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叠泉     
三叠泉位于江西庐山。所谓“三叠”可以说是三个小瀑布组成的一个大瀑布。三叠泉不像黄果树瀑布那样壮观,也不像从山缝中流出的水那样微不足道。三叠泉可用“温柔”二字来形容。水由高处“轻盈”地顺着  相似文献   

2.
古代许多小说在构思上妙用“三”字。譬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三气周瑜”。这样可以使内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先秦历史散文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写作上同样扣住“三”字,从头到尾采用了三层排比的手法,使文章酣畅生动,意味深长。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这种戏剧性的“三”字经——三叠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汉字本体研究与汉字教学一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简单概括了三叠字的本体研究情况,提出了三叠字教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读了许多游历名山大川的佳作之后,再读张抗抗的《下三叠泉》,颇有惊为天人的感觉。文章没有一丝赘语,用笔也是点到即止,不过区区八百多字,却将三叠泉的妙境写得淋漓尽致,可谓游记中的佳品。其中一字妙用,是本文成功的关键,这个字就是“下”字。  相似文献   

5.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仅344字,但是文章内容发人深省,而且故事情节完整,妙趣横生,掩卷思其奥妙,可谓层层三叠,蕴藉简峭,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字典》大约收了420个叠体汉字。重叠类型主要有二叠和三叠;构形模式为会形合成字和会义合成字;构意主要为表位置关系、表数量和表性状。分析叠体汉字的构形与构意,探求叠体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汉字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邓皓 《初中生之友》2012,(28):38-39
那日和友人一块去庐山游玩。庐山有一景点名日三叠泉,是庐山胜景之一。当地人有言: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可见是极有看头了。几个人结伴由导游领着从五老峰下来,那导游先生坐在一凉亭处便不肯走了,说:"去三叠泉来回14华里,只有一条山道可走。想看三  相似文献   

8.
“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既具有深厚的内涵,又合有鲜明的审美旨趣,因而从古至今人们在作文谋篇时都惯用“三叠”.运用“三叠式”,除了因为它能丰富文章内容、彰显文章结构美之外,还在于它在写作中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的写作,还是各种文学类作品的创作,都可以运用“三叠式”.所以,我们应强化学生作文谋篇的“三叠”意识.  相似文献   

9.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改编谱写的,此曲演唱时须反复三次,故称"三叠"."三叠"曲调的变化、反复、连续,使送别之情沉郁而深切.因此,在演唱时要充分注意技巧的运用,努力做到声情并茂,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丁颖 《现代语文》2010,(1):28-29
《阳关曲》原名《送元二使安西》,乃王维送别之佳作,唐时即已入于管弦,传唱于唐宋至明清,影响巨大。传唱过程中,其歌词曾有较大变化,其唱法(如何叠唱)亦有每句再叠、每句三叠、末句三叠、后三句再叠等多种说法,其中首句不叠,后三句再叠的说法相对是比较可信的。  相似文献   

11.
《阳关曲》原名《送元二使安西》,乃王维送别之佳作,唐时即已入于管弦,传唱于唐宋至明清,影响巨大。传唱过程中,其歌词曾有较大变化,其唱法(如何叠唱)亦有每句再叠、每句三叠、末句三叠、后三句再叠等多种说法,其中首句不叠,后三句再叠的说法相对是比较可信的。  相似文献   

12.
马孟龙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2):11-12,19
李白的《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是一首描绘庐山的佳作,诗中的“银河倒挂三石梁”句被认为描写的是庐山“三叠泉”瀑布。笔者结合文献、古人诗文并与该诗的内容相对照,对其重新考辨,认为李白并没有见过三叠泉瀑布,他所描写的应当是庐山“石门洞”瀑布。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词的章法和句法,简谈以下几个问题:(一)词的分段;(二)过片与意脉;(三)各种类型的句子;(四)句法的变化.一、词的分段词,如果扰分段情况去区别,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叠韵五种.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叠、四叠也就是指分三段、四段的.这里所谓双调,跟宫调里同一名词的涵义是不同的。因其容易相混,有人主张用“  相似文献   

14.
高德坤 《新作文》2004,(11):21-22
“三例法”(有人称之为“三叠法”)作为一种作创新技法,起源于古琴曲“阳关三叠”。歌词为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两出阳关无故人。”“三例”是指选取三个媳型材料(事例、言语均可):“三叠”是指三个层面,或三个角度。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使用此法,使得章内容充实,中心突出,蕴丰厚,脉络分明,层次井然。章因厚重而大气,因大气而“抢眼”。  相似文献   

15.
庐山瀑布     
人们说“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去游览三叠泉。一位下山的大姐姐说:“李白写‘飞流直下三千尺’,我看三十尺都不到,三叠泉还没外婆家那里的瀑布大呢。”  相似文献   

16.
叠字词趣谈     
叠字词的使用源于欧阳修。他的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蝶恋花》)问世,叠字的运用就受到了倚声家的重视。其后的才女李清照很喜欢这种一字三叠的形式,曾多次仿写,但她并不停留在这上面,而力求创造新的形式。在她那首著名的《声声慢》中,篇首连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篇末又加四叠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成为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作,历来为词学批评家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7.
我是这样教学生阿拉伯数字的,把它们编成三个组:即0字,1字和2字三个组。0的一组包括0689四个字;1的一组包括147三个字;2的一组包括235三个字。先说零字这一组。这一组,我们只要教学  相似文献   

18.
蒋全礼 《现代语文》2011,(4):138-139
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三气周瑜,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作者使用的写作手法是分不开的。他们都使用了我国传统文学的一种写作手法一三叠法。三叠法最初是指商代中晚期的青铜器上常用的一种装饰方法,装饰有主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三字格聚合词系统性描写,从聚合词的形式结构和形成语义原则等方面,揭示出三字格聚合词形成的内在机制。并探究三字格聚合词的形成原理,论证三字格聚合词的形成和稳固是语音、语义、词汇系统、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聚合词也含有三字格形式。  相似文献   

20.
张鑫 《邢台学院学报》2012,(4):112-113,119
通常我们认为成语仅仅局限于四字格,但四言并不是成语的本质特征,成语中不乏三字的例子,并且三字格成语有言简意赅、表现力强等优点,因而应重视三字格成语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文章主要在搜集、整理三字格成语的基础上,简要说明界限不清的三字格成语、词和惯用语在区分时应注意的问题,并选取收录标准较为严格的《中国成语大辞典》作为取材对象,对其中的73个三字格成语从来源、形式、意义、内部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