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话原型批评产生在1957年,创始人是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他的著作《批评的剖析》被视为该批评的"圣经"。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石是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仪式派"人类学思想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及原型理论。弗莱在弗雷泽和荣格等人的理论基础上建构起系统的神话原型批评,他认为文学是神话的位移,文学中潜藏着神话的原型,人们只要把全部文学纳入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之后就可以找寻到神话原型。神话原型批评既有突出的优长之处,同时也有异常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的问世,标志着"原型批评"理论的崛起。所谓"原型批评",也叫"神话批评"。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是浸润于人类文学文化体系的各个层面,成为研究人类文学的起点。弗莱《批评的解剖》主要是一部原型批评(神话批评)的代表作,通过将《批评的解剖》的不同批评模式运用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可以窥见古希腊罗马神话别样的风采,也是将原型批评理论运用于实际文学批评的一次有益尝试。依照上述分析方法,我们能够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找到符合弗莱原型批评理论的众多意象,也能够根据这如此众多的原型意象映衬弗莱理论的正确性与前瞻性,进一步让读者把握古希腊罗马神话除了赏析与文化的作用之外,更深层次地体现了神话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文学理论家诺思洛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即被介绍引进中国,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原型”这一概念仍有诸多认识不清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原型与神话关系的理解模糊;对文学原型与心理学原型的混淆;对原型批评与结构主义、形式主义之间纠葛的认识偏差。把以上三个方面作出辨析将能更为准确地理解弗莱提出的原型观念,同时也对我们借鉴西方文学理论批评思想时的失误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原型批评理论将奇幻文学《魔兽正史》与北欧神话,及北欧神话衍生物《尼伯龙根的指环》和《魔戒》从人物形象,基调、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在北欧神话中找出了《魔兽正史》的原型。  相似文献   

5.
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流派之一,它为人们提供了分析文学作品的新视角。《莱尼和他们》是海因里希.伯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神话原型,比如人物原型、主题原型和意象原型等。文章主要应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莱尼和他们》中所体现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6.
W.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之一。神话因素的运用是福克纳作品的一大特点。他的《喧哗与骚动》被推为20世纪杰出的意识流小说。但许多读者对该小说的无时空性和神话因素感到难以理解。以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为基础,从圣经原型人物分析角度出发,探讨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与圣经中人物的置换与对应,则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赏析作品的新视角,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福克纳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着眼点,通过阐明原型、原型的理解和"文学移位"等相关问题,结合传统文化中历史悠远的灵石崇拜情结,以具体的文学文本对该理论加以阐释,力求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对灵石崇拜的多种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代宗师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代表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发表于1891年。从那时起,它就广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从作品的神话原型主题入手,作一些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来加深、拓广对这部著作的理解。神话原型批评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英国,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一起被誉为本世纪三个最具有影响的批评流派之一。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的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加拿大的弗莱认为原型批评的目标之一就是不仅发现作品的叙述和意象表层之下的原型结构,而且揭示出连接一部作品与另一部作品的原型模式,最终使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因此神话原型批评是帮助我们看清在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情节背后隐藏着的潜在的人物原型模式和作者的意图所在。  相似文献   

9.
文学循环论是弗莱原型批评理论的框架,它把文学类型和自然界春夏秋冬的交替对应起来,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鲜的视角。菲茨杰拉德是受弗莱影响较深的一位作家,他的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充分体现了文学循环论的内容。因此对这部小说的结构原型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文学循环论的理解,更加深刻地理解循环论的价值与局限。  相似文献   

10.
原型批评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研究文学与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它起源于英国,兴盛于北美。本文介绍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并试图概括其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戴.赫.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采用了很多的圣经原型,比如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和意象原型。根据诺思若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读者可以在更好地理解劳伦斯和《圣经》关系的同时用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圣经》这一文学经典,并更好地领悟劳伦斯的救世情怀。  相似文献   

12.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将神话中的原型与小说要素对比,探索小说中的人性与人类心理世界。本文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将《追逐者》中三个人物与《圣经》中的撒旦、亚当、夏娃进行比较,以此让读者更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与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评论界对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作品的研究可见文化研究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和性别研究批评等,从原型批评方面对其作品的研究却着墨不多。笔者通过研读福斯特的早期作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比对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理论,发现小说中的大量意象都能对应弗莱建构的原型系统。在此背景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可谓是一部神话原型的罗曼司,其中的丰富原型依然具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神话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的一个重要批评流派.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思罗普·弗莱于1957年发表《批评的解剖》,标志着它的成熟.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中,他以文类对应四季,对于文学形式之一的“传奇”也有深入的探讨.本文以他的另外一部著作《世俗的传奇》为启示,希冀通过对弗莱的“传奇”这一文类的研究进而分析中国小说“三言”中的女性传奇故事的结构,意义以及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5.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具有神话特征的小说。根据弗莱的原型理论,原型可以是人物、情节、主题等的原型。因此,本文采用原型理论对盖茨比的原型进行探讨,使读者对盖茨比及其短暂的一生有更清晰地认识。  相似文献   

16.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文论界兴起,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运用神话原型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实践也层出不穷。但是,文章认为,将神话原型批评只限定在运用“神话原型的交际作用”来找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等是不够的,还应深入神话文本进一步探讨这种神话原型意象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弗莱原型批评理论中“神话”概念的不严密。原型概念及运用的缺陷。文学发展体系中动力系统的缺乏等不足之处,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讨论。此外,本文还对弗莱的历史循环论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加拿大著名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各类人物形象:汤姆叔叔、小伊娃、萨姆波和昆波,以揭示小说人物在《圣经》中的原型及其所表现的基督教理念,同时探讨斯托夫人解决奴隶制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所罗门之歌》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森的一部关于昌人男性成长的小说。小说揭示了黑人男性只有回归到本民族的风范中,才能抵御外来的现代邪恶,脱胎换骨获得新生。本文试图运用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分析《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奶娃与派拉特在西方神话和《圣经》中的人物原型,展现奶娃在派拉特这一精神引领者指引下的寻根成长历程,揭示小说的艺术魅力,并为读者研读其作品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黄林燕 《考试周刊》2012,(13):25-26
走进21世纪,美国的丹.布朗一下子成了世界文坛的神话。他的小说《达·芬奇密码》自2003年出版以来,已然成为当今文坛乃至全球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达·芬奇密码》。借助加拿大文艺理论批评家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本文从原型人物、原型主题及原型结构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丹.布朗的生活背景,分析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其中的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