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确立是在经济“走出去”之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经过了两个阶段:从最初的侧重宏观构建“走出去”的开放格局和实施文化“走出去”的重大工程项目,到后来的“加快推动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扶持重点文化出口企业”的中观和微观并重战略,折射出国家高层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逻辑变化轨迹,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求,也是扩大中国影响力的外在需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快速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凸显,然而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目前面临“文化霸权”“缺乏文化自信”和“创新难”等问题。应当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提升文化自信,创新文化产业模式,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逐步深入,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理论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国内学者进行的“走出去”的策略、途径、问题、目标、具体案例及其他相关研究构成了这种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国外学者对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研究则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分工,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然而,实施“走出去”战略,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支持,这需要正确把握“走出去”战略内涵,认识“走出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认真研究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关财税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5.
“走出去”已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从战略构建的角度看,“中国教育走出去”亟须回应四个基本问题:其一,从传统中国的文化信仰,当代中国的现实利益以及可能产生的国际贡献中寻求“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其二,界定作为抽象主体的国家与作为行动主体的政府、教育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所应扮演的角色;其三,在资源与知识的二元分类框架中理解“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内容载体,并推进其由硬投入向软影响转变;其四,充分利用有效的国际机制,拓展“中国教育走出去”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原文化“走出去”符合国家和河南文化产业战略.河南省在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实践中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滞后、创新能力和对外宣传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更好推进中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张宁  贺宏福 《文教资料》2014,(24):52-53
文章以陕西动画产品“走出去”的相关调研为基础,讨论了促进陕西动画产品“走出去”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善用陕西优质文化资源打造动画产品优势、借力新技术降低动画产品的生产成本并提高质量、加强国内市场培育疏通陕西动画产品“走出去”的通道三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加快陕西省动画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走出去”作为对外开发战略的的重要标志与举措,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中国企业要不要“走出去”,走到哪里去?中国企业怎样“走出去”?作了一些初探。  相似文献   

9.
影响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生智 《天中学刊》2010,25(4):120-123
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需要发挥中原文化软实力的巨大支撑作用。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以中原文化“走出去”为依托。目前,中原文化“走出去”初具成效,但仍然受到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制约着中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亟须加大思想解放、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对外宣传的力度,拓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西方交流越来越密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通过从饮文化与食文化两大角度,对比中西饮食文化中的热饮与冷饮文化、酒桌与酒吧文化、茶文化与下午茶文化、夜市小吃与节庆集市小吃、混沌文化与有序文化影响下中外用餐、选材、厨具选用等诸多的异同点,得出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要靠容纳并包、积极推广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结合同心圆理论,拟对邯郸地区文化产业及品牌建设进行探索研究,并对能使邯郸太极文化产业“走出去”进行理论性研究,对其能结合国家文化建设政策,抓住发展机遇,发展邯郸太极文化产业,打造邯郸太极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战略,研究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及理论基石出。  相似文献   

12.
祁莲 《留学生》2011,(4):44-45
《留学生》您认为探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这个话题是否具有可行性? 刘长乐(以下简称刘):谈关于文化产业走出去这样的话题.非常时尚,也非常迫切.极具前瞻性。因为客观地说.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还刚刚起步,当然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还是不少的,如电影、杂技.电视剧、图书等等.有的在国外颇有影响。但是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还在初步探索阶段.尚缺少成功的范例,我们也迫切需要对”走出去”的政策、方法、鼓励措施、难点和问题加强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化“走出去”是当前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最为重要的决策。这其中,文学“走出去”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鲁迅作为中国文学家的代表,鲁迅的作品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其对外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近四十年来世界各地对鲁迅及其作品对外传播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收集、分类与归纳分析。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学典籍的译介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话语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对《儒林外史》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王际真译本译介过程中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两译本的成功译介经验,进而探究其对中国文学典籍“走出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中国热”日渐升温,中国文化“走出去”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国在不断加快文化国际传播的步伐,但与发达国家的“认知逆差”依然明显,“走出去”的道路也并不平坦,有诉求,也有障碍,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6.
翻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翻译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重大的“文化转向”.因此,从科学革命的视角探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介绍翻译研究如何从“语言学派”到“文化学派”完成了“文化转向”,从库恩“范式”、“危机”、“革命”的视角对“文化转向”进行分析,探究“文化转向”的原因,以期为相关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存在问题及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形式下,民营企业已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体,民营企业在“走出去”上具有特殊的优势,但是其在“走出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着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本文分析民营企业“走出去”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之后,在宏、微观两方面提出战略构想,对民营企业“走出去”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摘要:通过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新疆籍少数民族华人华侨文化现状和需求,以及新疆对其实施文化“走出去”的优劣势,以期形成新疆面向吉尔吉斯斯坦实施文化“走出去”的可行性对策,进一步促进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要想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就要争夺受众的心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对外宣传翻译亦是一种营销行为。对外宣传翻译与营销行为有着相似的目的和过程,因此,运用营销理论来研究对外宣传翻译课题是可行、合理的。结合营销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如定位、需求和成本等等,能进一步提出基于营销理论的外宣翻译理论体系。营销视域下的对外宣传翻译体系包括:译前选材定位,译中营销导向和译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伟大战略促使外宣翻译研究更加契合了国家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外宣翻译,旨在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提升国家形象,推动中国和平崛起.中国整体形象的构建离不开地区形象的宣传.作为人口大省、旅游大省的安徽,地处中部,应该围绕外宣翻译策略与地方形象的关联,积极响应“走出去”的战略号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