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的入口处,一般指幼儿园的大门和门厅,是孩子和家长进出的必经之地,也是给孩子和家长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幼儿园作为孩子的“家”,要使孩子一看到这个“家”,一走进这个“家”就感到亲切,就能喜欢;家长一看到这个自己孩子即将生活的环境,就感到放心,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新建、改建的幼儿园,大多十分重视入口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家园沟通不畅的真正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近日,我向全园幼儿家长发放了关于“家园沟通不畅”的问卷调查,其中,780名幼儿家长中有接近半数的家长认为家园沟通是通畅的,剩下半数的家长中,又有一半的家长认为自己处于畅与不畅之间,另外一半的家长则果断地选择了不畅通。家园沟通不畅的表现1.将近一学期没能与孩子的老师谈过话、交过心。2.说不出孩子老师的姓名、学历、基本情况。3.不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4.不清楚自己孩子的发展在同年龄孩子中处于什么水平。5.说不出幼儿园的特征、办5.说不出幼儿园的特…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的作业让家长签字好不好呢?这是一个需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弄清楚后才能回答的问题。第一次看到“家长签字”,还是远在六十年代前期。我在南京读大学时,姨妈家有个孩子在部队幼儿园全日寄托,每逢周末幼儿园有专车送孩子们回家。家长接孩子时,总要检查一下孩子有没有把“联系簿”带上。几乎成了习惯,家长们都在晚饭后的饭桌上认真阅看教师的“本周寄语”,阅毕郑重签上姓名。这些家长平时工作都很忙,然而这件“小事”都能坚持做好。我多次看到姨妈以十分钦佩的神情称赞教师工作负责、观察细致,评语写得入木三分;小表弟则专注地听着他妈妈对教师的夸奖,尔后喜滋滋地收藏好“联系簿”。  相似文献   

4.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5.
一、期望与幼儿园多沟通,多参与幼儿园活动。“希望老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表现常与我们家长沟通,以便我们有重点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多举办几次家长开放日,使家长能及时、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以便全方位进行配合。”“望能经常参加你们的教学活动,一学期一次太少。”二、期望老师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给他机会,因人施教。“孩子比较内向,请多多训练她大方的性格和讲话的能力。”“我的儿子敏感、脆弱,特别自尊,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大缺点,希望老师针对他这一弱点予以教导。”“孩子比较缺乏竞争意识,希望锻…  相似文献   

6.
有的家长反映,入园都两个月了,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可我的孩子上幼儿园总不太高兴,怎么办呢?其实,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家长别太担心,你可以这样做:●尽量启动孩子的快乐记忆,经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幼儿园里什么最好玩?”“老师为什么奖你小星星?是不是你做得很棒?”帮助孩子回忆幼儿园里愉快的情景,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还可以与孩子订一个协议,如每天让孩子讲一件幼儿园里发生的开心的事情,每天给爸爸妈妈介绍一位新朋友。让孩子带着“任务”积极投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不能一味哄骗或责备…  相似文献   

7.
很多家长都向我反映,送孩子进幼儿园是名副其实的“艰难之旅”。“小鸟”不想飞出窝,磨磨蹭蹭,哭哭啼啼,死活不动,家长哄吓并施,连拽带拉好容易把孩子弄进幼儿园大门,交到老师手里,孩子还拉着家长的手不放。于是老师家长联合行动,又费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请进教室。孩子在窗内哭声不止,家长在窗外簌簌掉泪,那情景真如生离死别,凄凄惨惨戚戚,每天都上演一遍。送孩子入园为什么如此艰难?家长大都把责任推给孩子:“这孩子脾气太坏”,“太娇气”,“天生爱哭”,“比别人认生”。也有怪幼儿园的:“我们孩子看见那个老师就…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下午离园时间,某幼儿园中班一幼儿的家长来接孩子忘了带“接送卡”,老师说:“没有接送卡,是不能接孩子的,这是幼儿园的规定。”可家长解释说:“幼儿园离家很远,回去拿需要半个小时。”幼儿教师执意不放孩子。无奈,这位老师早就认识了的幼儿家长只好骑车返回,等他拿来接送卡时,班里只剩下一个幼儿——即这位家长的孩子。试想此时的家长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家长和教师之间又怎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呢?为什么教师不能灵活地处理问题呢?原来幼儿园对接送孩子的要求是:有孩子无卡(早晨送孩子将接送卡带走):有卡无孩子(下午接孩子后留下接送卡)。…  相似文献   

9.
家长开放日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孩子在园学习生活的一扇“窗口”,也是家园沟通交流的一条“渠道”。我对该项活动有以下四条建议: ——宜早不宜迟。孩子入园后,家长普遍希望尽快了解幼儿园的环境、教育质量和孩子在园情况;幼儿园应及时听取家长意见,有足够的时间改进教育工作。因此,家长开放日一般宜安排在期初或期中进行,不宜临近期末才安排。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农村幼儿家长一般家务事较多、居住比较分散等特点,我园开展了一项新的活动——预约谈话。即每天每班提前预约两名幼儿家长,家长姓名公布于家长联系栏中,放学后,本班教师跟预约的两名家长进行交谈。一方面,向家长如实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听取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教师要做好谈话记录。根据家长的反映,教师向家长推荐好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与家长探讨如何实行家园共育。一学期以来,“预约谈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家园联系更加密切起来了。我园的“预约谈话”@张磊  相似文献   

11.
编辑张婴音孙智正纲要点击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案例一1.某幼儿园老师正在召开家长会,会上征求家长意见、建议,可家长们纷纷表示:“我们没意见,你们是幼教专家,我们听你们的。”2.有些家长认为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孩子就是幼儿园的事了,不应再让家长带这带那。甚至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调皮捣蛋、没进步,…  相似文献   

12.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做家长的总免不了有些担心和不安:“老师会对我的孩子好吗?”还有些家长则如释重负:“这下好了,总算有人管了。”其实,做幼儿园老师的,最怕的就是这些“甩手家长”。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健康活泼地成长。关键是家长能否与幼儿园老师配合好,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相互联系。对此,从一个幼儿园老师的角度看,我觉得家长要注意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学期一开学,我们发给家长一张“家长须知”。“须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要求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做孩子的表率;二是要求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孩子中互相配合。在做孩子的表率方面,有一条是要求家长在一学期中为幼儿园参加“半天义  相似文献   

14.
彭武 《早期教育》2006,(2):28-28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家园相结合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儿园力图通过“开放日”活动。为家长提供真实了解孩子在园学习生活的情况,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理解。那么,家长如何利用“开放日”活动,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和孩子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5.
张保青 《山东教育》2005,(15):39-39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该是孩子长久的“家庭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堪称幼儿教育之“双臂”,缺一不可。由此看来,要想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密切“牵手”,幼儿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与幼儿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联系、交流、沟通、合作,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多多进行建议性“指导”,使家长针对孩子的教育“得手”、“得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幼儿园到底在竞争什么?如何适应社会与家长的需要,求得可持续发展,一直为我们所关注。幼儿园是一个特殊的消费市场,幼儿是特殊的消费者,由于受年龄限制,选择幼儿园由家长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吸引家长的是幼儿园所有的竞争“资本”。为此,我们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区的14所性质不同的幼儿园随机抽取一千余名家长进行调查,以从中寻求答案。 一、从家长择园看幼儿园竞争的“资本” 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比为孩子买任何东西更为重要,家长必然要“货比三家”。调查中有37…  相似文献   

17.
入园之前     
那些牙牙学语的幼儿听说要上幼儿园,有的高兴得拍小手,有的怕得直摇头,其原因在哪里呢?许多家长把孩子进幼儿园当作一件大事,教育孩子热爱幼儿园,团结小朋友,勤劳动,守纪律,听老师的话,做诚实勇敢的好孩子。有的家长还抽空带孩子到幼儿园去认识老师,熟悉环境,参观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孩子幼小的心田产生了早些进幼儿园做好孩子的热望。这样的孩子一进幼儿园,就能听老师的话,与同伴友好相处,乐意参加各种活动,习惯于集体生活。有的家长却把孩子上幼儿园作为惩罚的手段,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总是用“送你上幼儿园”,“让老师去骂你管你整你”,“不接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与上海及一些兄弟省市的幼儿园打交道。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小学化”的倾向。有的上语言课,老师教汉字和汉语拼音知识,还给孩子布置回家之后二页三页的书写作业;上计算课,教孩子背乘法口诀,还教儿何概念……有的索性让大班孩子“超前”学习小学一年级课程。这种做法居然得到某些家长的肯定,仿效者也日益增多。此外,各地还出现了一些专业幼儿园,如“音乐幼儿园”,“国画幼儿园”、“外语幼儿园”等等。这些幼儿园不仅收费昂资(如某市一所音乐幼儿园,家长每月得缴纳120元的学费),而且孩子从早到晚  相似文献   

19.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明日栋梁。随着独生子女队伍的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不惜“倾囊投入”,渴望将来“子成龙,女威凤”。许多家长在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叮嘱孩子好好学习,多识字,多背诗。有的幼儿园为了应付某些家长,把“拼音写字”,外加“百以内的算术题”,更有甚者“小九九”、“乘除法”也作为对幼儿的“强化”内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幼儿升入大班,即将上小学,不少家长开始焦虑,纷纷找老师询问孩子要不要上学前班,甚至有的家长说:“幼儿园各方面都很好,但是不教孩子拼音、写字、算术,我担心小学会跟不上。”“我每天回家问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孩子什么都说不出来。”“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孩子每天就是瞎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