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语文与美     
何小燕 《初中生》2007,(11):24-26
语文就是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我们处处离不开语文。阅读祖先的历史,我们需要语文;弘扬民族的文化,我们需要语文;观赏名山大川,我们需要语文……有了语文,我们才能与世界交流和对话;有了语文,科学家、哲学家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研究清楚地表达;小说家才能描绘景色、刻画人物、反映现实;诗人更是通过锤炼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感情尽情地抒发。大到外交谈判,小到寻人问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拷问之一:真语文?假语文? 纵观时下的语文教学,你会发现,学生的分数确乎在不断地提高,而我们的教师却越教越累。学生越来越厌学,语文甚至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语文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人文性最强、内容最丰富、最有光彩的学科。静下心来,痛定思痛,我们就会明白,我们哪里是在教语文。我们只不过是领着学生日复一日地在做题罢了,即使在说。也是在说着应对试题的话。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会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韩军说,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路上失落了太多的“根本”,于是他“呼唤中国语文教育返本归根”。在《中国教育报》组织的“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我们失落了眼泪”;有人认为,我们失落了“语文基础知识”、“讲授式教学法”、“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等等。其实,细想来,最根本的是,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迷失了自己。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且歌且行,且行且思,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难发现,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导致主旋律中出现了一些杂音:虚,闹,杂,偏,反映出的问题让我们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使得我们再次追根溯源:语文课是什么?何谓语文本色?有专家概括成:语文课就是学生学习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此时,我们在心底发出呼唤:呼唤语文本色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在全国小学语文界正在研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关心语文教学,加入到语文教学的讨论中来,这对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促进。一方面可以引起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认识、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我们努力寻求改进语文教学的办法。但讨论也好,改进也好,首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估计。  相似文献   

6.
吴瑞英 《广西教育》2005,(4A):40-41
艺术,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们的孩子,那我们的教学必定会成功,会到达一种意想不到的境地。如何抓住学生喜爱艺术的心理,把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引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在艺术般的语文教学中感悟文化,享受幸福,以增加我们的语文教学的魅力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朱绍禹先生,名位领导、专家、学者,朋友们:北国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然而,在我们这里———东北师范大学,却春意盎然,热情似火。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朋友们欢聚一堂,恭贺我们敬爱的朱绍禹先生从教55周年,恭贺朱先生80华诞,并对朱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研讨,这是我们心仪已久的愿望,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盛事、喜事。在这里,我谨代表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齐峰先生,代表语文报社社长靳保太先生以及语文报社的全体编辑同人,对朱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20多年来一直关爱、支持我们语文报社事…  相似文献   

8.
从我们第一次背起书包走进校园,语文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学习生活之路。它陪伴我们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走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今后呢?语文还要伴随我们读初中,读高中,读大学。大学之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发明等等,恐怕更离不开语文了。所以我们说:语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语文教你求知以前我们经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当我们面对WTO,面对信息技术,面对知识经济,我们会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才能更…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在全国语文界正在研讨和实旆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关心语文教学,加入到语文教学的讨论中来,这对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促进。一方面可以引起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认识、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我们努力寻求改进语文教学的办法。但是,讨论也好,改进也好,首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估计。  相似文献   

10.
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学习是与勤奋、刻苦、应试这样的词语紧紧相连的。而今天,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中,才意识到语文绝不只是一本本教科书。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以及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因素、情感倾向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使之丰富我们教学,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精神乐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这篇也许不能算作小说的东西,没有华丽的语言,更没有动人的情节,但它记录了一个语文学习者的心路历程,字里行间蕴含着一个青年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意在抛砖引玉,引发广大语文教师和关心语文教学的人们对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教语文,应该怎样让我们的学生轻松学语文?  相似文献   

12.
王青青 《小学生》2010,(3):19-19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这一新的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本的误区,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语文。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学生,而是因为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我县新课程改革实施七年以来,我作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有了这样一个深刻认识: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充溢着现代气息、满怀着创新意识的《现代语文》,与所有支持、关心、呵护其健康成长的语文教育家、各界朋友、广大作者读者,抱着“传播大语文观念,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为大众语文生活服务”的理念,曾共同创造了过去的辉煌。现在是未来的起点,未来是现在努力的方向。为了抓住现在,掌握未来,我们必须用百倍的信心、千倍的爱心共同经营、策划好时间老人恩赐给我们的每一期、每一页。《现代语文》是我们大家的《现代语文》,是所有新老理事单位、所有合作单位、所有协办单位的《现代语文》。本刊将与大家共同创造新的成就,为了我们共同…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大语文观的改革潮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力承载语文教学深厚的内蕴。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经过了十几年的语文学习,语文素养仍然不高,实践能力差,手不会写,口不会言,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悲哀,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也是引起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近十年来,作为一位普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切实感受到了语文——作为一语言工具学科的微妙处境,也深刻认识到了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难度和语文教师肩上沉甸甸的担子。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说它“基础性”,不仅是指它是我们学习、传播我们母语的媒介,是一个人立身、为人之根本,更是指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的长期性和语文知识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语文教育自1904年独立设科以来,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然而我们过去的讨论,基本上是就中国的语文教育谈中国的语文教育,研究视野的狭窄使得中国的语文教育总是在一个封闭的小天地里翻来覆去,让人看不到多少新的重大突破。现在,该是我们把眼光投向本土以外,去研究别国的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时候了。研究别国的语文课程总取向、语文教育模式、语文教材类型和语文考试改革等情况,对于中国的语文教育改革,必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语文带给了学生什么?这个疑问也许是每个语文老师心灵的痛。面对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或有些麻木的眼睛,面对一篇篇足以使教师写作水平下降,且平淡苍白的作文,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深思。勿庸置疑,我们的语文教育作为民族的母语教育,它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负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包蕴着独属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智慧。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在每次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总是成为众矢之的,满身千疮百孔。似乎先辈们留下了这一份“家产”是阻碍我们今天语文教学发展的根源。《汉书·谷永传》中说:“愿陛下追观夏、商、周、秦所以失之,以镜考己行。”在这里,我们无须鉴古,只要追观一下建国后语文教学所走过的路,就会明确应如何对待传统语文教学。新中国诞生后,我们一度全盘否定了传统语文教学方法,让苏联的“文学分析法”主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课不考虑汉语学习的特点,不重视字、词、句、篇的教学,大讲其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写作特点、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20.
人梯·坐标·农夫与火程红兵老一辈语文教育工作者、教育家们,以他们的努力,以他们的汗水,以他们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卓越的识见,为我们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一座人梯,使我们得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领略语文世界的无限风光。于此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的责任、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