响”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推选活动中,“映像武汉”获得“广电媒体融合新品牌(产品品牌)”。本文以“映像武汉”为案例,从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机制创新、渠道创新等五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阐释短视频在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方面的“创新表现力”与“深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陈梦娟 《视听界》2007,(6):41-44
精品节目,是媒体节目品质的核心体现,也是国内媒体综合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因此,实施“精品战略”的理念与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一直是相伴相随。对城市台而言,实施“精品战略”,既拥有贴近本土地缘文化的优势,更面临人才、资金、传播平台等多方面的瓶颈。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转型时期,在中央台和省台“强者愈强”的背景下,在中国广播电视业探索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实施“精品战略”再度成为我国城市广电媒体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当今中国各地方电视台在对外传播方面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借用西方传播学研究领域近年来热议的世界化(cosmopolitanization)和侨居地媒体传播(diasporacommunication)等概念,分析了地方电视台国际化发展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并基于各地方电视台对外传播节目实例,提出地方电视台的国际化发展应将中文节目与英文栏目有机结合,整合运作,明确不同节目的受众.并且积极探索活动策划、海外销售等非节目化运营方式.另辟蹊径,以各种方式拓展国际化发展的运营模式一  相似文献   

12.
赵彤  邝敏琪  杜雨蔓 《传媒》2023,(24):32-35
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道路上,数字藏品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产物不断出圈。而广电媒体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也纷纷积极布局数字藏品市场,将数字藏品作为文化传播的创新途径,设计并推出了大量融合中国优秀文化的精美藏品。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广电媒体开拓数字藏品新领域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全民共享,也实现了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本研究基于广电媒体涉足数字藏品的背景,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及地方广电数字藏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推出数字藏品对于助力文化传播的意义,以期为广电媒体数字藏品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林江 《传媒》2010,(9):53-54
城市广播电视台是我国广电媒体中数量最多、也最活跃的群体.近年来,随着各类资源向上集中、向优势媒体集中,以及新媒体版图不断扩大,城市广播电视台原本狭窄的生存空间更被压挤.2009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新政的出台和广电行业内部的发展与变革,给城市广播电视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各方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国新媒体发展逐渐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趋势,受众接触媒体习惯和媒体产品呈现较大的改变。移动客户端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广电媒体纷纷开办移动客户端拓展传播渠道,作为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提高节目传播力的有效平台,延伸传播价值。广电媒体移动客户端大多处于投入阶段,在内容生产流程、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上存在相关问题,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强化城市服务功能,拓展个性产品和服务,创新运营模式,理顺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传统的广电业中发生,这就是媒体融合。媒体融合,即在数字化平台上,内容生产高度集中,通过对资源的个性加工,生产出不同形式的资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手机等)传播给受众。广电的媒体融合主要发生在传统媒体(电视、广播)和新兴媒体(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之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京奥运的日益临近,如何搞好奥运报道越来越引起媒体同仁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学刊》编辑部举办了广电媒体与奥运报道笔会,约请业界和学界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撰写了有关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做好北京奥运报道的文章。本期《聚焦》栏目刊发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主编张振华、北京奥运会媒体部副部长高长力、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江和平、北京电视台台长刘爱勤、中国传媒大学郑世明和张龙撰写的文章。张振华的文章运用辩证思维,高屋建瓴地从国际化表达与内闭式思维、硬件与软件、为一时一地与为全国长远、奥运奖牌与体育精神、为谁加油、奥运会与残奥会、冷与热、誉与毁九个方面论述了奥运传播的理念,对广电从业人员做好北京奥运报道具有一定的理念启迪作用。高长力在文中呼吁,我国广播电视工作者要切实遵守国际惯例和奥林匹克规则。江和平在文章中强调一定要尊重并保护奥运转播权。刘爱勤从奥运会主办城市电视媒体的角度谈了北京电视台的有关工作和想法。郑世明、张龙的文章论述了奥运会开幕式和谐传播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解决央企国际化传播环节存在的模式单一、方法陈旧问题,规避由此引发的国际化传播受限困境,保障央企国际化传播效能的提升。【方法】文章综合应用文献法、案例法展开阐述,提出了构建“四通八达”国际化传播体系、增强传播精准度和感染力、创新“通情达理”国际话语体系等系列建议。【结果】从中国石油实践应用案例来看,该种方法论体系是切实可行的,能够促进中央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传播,壮大与“央企体量”相匹配的“央企声量”。【结论】各中央企业在践行国际化传播战略时,可以借鉴该种经验,充分利用全球网络优势和资源优势,构建起全媒体、多维度、多层级的媒体融合宣传架构,为中国声音的传播、大国形象的塑造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文章主要探索媒体数智化趋势下广电行业摆脱困境的路径,以期推动媒体生产方式与传播形态适应多元化、个性化和实时性需求,厘清适应未来广电媒体智能化发展的核心技术类型及内在逻辑。【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及跨学科研究法梳理了目前广电行业媒体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方面的关键难点。【结果】广电媒体需要提升复杂系统下的关系识别能力,具备多维视角、多源数据和场景建模、算法优化的工具与方法;掌握传感技术应用与交互实验的设计思维,在物联网时代获得新的竞争力。【结论】媒体需尽早布局感知与人机交互技术,重视用户体验及传播效果评估,特别是将科学定量评测方法及工具应用于广播电视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重视与脑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的结合,推进媒体实验室产学研用的平台建设,引进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构建智能媒体新生态。  相似文献   

19.
武怡华 《传媒》2016,(15):70-71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旧媒体产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广电媒体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广电媒体发展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点;二是在信息飞速传播的背景下,城市广电媒体区域资源优势不再突出;三是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广电媒体难以从“视民服务”转型为“网民服务”。近两年来,传统城市广电媒体积极尝试制播分离、打造新媒体平台等方式逐步转型,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加强广西与东盟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层面的合作与交流平台,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体在东盟博览会的报道及推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能否将整合各种媒体资源优势,塑造强大的对外传播效果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新的媒介语境构成要素并结合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的传媒语境,分析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媒体报道策略,以期为其报道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