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发现地——河南省安阳市,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占地约953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  相似文献   

2.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形体反映了中国历史的风俗人情、社会意识、名物制度等文化内容。以女部字为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认知,这些文字充分反映了汉字造字的奇妙法门和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3.
日前,河南省文化厅宣布,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将建成投入使用。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安阳市,是“十一五”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这座以古代字符号为独特视角,反映东方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成果的专业性博物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字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说的是汉字包含的文化内涵很丰富,有一本讲汉字文化的书就命名为《字里乾坤》。中国的文明传承,中国的先民文化就蕴藏在非常形象的文字之中。这里试举一二课例。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中国的汉字蕴含了很多传统文化,在对《说文解字》中羊部字进行逐字阅读的基础上,对分布在540部首中的羊部字进行收集,通过对所收集的34个从羊字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羊部字主要体现了与羊有关的饮食文化、祭祀文化、道德文化以及图腾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汉字作为中国社会文化的载体,其表意构形记录了创造文字的那个时代社会中的多重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细观其形,深究其理,不难发现,汉字的字形与字理之间藏满道德呼吁和召唤。本文以汉字的字形和字理为切入点,挖掘蕴藏其间的德育价值,浅析汉字在小学生道德教育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试图探索一条以汉字文化为基点的德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静 《考试》2011,(Z2)
人们看到汉字,就会想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开展正确的汉字学习呢?记者就此提问古汉字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赵平安教授。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8,(5):85-88
汉字文化圈曾经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我们把三国在汉字基础上形成的文字称为"汉字型文字"。由于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汉字的传播路径主要是向东和向南两条。向东主要传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越南。汉字在三国的传播及三国对汉字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朝鲜和日本在仿造汉字书写民族语言之后,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但是越南的"喃字",本质上仍是汉字的简单仿造。今天弘扬汉语汉字文化,必须要从中吸取经验:保证自身强大,保持文化先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数千年的渊源。用汉字记载的浩瀚的典籍,为我们记录和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然而,中国现存最早的典籍,至多也只可达到晚周至春秋战国之际。在那个时期之前的中国历史文化,我们唯有通过古汉字去了解。因为汉字发展的历史比中国古文献的历史长得多。公元前十多个世纪的殷商时代使用的汉字即甲骨文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这说明在甲骨文之前,汉字已经走过  相似文献   

10.
魅力汉字     
中国最早的汉字是藏于河南安阳殷墟文字博物馆的甲骨文。它与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并称世界四大古文字,但传承三千年以上的,只有汉字。十几亿中国人今天使用的汉字,见证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明,它是人类的史诗,也是炎黄子孙精神的凝练。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本。只有真正的认识它、热爱它,才能重视它。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校科技》2017,(Z1):49-50
目的通过对四川客家方言"土广东话"中的古汉语文字设计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汉字设计内容,再现地域的历史民俗文化,促进汉字文化语境的视觉表现,引起人们对于古汉字和中华古老文化的关注,为传统文化创新研究提供启示与思考。方法通过客家方言中的古汉语文字特征分析,结合地域特点,以四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广东话"为研究案例,从文化的视觉表达、文字符号化信息设计和设计衍生应用等角度进行了古汉语文字设计的设计实践研究,提出古汉语文字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结论古汉语文字是中国汉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古汉语文字现存形式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将这一语言文字的视觉化和信息化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中国汉字的系统设计,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更是让世界人民都赞叹不已,直至今天,识字依旧是每一位学子的入门课程。学童们从识字开始,用一撇一捺描绘中国汉字,逐步认识汉字,了解文字奥秘,体会其意,运用其字,一步一步积累所学汉字。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育与汉字文化之间的联系有多么密切,汉字文化的教学不能仅仅是当作辅助工具来进行,而应当是传播我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当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汉字文化以及识字教育这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彼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下文中也将围绕这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当今世界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文字。汉字的形体与构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它们的意思,也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其中内容为人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糸部"字探析中国源远流长的丝织文化。  相似文献   

14.
汉字文化,可以从汉字的形、音、意入手解读。汉字是形、音、意一体的文字,望字知意是汉字显著的特征之一。为了研究叙述的方便,本文选取汉字构形学的视角切入,列举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字、词,通过分析这些字、词的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对汉字文化内涵作通俗的阐述。先说说"教育"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15.
《语文知识》2008,(3):F0002-F0002
王蕴智 男,1955年生,河南许昌市人。现为郑州大学文学院、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兼任全国汉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漯河市政府许慎文化资源开发特聘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学术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古代文明方向的教研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文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中属于意义最为丰富的字体之一,就因为中国语言文字的意境丰富,才造就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不朽文章,就是中国文字的神奇组合。汉字因此成了世界上最难懂、最神奇、含义最丰富的文字。下面仅以一个“愁”字,粗浅谈谈该字用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形势赋予了文字事业发展新内涵,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字的发展繁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汉字做出新贡献。文章从现代汉字审美史、现代汉字传播现象与问题、文字事业发展新动态、现代汉字审美应用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宏  田烟 《文教资料》2007,(29):41-43
从对"文"、"字"二字的说解谈起,管窥汉字文化功能及其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引发出关于文字发展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李玲 《广西教育》2014,(13):8-9
在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里,参赛选手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应试心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书写汉字能力的反思。《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策划关正文说:"在世界各大文字体系中,汉字是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但汉字又是最难书写的文字,每一个字都需要不断记忆,反复练习,才能形成书写能力。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也降低了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计算机的普及,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文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从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甲骨文到现在已有 3000 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演变中,汉字形成所依据的字音、字形、字义规律就是汉字字理,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凭借对汉字构字所依据的音形义和组成规律的讲解,便是字理识字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