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必修课,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教育方针的要求,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发展非智力因素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必须要注意社会实践对学习和学校的影响,把着眼点放在坚持“四个统一”上,注重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提高,使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获得收益,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乔石豪 《河南教育》2010,(10):44-44
话题背景: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刚刚结束,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讨论也在渐渐减少,但这些讨论留给我们的思考空间还很大。不可否认,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随着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模扩大和形式多样,关于“社会实践活动日益形式化”的质疑声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文章拟从大学生社会实践着手,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基本经验,以期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化”、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内、校内、校外“立体化”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三化”工作模式,旨在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加科学、规范、合理,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好地把握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效果等,用以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以“三下乡”社会实践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许多成效。同时,也在参与力度、参与能力等方面凸现了大学生诸多方面的不足。因此,在“三农情感”、人际交流、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培训,对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社会实践是人才素质形成的重要途径,地方党委、政府与高等学校要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共同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成长的规律、“大教育”的涵义及“双向受益”的实践出发,正确对待大学生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载体.本文基于多年的高校工作经验,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运作“体制化”、活动参与“全员化”、内容设计“规范化”、实践管理“项目化”的社会实践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虚拟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品格,是“现实”的虚拟社会实践活动,并具有以下现实意义:是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困境的必然选择,是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性的必要途径,也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杨春东 《河南教育》2010,(10):45-45
当前,随着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模扩大化和形式多样化,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否流于形式”的争议越来越激烈。我认为,大学生能否正确看待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是否流于形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环节,也是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论文阐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意义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实践教学的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构建“三结合”的实践平台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彭兰 《高教论坛》2005,(5):179-182,122
通过对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倾向,在分析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同度、动机、内容、组织形式、最大收获及对社会实践的意见或建议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有较高的期待和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综合素质教育、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促进大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和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得到高校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既有普通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又有其鲜明的特殊性。本文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研究当前独立学院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社会实践模式,以更好的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角色弱化,自身是内因,大学生、高校与社会等是外因。辅导员引领大学生成为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起到协调场域、拓展空间、推动创新等作用。从辅导员的工作机制来看,其角色应定位为组织策划者、指导参与者、安全管理者、总结评价者和成果推广者。  相似文献   

14.
高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人文教育关系到学生道德养成、人格完整,关系到社会进步、民族兴衰。当前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人文意识淡薄,高校可从优化课程设置、建设校园文化及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入手,加强人文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然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差别依然巨大的情况下,惟有找准教学视域,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来阐述问题,凸显和抓住理论中的关键领域,才能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动力不足问题是指大学生对道德有比较正确的认知,但在道德践行上却缺少推动道德行为的坚定力量和坚持精神,所以往往在道德行为上表现为知行不一。导致大学生道德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教育引导不完善以及大学生的道德思维不成熟等,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通力协作,才能最终解决大学生道德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还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加强感恩教育的对策,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施恩的教育,使他们做到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可能路径:以改革开放为起点,提醒大学生慎对物质幸福;以全民所有为旨归,引领大学生学会分享幸福;以文化建设为导向,教育大学生重视精神幸福;以自主创新为灵魂,提倡大学生主动创造幸福;以和谐社会为目标,倡导大学生构建和谐幸福;以社会转型为契机,鼓励大学生尝试幸福转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幸福观。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形成的意识形态。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社会最活跃的群体。通过对大学生生态伦理知识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生态意识总体积极向上,对生态伦理知识有所了解但有待深入,生态伦理情感丰富但需加强引导,善待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有待进一步养成。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生态环境实践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信念和自觉行为,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高职学生,对于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很大,本文主要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对羽毛球运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羽毛球运动能够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使大学生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并展现其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