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谢鑫 《阅读》2013,(30):9-10
同学们正在上图画课,孙老师认真地教他们画圆圈、画直线、画波浪……"老师,画这个太没意思了,"大伟举手站起来骄傲地说,"我会画大楼房呢,比这个好玩。""我画的大汽车跑得可快了,叭叭呜——"冬冬模拟着汽车喇叭声说。"同学们,老师也想让你们画呀,可是你们的基本功没有练扎实,画出来的图画不好看啊。"孙老师面有难色。"老师,您就让我们画吧,"大伟央求道,"画圆圈多没意思呀。"  相似文献   

2.
夏感     
梁衡 《阅读》2014,(7):15-17
"我多想再玩一会儿啊,可是,却偏偏要我上床",你们看,诗中的这个孩子多委屈呀。这首小诗被收录于斯蒂文森的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中。亲爱的同学们,在这本诗集中,你们可以读到一个孩子的全部向往。在孩子的幻想中,一切都能够化平常为神奇。  相似文献   

3.
我的梦想     
徐兆 《阅读》2014,(7):44-45
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发奋图强,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非常用功,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神采飞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志愿者。 记得上幼儿园时的一堂课上,老师问我们:"小朋友们,你们长大有什么梦想呀?"有的小朋友说长大要当医生,有的小朋友说长大要当老师,有的小朋友说长大要当解放军保卫国家……老师点到我的名字,问:“徐兆,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认真地说:“当一名志愿者!”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知道用cheap和dear表达东西便宜和昂贵吧?但是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演变,现在西方国家已经很少用它们表达这个意思了。你们知道现在价格便宜和价格昂贵都流行怎么说呢?首先来看一个小场景吧。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教师节到了。你们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吗?读读下面这篇文章吧,这是一首献给老师的歌!  相似文献   

6.
智力大比拼     
林楚 《阅读》2011,(6):42-43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知道用cheap和dear表达东西便宜和昂贵吧?但是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演变,现在西方国家已经很少用它们表达这个意思了。你们知道现在价格"便宜"和价格"昂贵"都流行怎么说呢?首先来看一个小场景吧。  相似文献   

7.
学贵有疑     
孙老师走进了课堂。他转身在黑板写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想问自己、问老师?”孙老师说。“我想知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扫路人有什么特点?”“我想知道天游峰在什么地方?”……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同学们根据课题提了这么多去年寒冬的一个下午,我很不情愿地去商店给姐姐买墨水。忽然我发现我们班的李小文竟在小区广场背着课文。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家里来了客人,没地方背书了,就到外边来了。后来,我就和李小文一同来到他家,互相背起来,很快就背…  相似文献   

8.
严军贤 《阅读》2014,(15):21-23
<正>拿着刚发下来的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小凌有些纳闷:老师的评语"心理活动不只是‘心想’"是什么意思呢?带着疑惑,她请教了老师。同学们,你们理解小凌老师的评语吗?你们知道如何让心理描写"变变花样"吗?下面,就让我们结合美国作家加里·施密特的儿童文学作品《星期三的战争》来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特殊的礼物     
吴其萱 《阅读》2011,(11):28-29
一天上语文课.杨老师提着一个黑黑的袋子走了进来.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今天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特殊的礼物。”“礼物?”我们都瞪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什么礼物?”  相似文献   

10.
班集体就是一个"家",所谓"家和万事兴",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投入和配合,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的班集体建设主要需要"三大投入"。本文着重从"道理"投入,"情感"投入和"平等"投入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实例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1.
说勤奋     
志军 《阅读》2008,(11):16-17
“同学们,课文《说勤奋》围绕‘勤奋’二字展开说理,让我们来读读想想,看课文是怎样说勤奋的吧!”大眼镜老师向同学们布置了学习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阿宝 《阅读》2012,(5):44-47
今天,三只活蹦乱跳的花栗鼠跳上了光影快递的大银幕,看它们能说擅唱,憨态可掬,你们有没有被它们萌到呀?  相似文献   

13.
学界一般认为,"兼爱"是墨学最早且最重要的主张。本文将论述,"兼爱"很可能是由墨子弟子,或是后世墨者所提出。《兼爱》上、中、下只是"兼爱"概念的出发点。这个看法的依据是:《兼爱》上的作者把墨子"爱人"的劝告解释为"相爱"或"兼相爱"。《兼爱》中则将其发展为"兼相爱、交相利"。直到《兼爱》下,"兼爱"这个概念才首次出现。"兼爱"这一概念的成熟,则完成于《天志》三篇之中。我们能发现,"爱"在十论诸篇里,历经了一个概念演进的过程:从"自爱"发展为"相爱",再进一步演变为"兼相爱",最后到无条件的"兼爱"。在这一演进中,被改变的并不是"爱"本身的内容或性质,而是所爱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学界一般认为,"兼爱"是墨学最早且最重要的主张。本文将论述,"兼爱"很可能是由墨子弟子,或是后世墨者所提出。《兼爱》上、中、下只是"兼爱"概念的出发点。这个看法的依据是:《兼爱》上的作者把墨子"爱人"的劝告解释为"相爱"或"兼相爱"。《兼爱》中则将其发展为"兼相爱、交相利"。直到《兼爱》下,"兼爱"这个概念才首次出现。"兼爱"这一概念的成熟,则完成于《天志》三篇之中。我们能发现,"爱"在十论诸篇里,历经了一个概念演进的过程:从"自爱"发展为"相爱",再进一步演变为"兼相爱",最后到无条件的"兼爱"。在这一演进中,被改变的并不是"爱"本身的内容或性质,而是所爱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严丽 《阅读》2014,(11):19-19
川川:磊磊,读了课文《石头书》,我们知道了,"石头书"上的"画"就是化石。那我来考考你,什么叫化石呢?磊磊:简单点说,化石就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川川:嗯,那你知道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吗?磊磊:这个也难不倒我。在遥远的过去,动植物死亡后,埋在泥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的尸体会随着泥沙的沉积逐渐被埋在深处。由于这里的压力很大,湿度很高,沉积的泥沙逐渐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动植物坚硬的部分——骨骼、贝壳等也随着泥沙逐渐变为地层,就像岩石一样坚硬。  相似文献   

16.
故事广场     
刘宝杰 《阅读》2008,(3):34-37
“嫦娥奔月”是一则美丽的神话传说,我们的五年级语文课本上还有这篇课文呢!常州市武进星辰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在学校的外语节上表演了这个小故事,本期登载的英语小剧本就是他们英语老师和同学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家都觉得,表演双语的课本剧是学习英语的好办法。亲爱的小读者,你们也来试试吧,动动脑筋,请教老师,编出好故事,精彩演出有你一份!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师: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喜欢?(生谈自己的体会)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听完后,你们要说说自己的感受。(CAI 播放《月光曲》片断;学生们纷纷谈自己的感受。)师:是呀,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感受到了心情的宁静,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仿佛看到了风暴、大瀑布、黄河一泻千里……。你们说得很好,难怪有一位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说:“音乐使人类精神进发出火花。”这位音乐家是谁呢?师:对,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月光曲》中的音乐家贝多芬。你们了解贝多芬什么呢?(生发言)师:你们说得很好。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从小就有  相似文献   

18.
房志荣 《阅读》2015,(8):20-22
有一件关于作文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同学们正兴致勃勃地准备外出春游,一个学生突然说了句:"回来肯定又要写作文了!"一说到这个话题,刚刚还阳光灿烂的同学们脸上马上阴云密布,一位同学去问老师要不要写,得到肯定的回答时,同学们失望的表情溢于言表,有同学说宁可不去春游也不愿写这种无聊的作文。这个故事很好地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作文中没有儿童,儿童没有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19.
郑若瑜 《阅读》2014,(11):24-24
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们一块儿去爬栖霞山。来到栖霞山,一大片红叶争先恐后地跳入我们眼帘。顽皮的风儿穿梭在树中间,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沙沙沙……"大树好像在催我们,"小朋友们加油呀!山顶的风景更美呢!"我们伴着大树的"加油声",开始向山顶进军。沿途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呀!枫叶的颜色不是单一的红,它们有绿的,有黄的,有红中带黄的,有黄中带红的……真是五彩斑斓。"快看,我们要到山顶了!"小伙伴们叫着。我一抬头,真的!  相似文献   

20.
今天真热     
吕旻静 《阅读》2013,(11):24-24
今天真热呀!太阳像一个大烤炉,炙烤着大地。把一盆凉水放在地上,没过两个小时就热了。由于气温高,树叶都蔫(niān)了下来。马路上,如果放上一只鸡蛋,不到两个小时,就可能吃到熟鸡蛋。停在路边的汽车,被太阳晒得像个大蒸笼,外面烫,里面空气仿佛快要着火了。小狗躺在墙角下,热得不停地伸着舌头。看到我们在家里开着空调,它也跑到门前用爪子扒门,嘴里不停地呜咽着,好像在说,你们倒凉爽,把我留在外面,热死了,还说疼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