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静  徐孝文 《化学教学》2016,(10):48-50
纤维在浓碱中会收缩,探究了用pH试纸和滤纸在不同浓度的浓碱溶液中的收缩率来判断浓碱浓度的一种新方法.实验发现,在浓度小于10%的NaOH溶液中,pH试纸和滤纸不会收缩;在浓度为10%~25% NaOH溶液中,pH试纸和滤纸收缩率变化最大.此后,随着碱液浓度升高,pH试纸和滤纸收缩率开始下降,当碱液浓度超过60%时,收缩率不变.探索出测量浓碱浓度的一种快捷简易的新方法,延伸了pH试纸和滤纸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对于重量百分比浓度来说,由于重量有加和性,不管是对浓溶液的冲稀,或稀溶液的加浓的过程,还是对有固体溶质和饱和溶液共存的过程,前后溶质的总量不变。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导出溶液浓度的双三角图解计算法。  相似文献   

3.
溶液浓度就是在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相对的说,含溶质少的是希溶液,含溶质多的是浓溶液。这希和浓的配制要恰到好处,否则影响实际效果。因此,溶液的组成,必须注意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浓度问题可分成三大类:加浓,稀释,混合.若把溶质看作100%浓度的溶液,把溶剂看作0%浓度的溶液,则三类又都可归结为两种溶液混合这一类. 分析浓度问题,由溶液混合前后的变化,得出的相等关系不  相似文献   

5.
浓、稀溶液混合的问题是考查溶液浓度的一类重要题型,解决这类题型的关键是把握溶液混合过程中的变量与定量,并灵活运用物质  相似文献   

6.
浓度应用题常见的有三种类型:稀释、加浓、溶液混合.解这类应用题,首先必须弄清溶质、溶剂、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它们间的关系:溶液=溶质+溶剂;浓度=溶质/溶液×100%;溶质=溶液×浓度,其次要抓住“溶质的相等关系”. 一、稀释问题  相似文献   

7.
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常见的有四个类型的题目。 第一类:溶质是固体且不与溶剂发生反应,计算质量百分比浓度可直接用教材上的的公式计算。例略。 第二类: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在这一类计算中要注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质量 溶剂的质量。 例1.求实验室配制的1:5硫酸溶液(用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98%的硫酸配制)的百分比浓度。  相似文献   

8.
现行分析化学教材中H^ 浓度的计算采用公式法,计算公式是根据不同条件近似处理得到的,在这些公式中,有的适用于浓酸,有的适用于稀酸;有的适用于弱酸,有的适用于极弱酸。在实际计算中,选择公式比较困难,这是因为难以判断给定的酸是浓酸还是稀酸。是弱酸还是极弱酸。本文用定量的方法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两大类,并给出分别适用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计算公式。应用此公式可以十分方便地计算不同浓度条件下的一元酸(强酸、弱酸和极弱酸)的[H^ ]。与现行公式相比,文中公式具有计算简便、结果可靠、使用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列方程解浓度配比问题,是《一元一次方程》一章的一个难点,不少同学对这类应用题望而生畏,见到题目就感到束手无策,不知从何着手.本文介绍突破这一难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列表分析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有关浓度配比问题,一般来说涉及到溶液的浓度、港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等几个数量.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洛质的质量溶液的浓度溶液的质量(溶质+溶剂)×100%.常见的浓度配比应用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溶液一出浓变稀”问题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增加溶剂,使溶液“由浓变稀”.思考方法根据增加溶剂前后…  相似文献   

10.
一、容量瓶的使用容量瓶是细颈梨形平底的玻璃仪器,主要用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不能用于其他用途,如加热、溶解固体、稀释浓溶液和贮存溶液等。使用前必须首先检查是否漏液。  相似文献   

11.
一、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根据溶液的概念,可知溶液这种混合物必须是均一的、稳定的,即溶液各处的浓度相同。溶液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出现分层现象,而不具备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则可能是悬浊液或乳浊液。二、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浓与稀是指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与少,它与溶液是否还能溶解溶质无关;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指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是否还能溶解某种物质,与溶  相似文献   

12.
一、溶液的浓度1.在教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一节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对溶液的稀、浓及质量百分比浓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特设计了下表,用边讲、边实验、边记录的方法逐步填表。最后由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导出结论。追问:若用有色物质按下述质量比配制  相似文献   

13.
应用氢氧化铜与浓氨水制备铜氨纤维,研究了铜氨溶液、硫酸的温度、溶液的浓度等条件的影响,并与教材中实验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直接用氢氧化铜与25%的浓氨水制备铜氨纤维成功率高,效果好.该方法更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验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初中化学有关溶液溶质溶剂一类的计算题大致可分为溶液稀释型,溶液加浓型、溶液浓缩型和溶液配制型。这几种类型虽然各有自己的等量关系,但在解题时。只要把握住浓度百分比这一关键因素,则再难的题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单一溶质的溶液,还是混合溶液,无论是稀溶液,还是浓溶液,其电解质溶液一定呈电中性,这是电解质溶液的一个基本性质。如果能善于利用这一性质,对解决一些溶液中的问题会带来很大的帮助,现举几例说明: 1.进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浅议蒸发硫酸锌溶液的实验安徽省芜湖师范专科学校(241008)张国月《化学教学》1994年第9期“对蒸发硫酸锌溶液发烟现象的探讨”,部分内容有待商议.用1:6稀硫酸溶液域者其它浓度的稀硫酸溶液)和过量的锌反应,随着氢气不断放出,硫酸浓度越来越稀,当浓...  相似文献   

17.
1 浓溶液与稀溶液实际上 ,浓溶液与稀溶液是相比较而言的 ,是粗略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 .通常把含溶质较多的溶液叫做浓溶液 ,把含溶质较少的溶液叫做稀溶液 .按其所含溶质的量而言 ,不同物质的浓溶液和稀溶液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并不相同 .例如 ,通常的浓硫酸是指质量分数为6 5%以上的硫酸溶液 ;浓盐酸则是质量分数为2 5%以上的氯化氢的溶液 .在此含量以下的均称为稀酸溶液 .因此浓溶液与稀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其关系是 :浓溶液 加水加溶质或去水 稀溶液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 ,某溶质在一定量的…  相似文献   

18.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由于影响离子浓度大小的因素很多,同时还需正确认识溶液中的平衡关系,灵活运用溶液中三大守恒知识。因此,离子浓离大小比较就成为一类难度大、综合性强的题型,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用干冰来测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吸收率,是可以做到的。通过吸收率的数据分析,氢氧化钠浓溶液想要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是比较困难的。文章总结了增大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率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化学知识里,常见一些不能用简单的是非来回答的问题。一、由于浓度未知而无明确界限的问题1.关于溶液的颜色溶液的颜色与浓度有关,当未指明浓度时,对溶液的颜色不能机械记忆。例如溴水从稀到浓有浅黄、黄、橙黄、橙、橙红等多种颜色,CuCl2溶液有浅蓝、蓝、蓝绿、绿等颜色。2.关于微溶物的处理常见有Ca(OH)2、Ag2SO4、CaSO4等,当这些微溶物质为产物时,是否要标“↓”符号?以及Ca2 与OH-、SO42-能否在溶液中共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溶液的实际浓度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3.关于硫酸和硝酸的浓稀问题浓硫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