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已经不再使用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18年的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18年的实践同样证明,正像邓小平同志1980年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的:“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政治具体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于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中。特别是在面临西方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情况下,所谓不问政治、远离政治,是不可能的。在文艺工作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创作思想,多出精品,把美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郑重地…  相似文献   

2.
如何重新认识或评价“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是当前文艺战线上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服务于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应当坚持的一个永远不变的原则,当然这个口号也就无可非议了。有人则说,这个不科学的、有害的口号,任何时候都不利于文艺的发展,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提倡。一定的文艺都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都是一定的时代的产物。时代的变化,不同历史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革命任务的不同,无产阶级文艺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新情况和  相似文献   

3.
我们说文艺不能脱离政治,我们又说“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是不科学的。这两个命题是自相矛盾的,还是相辅相成的?我以为,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即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寻求统一,这个问题不难得到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文艺为政治服务,是长期来植根于我们头脑中的一条文艺基本原理。这个问题现在又重新提了出来,并且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心论题,其主要原因是:文革前十七年文艺出现过“左”的偏差,文革后十年文艺又遭到“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摧残,这种偏差和摧残正是在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原则下进行的。为了繁荣和发展新时期的文艺事业,必须认真从这方面吸取经验教训。由此观之,文艺和政治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关系到文艺成败兴衰”的大问题。问题既然如此重大,我们就必须审慎地加以思考:到底是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本身不科学,还是理解、运用这个口号有问题?“四人帮”的政治和我们讲的政治在性质上是否相同?带着这些疑问,我拜读了近期报刊发表的有关这个口号的争论文章,同时重温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在文艺的根本方向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对文艺功能的认识上,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将文艺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范畴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总体构想中加以分析和把握。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上,邓小平改变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提出文艺不从属于政治又不脱离政治的新论断。在文艺应坚持的方针上,邓小平拓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内涵。在文艺创作的源泉问题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的思想,指出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某作者两篇坚持文艺从属于政治、服务于政治的观点的文章进行了商榷和辩难,认为它的观点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又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因此对文章说什么放弃“从属”论是什么“重大理论问题上的速误”等说法进行了反驳和否定,指出只有坚持邓小平的科学论断,才能迎接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更大繁荣兴旺。  相似文献   

7.
本文并不想回答文艺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种种非难与攻击,而只就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作出我们的回答,这就是许多人和许多文章所一口咬定的所谓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反美学倾向”,用夏中义的话来说就是:“何谓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内核?……这内核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坚持文艺从属于政治,亦即片面强调文艺的政治实用功能;偏偏忘了文艺的本性是审美”。“毛泽东《讲话》的出发点并不想回  相似文献   

8.
本文并不想回答文艺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种种非难与攻击,而只就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作出我们的回答,这就是许多人和许多文章所一口咬定的所谓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反美学倾向”,用夏中义的话来说就是:“何谓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内核?……这内核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坚持文艺从属于政治,亦即片面强调文艺的政治实用功能,偏偏忘了文艺的本性是审美”。“毛泽东《讲话》的出发点并不想回  相似文献   

9.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汉口市成立,它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创办了会刊《抗战与文艺》,这个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文协”提出的“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这是在抗日救亡民族解放战争中,对文艺和文艺工作者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1930年以来文艺“大众化”讨论的深入和发展。它促使作家、艺术家走向群众,纠正新文学民族化不够的缺点,创造出真正  相似文献   

10.
孙子威同志的《美学沉思集》即将出版,我想写几句话,因为是我建议他编这一本集子的,就我所知,还有不少读者也有这样的要求。回顾一下解放以来的文学发展状况,在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的偏向就是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关于这个口号本身现在已有定论,这里就不讨论它),却很少去探讨文艺应该如何去为政治服务,轻视和忽视了文艺的特质和文艺规律,将文艺与政治(其实  相似文献   

11.
在极“左”政治的强力控制下,“文革”文艺与政治高度一体化。文艺自身没有运动,政治运动支配着文艺运动。作为文艺活动的一部分,“文革”文艺批评也不能不充当政治斗争的工具,沦落为“革命大批判”的武器,为极“左”政治服务。批评家主体意识普遍丧失,批评理论资源奇缺,致使文艺批评既不具有“科学性”,也不具有“文学性”,彻底丧失了自己的本体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一、“文协”简况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1983年成立于汉口,被看作是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占线最终形成的标志。它的任务是“团结一切不愿做日本帝国主义者底奴隶的文艺作家,从文艺的道路上参加这个光荣的民族事业。”它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组织了作家战地访问团,帮助作家深入前线和民间,以描写抗战现实。它的会刊是《抗战文艺》,这是抗战时期坚持得最久的刊物之一。1939年到1940年是它最活跃的时期。抗战胜利后,它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相似文献   

13.
“四人帮”极端仇视、害怕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早在一九六六年二月勾结林彪炮制的一个黑座谈“纪要”中,就把矛头指向了这篇无产阶级的经典文献。他们以极“左”的面孔出现,在黑“纪要”里提出了一个所谓“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的口号,后来,他们又改提为:“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以下简称“根本任务”论)。“根本任务”论一出笼,“四人帮”及其在文艺界的亲信、走狗诸如初澜、江天之流,相继鼓噪,争吹喇叭,调门越吹越高,甚至说“这是无产阶级在文艺革命过程中,为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而提出的一项纲领性的战斗任务”。搞乱了是非,污染了文坛。  相似文献   

14.
一、“文协”简况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1983年成立于汉口,被看作是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占线最终形成的标志。它的任务是“团结一切不愿做日本帝国主义者底奴隶的文艺作家,从文艺的道路上参加这个光荣的民族事业。”它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组织了作家战地访问团,帮助作家深入前线和民间,以描写抗战现实。它的会刊是《抗战文艺》,这是抗战时期坚持得最久的刊物之一。1939年到1940年是它最活跃的时期,抗战胜利后,它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相似文献   

15.
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发展的首要问题,它关系到党的文艺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四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定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的方针;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改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从“为工农”到“为人民”,这一提法的改变,标志着党的文艺方针已逐步进入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里,一九三六年“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论争的问题,是一个被“四人帮”搞得十分混乱,造成严重政治后果和恶劣影响的大问题。一九六六年初,“四人帮”勾结林彪、陈伯达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出笼之后,他们把“两个口号”论争说成是毛主席革命路线和王明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两条路线斗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和发展人类精神文明做贡献──论文学艺术的历史使命张德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而代之以“为人民眼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可是。十几年来不少文艺工作者并没有积极地理解和执行这个口号。文学艺术疏远政治、疏远人民、疏远社...  相似文献   

18.
“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就如何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口号以及与此口号有着密切联系而内涵又有一定区别的其他口号,如“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教育学的中国化”、“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等,是我国十余年来广为流传的口号。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得到了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广泛赞同或认可,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关于这个口号能不能提,命题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提与不提这个口号对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发展各有何利弊,曾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中…  相似文献   

19.
“保卫苏联”是共产国际的基本政治口号。共产国际的一切重大政策措施和革命活动,都是在“保卫苏联”这个总的政治口号和战略思想指导下实施的。因此,研究共产国际的历史经验,不能不首先对“保卫苏联”这个口号进行一番考察。 1 共产国际前期“保卫苏俄”的口号是以“不许干涉苏维埃俄国,在法律上承认苏维埃俄国,从各个方面切实支援它恢复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在共产国际领导下,一个广泛开展的“不许干涉苏俄”的群众性革命运动的浪潮,几乎席卷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无产阶级援助苏俄的救灾运动,真正发展成为工  相似文献   

20.
文艺领域中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文艺思潮的出现,一种文艺观点的提倡,总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反映了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同当时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有着明显的或隐蔽的联系,从属于一定的思想政治路线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顽固坚持唯心主义的“天才论”的同时,又极力鼓吹唯心主义的“灵感论”,这并不是偶然的。“天才论”是“灵感论”的理论根据,“灵感论”则是“天才论”在文艺问题上的具体表现。两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众所周知,“天才论”是林彪反党的理论纲领,其实质是妄图篡改党的基本路线,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在中国复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专政;那么,以“天才论”为理理论根据的“灵感论”,就是林彪反党的文艺纲领,是在文艺领域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反革命理论,他所散布的一系列反动文艺观点都是和这个黑纲领有联系的。我们要清算林彪的反动文艺观点,就要揭露批判林彪鼓吹“灵感论”的反动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